慢性咽喉炎是生活当中非常常见的疾病,由于起初不是太重视,往往自行购买非处方类药进行调治,开始时有效,但停药之后又反复,久而久之,集小成疾。
相较于急性咽喉炎,慢性咽喉炎主要的特点有病程长,时重时轻,易复发,咽喉充血不明显。患者一般主要症状为:咽喉部有异物感,发痒或干痛、灼热、咽喉部有粘痰样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有的常有粘稠的分泌物附于咽后壁不易清除,夜间尤甚,“吭吭”有声,意欲清除而后快,分泌物可引起刺激性干咳,甚至恶心,有的颈部有紧束感。 对于慢性咽喉炎的病因,笔者总结如下,主要有: 1.饮食原因:烟酒过度,食用辛辣、油炸、熏淹类食材过多。 2.环境原因:环境中空气不流通,空气燥热,多粉尘。 3.职业原因:教师,讲师,播音员,歌唱家等日常讲话或发音过多。 4.其他疾病诱发:受冷、受凉后感冒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口鼻腔周边病变,颈椎病,颈动脉炎,茎突过长,食管炎等病所诱发。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中医认为烟酒与炙煿厚味油腻,易引起脾胃及脏腑积热而生痰,痰热上壅咽喉而致病。而讲话、发音太多容易引起伤津耗气损阴,导致咽喉失于濡润而病。所以,论证宗旨是“正气虚则补之,邪气实则泄之”。 慢性咽喉炎的辨证分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湿热瘀阻型 症状:患者咽部有异物感、粘痰样感、颈部有紧束感、口渴不欲饮;检查发现咽后壁有大小不一的淋巴滤泡增生,充血,有扩张的小血管,甚至有扁桃体增大。 舌脉象:舌苔黄腻、舌质暗红有瘀点、脉沉细见数。 论证宗旨:治以清热燥湿,利气化痰、逐瘀散结。 方药:苍术12g、黄柏12g、薏苡仁15g、赤芍10g、桔梗10g、丹皮12g、射干10g、黄芩10g、连翘12g、夏枯草10g、甘草6g等组成。 方义:方中苍术健脾燥湿;茯苓、薏苡仁利湿化痰、黄芩、黄柏、连翘、夏枯草清热消肿散结,四药合用加强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桔梗、射干利咽喉并引药上行;丹皮、赤芍凉血化瘀;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相互协调以达到清热燥湿、利气化痰、逐瘀散结之功效。 二、肝郁气滞型 症状:咽喉部不适,咽喉部有粘痰样感和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颈部有紧束感。检查发现咽部粘膜充血、色暗红、咽后壁有淋巴滤泡增生,情绪变化时症状加重。 舌脉象:脉弦见滑、舌苔白、根部微腻、舌质见暗。 论证宗旨:治以疏肝解郁、化痰利气降逆。 方药一:柴胡15g、厚朴10g、桔梗10g、半夏10g、郁金10g、枳壳10g、佛手10g、苏梗10g、台乌药10g、旋覆花10g、香附10g、甘草6g。 方义:方中柴胡、香附疏肝理气;厚朴、枳壳、郁金、台乌药、佛手理气宽中;半夏、苏梗、旋覆花、代赭石降逆化痰;桔梗利咽喉并引药上行直达病所;甘草调和诸药共凑疏肝解郁、化痰利气降逆之功效。 方药二:半夏厚朴汤加减方组成:半夏10g 厚朴10g 紫苏梗10g 老生姜3片 茯苓15g 威灵仙15g 合欢皮15g 夜交藤15g 杜仲10g方法。 三、脾虚痰湿型 症状:咽部不适、粘痰样感和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嗳气打呃,服用生冷、寒凉滋腻之剂症状加重。检查可见咽后壁有淋巴滤泡增生,充血。 舌脉象:舌苔白腻、舌质淡白、脉沉细见滑。 论证宗旨:脾虚痰湿型治以健脾燥湿,利气化痰降逆。 方药: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5g、半夏10g、陈皮12g、苍术12g、枳壳12g、厚朴10g、苏梗10g、旋覆花10g、甘草6g。 方义:方中以六君子汤补气健脾燥湿化痰,方中再加苍术更加强健脾燥湿之功效;枳壳、厚朴、苏梗、旋覆花、代赭石利气散结降逆;桔梗利咽喉并引药上行。 四、阴虚(肝、肾、肺、胃阴虚) 症状:临床表现为咽部不适,或夜间干痛、咽部有粘痰样感,常有少量的分泌物不易清除,夜间尤甚,“吭吭”有声,意欲清除而后快,有刺激性干咳,若说话过多,气候干燥、熬夜或过度疲劳后症状加重,有的耳鸣、听力减退、声音嘶哑等。检查发现咽部粘膜弥漫性充血、色红,咽后壁有片状或点状隆起的淋巴滤泡增生,有扩张的小血管。 舌脉象:舌质嫩红、脉沉细见数。 论证宗旨:阴虚型治以滋阴润燥,清化痰热,利气化痰。 方药:北沙参10g、麦冬12g、天冬10g、玉竹10g、百合10g、桔梗12g、黄柏10g、丹皮10g、黄精10g、浙贝母10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 方义:方中以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滋补肺、胃之阴虚;黄精、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肝、肾之阴虚,上下互相协调、相辅相成、滋而不腻,以少量黄柏、丹皮以清血分之虚热;桔梗引药上行,阴平阳秘,咽喉炎自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