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汉字:分门别类——说“别”(別)

 杏坛归客 2020-04-16

朱英贵

成语“分门别类”的意思是指把一些事物按照特性和特征分别归入各种门类,其中的“别”字含有区分、辨别的意思。然而“别”字的初始意义和构字理据却并不在于区分与辨别,而在于分开与离析,并且是将骨与肉分开、离析。其实“别”字的初文意思是跟“剐”与“剔”这两个字的意思接近的,本文就来谈谈这个“别”字。

一、“别”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如今写的“别”是一个简化字,“别”字本作“別”,其左下部构件不是“力”。它的构字理据与造字本义如何?让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形体演变(参见下图):

 “別”(别)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从上图可以看出,“别”字的甲骨文有两种形体:前一个字形(前.5.28.1)较为抽象,由上下两个类似于“八”字的线条符号构成(《说文》:“八,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表示分离之意;后一个字形(乙768)较为形象,左边构件是一把刀,右边构件象骨肉分离之形,整体表示离析骨肉之意。

后来随着字形的演变,其右边构件演变为“冎”,再将甲骨文左侧的“刀”移至右侧,战国时代的秦国大篆就是这样写的。“别”字的小篆形体本于秦国大篆,规范为左右结构的从“冎”从“刀”的会意字。

“别”字的小篆形体再经过隶变与楷化之后便形成了现代楷书正体字的“別”字,再经过简化,原來“別”字左側的表示骨肉分离的符号写成了“另”字,这就是现行简化字的“别”。

《説文解字》卷四冎部:“別,分解也。从冎,从刀。

许慎解释的大致意思为:“别”,就是用刀将骨与肉分离解开。它是一个会意字,其字形采用“冎”和“刀”两个构件会合成意,表示用刀使骨肉分离。

其实,“别”字右侧的“刂”(刀)也是后加的,也就是说,除去“刂”(刀)的“冎”(𠮠)才是“别”的初文,因此《説文解字》将其归入冎部。也就是说只有了解初文“冎”(读作ɡuǎ)的构字理据,才能确切理解“别”的造字本义。

而“冎”同时也是“剐”字的初文,请看“冎”(剮)字的古文字形体(参见下图):

 “冎”(剮)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从上图可以看出,“冎”字的甲骨文形体就是甲骨文“别”字(乙768)的除开“刀”以外的构件,它所表现的是经过剐剔后骨肉分离的样子,可用下图来示意:

 “冎”字构字理据示意图

《说文解字》卷四冎部是这样解释的:“冎,剔人肉置其骨也。象形。頭隆骨也。凡冎之屬皆从冎。

许慎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冎”,就是把人的肉从骨头上剔下来,将骨头放在一边。它是一个象形字,就象两头被剔开的肉隆起的骨头。大凡跟“冎”的意思相关的字都可以归属于冎部。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对《说文》“剔人肉置其骨也”一句作了如下补充解释:

剔當作𩮜,解也。其《周禮》“膊之、焚之、辜之”之㓝與。《列子》曰:“炎人之國。其親戚死。冎其肉而棄之。刀部無“剔”字。“冎”俗作“剮”。

由此可知,如果段注的解说不错的话,那么“冎”字的剔骨含义当为一种《周礼》所记载的“膊之、焚之、辜之”酷刑,大致相当于后世千刀万剐的“剐”,它的造字本义就是剔骨。段注还说明了《说文》刀部無“剔”字,以及《说文》未收“剐”字,“剐”为《说文》之后的民间俗字。

其实,甲骨文的“冎”字原本也兼做“骨”字,后来在“冎”字下部再加表意构件“肉”(月),即为后起字“骨”字。

二、“别”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综上所述,“别”字的初文当为“冎”,它的造字本义当为剔骨使骨肉分离,这个意思为后起字“剐”所承接,于是“别”字的基本常用义就是分开,离析例如:“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书·禹贡》)孔传:“分其圻界。”再如:“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书·禹贡》)又如:“宰庖之切割分别也。”(《淮南子·齐俗训》)

“别”字由此分开、离析的基本常用义可以产生如下一些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其一,表示区分,辨别例如:“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瘅恶,树之风声。”(《书·毕命》)孔传:“言当识别顽民之善恶。”再如:“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淇水》)又如:“日本人曾译‘幽默’为‘有情滑稽’,以别于单单的‘滑稽’。”(鲁迅《准风月谈·滑稽例解》)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差别,不同例如:“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礼记·乐记》)郑玄注:“别,谓形体异也。”再如:“不知边地别,祇讶客衣单。”(唐·高适《使青夷军入居庸》诗之一)又如:“雪里疏梅,霜头寒菊,迥与余花别。”(宋·辛弃疾《念奴娇·赠夏成玉》词)

二是表示离别例如:“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脩之数化。”(《楚辞·离骚》)王逸注:“近曰离,远曰别。”再如:“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南朝·梁·江淹《别赋》)又如:“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唐·杜甫《石壕吏》诗)

三是表示分支例如:“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书·禹贡》)再如:“(扬雄)其先出自有周伯侨者,以支庶初食采于晋之扬,因氏焉,不知伯侨周何别也。”(《汉书·扬雄传上》)颜师古注:“别谓分系绪也。”又如:“涟水出连道县西,资水之别。”(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涟水》)

四是表示类别例如:“斯文未陵,亦各有承。涂分流别,专门并兴。”(《后汉书·儒林传赞》)再如:“史氏流别,殊涂并骛。」如:派别、类别、性别、国别等。”(唐·刘知几《史通·杂述)

五是特指分种例如:“崔寔曰:三月别小葱,六月别大葱,七月可种大、小葱。”(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葱》)

其二,表示另外,另外的例如:“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史记·项羽本纪》)再如:“呜乎!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又如:“小官寡不敌众,只得回军。伏乞钧旨,别差勇将前去,方可成功。”(《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指另外的事情例如:“谢玄,唤你来不为别,那壁厢有王坦之相公在此,把体面与他相见。”(元·李文蔚《蒋神灵应》第二摺)

二是表示各自例如:“其余六十卦,卦有六爻,爻别主一日,凡主三百六十日。”(《易纬稽览图》)再如:“死生别处,终始异居。”(班固《白虎通》)又如:“于时山东役丁,岁别数万人。”(《新唐书·来济传》)

三是表示特别,格外例如:“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再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又如:“白日空山,夜深清吹,算来别是凄凉。”(清·纳兰性德《望海潮》词)

四是指把字误写、误读例如:“前日替这里写了一个荐亡的疏,我拿给人看,说是倒别了三个字。”(《儒林外史》第四回)再如:“大人,你念别了,乃是‘明月无恙’,不是‘明月无羔’。”(川剧《谭记儿·智赚》)

五是表示用别针固定。指用别针等将东西附着在另一物体上或固定在一起。例如:“二喜胸前别了一个校徽,戴着红领巾。”(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鱼圩边》)再如:“西装翻领上,常常别着一只嵌着人造钻石的丁香形胸针,永远珠光闪闪。”(《花城》1981年第5期)

其三,表示扭转例如:“泥情斜拂印,别脸小低头。”(唐·杜牧《牧陪昭应卢郎中在淮南縻职叙旧成二十二韵用以投寄》)再如:“老都管别了脸对众军道:似你方才说时,他们都是没命的!”(《水浒传》第十六回)又如:“贾昌那里肯要他拜,别转了头,忙教老婆扶起。”(《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违背例如:“你若得长大成人呵,你是必休别了父母遗言。”(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摺)

二是表示禁止或劝阻:不要,莫例如:“这是那里的话,玩是玩,笑是笑,这个事非同儿戏,你可别混说。”(《红楼梦》第九四回)再如:“炸弹还在响着,埋在土里那个同志对她说:‘你走吧,情况这样紧,别管我了。’”(杨朔《英雄时代》)又如:“阿英她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不能答应。朱老虎别想割我心头肉。’”(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

其四,(读作biè)表示朝相反方向弯曲例如:“四牡翼翼,象弭鱼服。”(《诗·小雅·采薇》)汉郑玄笺:“弭,弓反末别者。”陆德明释文:“别,《埤苍》云:弓末反戾也。”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弓强戾不易调整例如:“别,弓戾也。”(《说文解字·弓部》)段玉裁注:“弓戾者,谓弓很戾不调。”

二是表示不顺从,执拗例如:“你这鸟男女,好不识人,欺负老爷独自一个。要换座头,便是赵官家,老爷也别鸟不换。”(《水浒传》第三五回)再如:“”()又如:“”()

三是表示憋气,抑制或堵住不让出来例如:“正不知是什么缘故,别着一肚子闷气,又上床睡去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再如:“我必别出一场大病来。”(《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根据上面对“别”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别”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四、含有“别”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别”字的相关成语很多,其中“别”字的含义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形:

其一,成语中的“别”字含有区分、辨别的意思。例如:

分门别类——分、别:分辨、区别;门:一般事物的分类;类:许多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综合。把一些事物按照特性和特征分别归入各种门类。语见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叶天士遗事》:“生平不事著述,今惟存《临证指南医案》十卷,亦其门人取其方药治验,分门别类,集为一书。”

其二,成语中的“别”字含有差别、不同的意思。例如:

男女有别——男女之间有严格区别。旧时用以强调应严守封建礼教。语见《礼记·效特性》:“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

千差万别——形容各类多,差别大。语见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僧问‘如何是无异底事?’师曰‘千差万别。’”

霄壤之别——天和地,一极在上,一级在下,比喻差别极大。源自《抱朴子·内篇·论仙》:“趋舍所尚,耳目之欲,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较),冰炭之乖矣。”

云泥之别——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源自北魏·荀济《赠阴梁州》:“云泥已殊路。”

枝别条异——比喻头绪纷乱。语见汉张衡《求合正三史表》:“臣伏见陛下思光先绪,以典籍为本,而史书枝别条异,不同一贯。”

其三,成语中的“别”字含有离别、分别的意思。例如:

霸王别姬——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别来无恙——恙:病。分别以来一直都很好吗?常用作别后通信或重逢时的问候语。语见金·董解元《西厢记》卷四:“莺莺坐夫人之侧,生问曰‘别来无恙否?’莺莺不言而心会。”

不辞而别——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语见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报老爷得知,王粲不辞而别去了。”

离鸾别凤——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比喻夫妻离散。语见唐·李贺《湘妃》诗:“离鸾别凤烟梧中。”

离情别绪——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源自宋·欧阳修《梁州令》:“离情别恨多少,条条结向垂杨缕。”

依依惜别——依依留恋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形容十分留恋,舍不得分开。源自宋·陆游《舟中对月》:“百壶载酒游凌云,醉中挥袖别故人,依依向我不忍别,谁似峨嵋半轮月。”

其四,成语中的“别”字含有另外的意思。例如:

别出机杼——别:另外;机杼:织布机,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源自《魏书·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别出心裁——别:另外;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语见明·李贽《水浒全书发凡》:“今别出心裁,不依旧样,或特标于目外,或叠采于回中。”

别出新裁——指独创一格,与众不同。语见清·顾观光《武陵山人杂著·杂说》:“敖继公释《仪礼》,屏弃古注,别出新裁,于经文有难通处,不以为衍文,即以为脱简。”

别具一格——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语见清·吕留良《与施愚山书》:“咏见赠诗,风力又别具一格。”

别开生面——生面:新的面目。原意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源自唐·杜甫《丹青》诗:“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别树一帜——树立;帜旗帜。比喻另创一家或另创局面。源自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别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源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别有洞天——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引人入胜。源自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别有天地——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语见唐·李白诗《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别有用心——用心:居心,打算。心中另有算计。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语见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王太尊也是说他办事可靠,那里知道他是别有用心的呢。”

其五,成语中的“别”字含有特别、格外的意思。例如:

别具慧眼——慧:聪明,有才智。具有独到眼光,高明的见解。源自宋·叶寘《爱日斋丛钞》:“(杨万里)又有《送彭元忠》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源自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别具手眼——指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手法。语见清·钱谦益《序》:“德水于杜,别具手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