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思考“得当”

 剽悍前行 2020-04-18

我们每天都强调要让学生思考,可是却忽略了如何让孩子思考“得当”。

摘自:王者之声

而如何合理的安排活动顺序,使学生形成连贯的思考力,台北市立大学附小的王瑀老师在2012年提出独创的《思考金三角》教学法为我们提供了指导方法。

《思考金三角》教学法

在王瑀老师的一堂小学三年级社会《地图图例设计家》单元的一堂课上,王瑀首先设计了一个猜一猜,抢一抢的活动:通过日本地图图例的修改范例,让学生抢权说明自己猜测图例修改的原因。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习兴趣,启发主动思考。我想这一环节的设计同样传递给孩子们两个信号:一是图例是需要让人容易看懂的,二定好的图例是可以修改变得更好的,并没有标准的答案。

接下来王老师出示三个难度逐渐提升的选择题,让学生猜猜给定的符号在地图上代表什么?这三道题,王老师运用反馈器收集学生答案,学生答案的选择情况可以在屏幕上清晰显示,王老师在通过随机挑选不同答案的学生说明选择的理由,让思考被看见,学生在不同的思考比较中再次进行深入的思考。

最后一个环节扩展、转化、再应用,各组接收到不同图例的设计任务,完成后各组派一位设计者上台主持“猜图例活动”,再由全班给每一组的设计评分。在这个环节王绪溢博士的提出修改意见:

摘自:王者之声

个人思考从两分钟延长到5分钟,让我想起上次王博士指导我课堂时提出的相同意见。从这个小小的修改中可以看出王博士不仅重视合作交流中的思考,个人思考也是一样重要,只有个人先进行充分的思考了,在小组交流中才能让思考更加深入,否则就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摘自:王者之声

改动后,学生思考能够细化,有了方向,有了抓手。这样就使得学生思考更加的深入,更加得当。

整节课围绕思考金三角,每个环节又渗透思考金三角。我今后的课堂也会努力像这样,学生无畏惧对错标准,只乐忠于说理思考,充分交流碰撞;同时也要注意,个人思考与团队交流并重,深入思考与拓展应用的结合,通过再应用将思考带入深处。相信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思想之花一定会越开越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