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导致环境变好?或许这只是大自然的一个警告

 范雍祈求上天 2020-04-18

文/大象PDK

全球新冠肺炎感染人数突破200万,让不少人都宅在了家里无法出门,而人类活动的减少,也让许多地方的环境出现了一些改变。水城威尼斯是意大利独具特色且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旅游城市,每年这里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到访,但由于游客数量十分庞大,也让威尼斯的运河水质变得越来越差。

        

据报道,每年威尼斯政府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去清理运河,仅仅是去年一整年,威尼斯政府就在运河中清理出了3吨的垃圾,这其中包括大量的塑料垃圾。而意大利疫情的爆发,不仅让游客数量骤减,还让当地人老老实实的待在了家中,这也让一直在清理却从来没有变清澈过的运河突然开始清澈起来。

       (图源:YouTube)

甚至连威尼斯的当地人都为此感到震惊,纷纷拍照纪念这一难得一见的场景,一名威尼斯的老人表示,自己在这里居住了60多年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干净的河水。威尼斯政府的相关人员也表示,人流量的大幅减少让污染的情况减轻了非常多。

        中国1月和2月的二氧化氮情况对比

(图源:EEA)

而从美国航天局(NASA)、欧洲航天局(ESA)和欧洲环境署(EEA)发布的疫情前后空气质量变化数据以及卫星图来看,在全球,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含量均明显下降,许多地方的环境问题也得到一定的改善。

       欧洲各地1月

(图源:ESA)

       欧洲各地3月

(图源:ESA)

虽然疫情期间全球的污染情况都得到了缓解,但是已经造成的伤害短时间内还是难以缓解。最近,在欧洲航天局科学家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北极上空出现了面积相当于三个格陵兰岛的臭氧层空洞,这可能是有记录以来北极上空最大的一个。如果它的面积再增大,可能让生活在北极高纬度地区的人暴露在高强度的紫外线辐射下。

而实际上,人类活动也确实极大的影响了环境,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只不过在此次疫情期间由于全球各国不同程度的封锁和隔离,让环境在短时间内出现了改善,从而也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图源:RT)

由于受到全球温度升高的影响,南极的温度在2月份已经超过了20度,这也是南极洲气象观测史上首次观测到南极温度超过20度。南极温度的上升,不仅让冰川和积雪大量融化,还让南极出现了罕见的粉红色雪,这是持续的高温导致了极地藻类停止了休眠状态,开始迅速生长分泌色素,从而导致红色雪的出现。但不仅是南极,北极冰雪的融化也让许多动物的栖息地遭受改变,世界其他地方也同样如此。

       (图源:BBC)

现在,由于温度的升高,珠峰都开始长草了,研究人员经过实地勘察发现,珠穆朗玛峰地区6159米的海拔处竟然生长出了植物,而且还是耐寒比较弱的草类植物。

英国研究人员利用卫星数据分析了珠穆朗玛峰周围的植被覆盖情况,当研究人员通过对1993-2018年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的时候,惊奇的发现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脉海拔4000-6000米左右的地区植被覆盖率正在大幅度扩大,草和灌木丛的覆盖面积比冰川面积大了5-15倍左右。

       (图源:pixabay)

当然,我们不排除珠峰长草与澳大利亚长时间的山火有关,但造成这种改变的罪魁祸首,主要还是人类自己,这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长时间的影响所带来的结果。

此次世界范围内的新冠肺炎虽然严重影响了全球各国人民的工作和生活,但同样也让普通老百姓开始更加关注环境问题。所以,我们不仅要战胜疫情,我们还要更加努力的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蓝色星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