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讲啦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何茂春演讲稿:尊重别人的文明,你会受到加倍敬重

 仰止无疆 2020-04-18

大家从我的朋友圈里面了解到,因为我要走很多地方,我为什么走这么多地方呢?六年以来,别的国家对我们的“一带一路”有什么样的反应?我们有哪些机遇?我们需要一批学者能够到第一线去了解真实的情况。

对丝绸之路的第一印象跟吃有关。

我对丝绸之路的兴趣很小就有。在我初中的时候,我的一个非常有学问的老师,他除了体育以外,几乎能教我所有的课的这么一个有学问的老师。在一次田间劳动当中,他告诉我,我们有很多很多美味都不是原产于中国的,我当时大吃一惊,我说像辣椒,像番薯,像洋芋,像西瓜、黄瓜都不是我们的吗?他说不是。他说别的国家的小米、萝卜、白菜也不是他们的,是从我们这里过去的。我说那怎么过去的呢?就是通过丝绸之路。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了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一个概念。

撒贝宁是丝绸之路的“产物”?

大家知道,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形成了很多很多的民族,没有这种交流,我们很多很多的人可能都不一定存在。我就举一个例子,我们电视界有个非常著名的节目主持人,他很有才华,而且他很幽默,很机智,但是他的姓氏,大家一看就知道,他就是丝绸之路的产物。这个人是谁呢?对了,撒贝宁先生。“撒”这个姓就是丝绸之路的一个产物,当然他是汉人,但是这个姓可能是很多民族的一个文化的符号。

所以丝绸之路对我们各个方面都有影响,古往今来其实都是这样。我们汉唐盛世也是这样,汉朝的时候那么强大,宁可允许南越国暂时存在,都要先开通“一带一路”。唐朝那么强大,允许南诏国和渤海国相对的自治,也要先开通丝绸之路,所以才造就了后来的汉唐盛世。所以我们今天“一带一路”如果不畅通的话,它不仅仅影响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也给世界的交流,文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所以我们在调研当中,不仅仅聚焦于投资和贸易,我们往往关心不同国家的文明的这种发展。

看到别的国家的古老、灿烂的文明,从而学会了谦虚和包容。

走出国门以后我们才知道,原来有很多很多的文明,他们一样的很古老,很灿烂。所以我们学会了谦虚,我们学会了包容。比如说我们中国文明很古老,但不一定是最古老的。还有我们习惯于说我们的文明从来没有出现断层,其实“一带一路”,我们出了别迭里口岸,再往西走,我们就看到粟特的古老的文明。然后闪米特人留下来的文明,犹太文明,波斯文明,然后就是欧罗巴文明,突厥文明,好多文明。其实很多文明也是没有出现什么断层。比如说波斯人,波斯人就不承认,伊朗人就说我们的文明6000年也从未中断过 ,犹太人说我们虽然到了全世界,我们的犹太文明也没有中断过。所以呢我们走出国门以后,就学会了低调、谦虚,这种谦虚是发自内心的,对别人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对于老百姓来说,“一带一路”就是我们未来的生活。

从外国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崛起的力量。那六年来它的效果怎么样呢?所以我就沿着“一带一路”的六条走廊,和“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以及主要的合作国家做了一些调研。在中东地区,在非洲,在东南亚,我发现这些地区,第一点,有很多中国人的存在,他们非常了不起。第二个,这些地方商机很多,因为这些地方百废待兴,这些地方更需要建设。

我还会发现,我们走在“一带一路”上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人,是我们这个时代非常非常可爱的中国人,为什么?因为他们离开祖国到一个非常非常陌生的地界去发展,要忍受很多很多的痛苦的,比如说没有你们家乡的美味,没有亲人在身边照应,甚至还要跟当地的各个危险的势力去打交道,还有他们要顽强地生存下来。这一切都是考验我们这些中国人生存能力的。我问他们为什么还要来?他说养家糊口,我说听说过“一带一路”吗?没有,他们就是很简单的为了做生意,为了生存,为了养家糊口。所以“一带一路”对一个国家来说,它是一个愿景规划,对于全世界来说是我们中国的一个倡议,对于老百姓来说就是我们的未来的生活。

如果去任何一个国家工作或者创业,第一个要了解当地的文化。

我们六年来,跟合作国家的这种贸易是远远超过了全球贸易的发展的水平的,“一带一路”合作国家过去六年来,直接带动了就业是80万。这是官方的统计,仅在非洲就接近这个数字。我在中部非洲国家碰到了一个武汉的女青年,她在汉正街的店被关了。她一时找不到其他的创业门路,就带着她的那些没有卖出去的货就到了非洲。她不会说英语,她也不会说法语,更不会说当地的语言。所以我碰到了她的时候正好她在接货,从义乌发过去的货物,她到港口去接货。我说:“你连外语都不会讲,为什么在这儿能生存呢?”她说:“我就靠比划。”我说:“怎么比划?你到市场上去买牛肉,你怎么比划?”她就这么一伸角,就大角,那买羊肉呢?羊肉就这么伸角,然后你要买羊腿肉怎么说?她就比比大腿。所以我们的在海外的这些拓展事业的这些年轻人,他们非常了不起。然后他们加快学习当地的语言,然后就在那里先在那里开了一家小店,然后在当地找了几个合伙人,因为我们现在有很多非洲青年在中国学习,然后回到非洲以后,也找不到很好的工作,就跟她合伙。然后就开超市,开了一个,开了第二个,开了第三个。所以我建议同学们,如果去任何一个国家,去工作或者创业,第一个要了解当地的文化,要迅速地融入当地的社会,并且要了解当地的法律、游戏规则,同时还要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和他们的这些文化。

尊重别人的文化,尊重别人的这种文明,你会受到加倍的敬重。

我是30多年前就出国了,那时候出国,我们也对国外的情况了解得很少,所以第一个要跟房东学习,我们要尽量地住当地的老百姓的家里,请当地老百姓教我们当地的礼仪。我们只会用筷子吃饭,人家用刀叉,人家不用刀叉,用手,我们就得学会用手,不要表现得特别不同。尊重别人的文化,尊重别人的这种文明,你会受到加倍的敬重。我们的北方邻国蒙古国,我们进蒙古国的时候,首先要问牧民的生活习惯,进帐篷如何掀帘子,然后如何落座,如何端茶,如何献礼,如何接礼,这些礼节你符合当地的礼数的话,人家觉得你很有教养,人家才会跟你讲真话。我们要知道,我们在海外生存,没有别人的帮助,我们寸步难行。

我们在蒙古国考察的时候,手机没有信号,我们要走几百里路,几百里以外的哪个桥哪个路怎么样?当地的牧民都会告诉你,那他们是怎么知道呢,因为这是他们非常古老的信息传递方式,哪里发生了什么情况,他们会通过他们的牧民,在高山上用手势,用这个语言,或者用这种口哨,然后他们会不断地传递过来。所以我们虽然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帐篷,可我们知道几百里以外的信息,就是因为当地人主动把这些告诉你们。为什么那么帮助我们?就是因为我们对他们非常尊重。所以我们到海外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互利共赢,来做投资贸易,更重要的是进行文明的交流。我们开眼看世界,不但增加了信心,而且学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文明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文明的发展是经过几千年来的这种文明的这种交融形成的。

“一带一路”越来越深入人心。

六年来,大量的中国人走出去,也有大量的人,外国人走进来。对于中外文明的交流,中外文明的沟通,对我们未来培养国际化的人才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前年考察欧洲,我来到了一个欧洲的新国家,叫科索沃。我想去这个国家看看,我先到边境看看,他们的边境官员说你是中国人吗?我说我是。他说欢迎到我们的国家。我说我没有办你们国家签证,他说我们不用签证,那你得给我盖个章,他说也不用盖章,他说你是来做什么的?是“一带一路”吗?人家就知道“一带一路”这个词。所以我们经常开会讨论时候,就干脆说“一带一路”。这说明什么?“一带一路”越来越深入人心。

所以未来的世界是全球化在进一步地助推中国的崛起,而中国崛起会给全球化带来一个全新的方向。因为我们从古到今的核心的文明的理念就是仁义,就是和谐,就是大同。发展到今天,就是要建立人类的利益的共同体和命运的共同体。谢谢各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