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助”与“宜居”的新型老年社区

 乐康居 2020-04-19

本次推送的内容编辑节选自“互助型老年社区规划研究”论文。在“互助养老”模式指导下,提出“互助型老年社区”的概念,以国内外老年社区为研究原型,探寻互助型养老社区规模布局模式,并结合其互助型居住单元、配套设施,空间规划布局模式,社区适老宜居环境打造要求进行了探讨。

已获得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一、概念 

Q1.什么是'互助型老年社区'?

互助型老年社区 旨在提供一系列适老化环境和医疗措施,进而实现老年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的空间场所。

互助型老年社区 是以老年人的行为尺度为指导,延续CCRC可持续照料功能,均等化配置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使老年人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变化时,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继续居住,并获得与身体状况相对应的照料服务,从而形成适老宜居的新型社区。

二、现状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国家对养老问题的重视,近几年老年社区不断涌现,具体可以概括为两类——

1.新建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养老社区:这类社区由于规模较大,一般分布在城市的近远郊区,自身有着完善的医疗系统,此类以乌镇雅园为代表;城市近远郊型老年社区自身的生态环境较好,依托城市快速公路布局,和城市中心区联系较为便捷。考虑到老年大学的服务半径和承载力,这类社区规模以6000—8000人为宜,通常有着较为完整的公共服务配套体系。社区整体的开发容量不宜过高,控制在0.8左右,老年建筑宜采用多层、低层建筑,户型套内面积不易过大以65—70m2较为合适。

2.依托现有的医疗资源,由既有建筑改建的养老公寓或新建的养老组团一般分布于城市中心区,以北京恭和苑养老院、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为代表。城市中心区型由于位于城市中心,用地较为局促,每个组团的用地200m×200m,规模为800—1000人,通常有几栋或十几栋养老公寓和住宅组成,由于规模较小我们称之为老年居住组团。这类组团一般依托周边大型的城市医疗资源布局,自身的公共配套设施相对可以减少,组团内部环境人工化程度较高,整体的绿化率不应低于35%。相对于近远郊型社区,这类组团的开发强度相对较高,一般在1.4左右,建筑的形式以多层为主,内部空间的功能复合化程度较高。

然而,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养老设施规划起步较晚,目前环境背景下在规划模式与设计理念上还是在养老规划技术层面都没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

三、问题 Problems

1.现行规范设计标准的滞后

笔者在近几年的养老社区规划实践中,发现老年社区规划设计标准的缺失对后期的开发建设以及配套设施布局等方面有着很大程度的制约,无形中拉长了规划设计周期。

2.政策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到位

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了养老规划的重大指导意见,但在政策落实层面没有针对养老社区在土地、资金以及后期的运营等层面提供具体的优惠政策,由于老年社区的投资周期较长、回报率低,导致一些中小养老企业资金压力较大,不敢贸然进入养老领域。

3.规划设计缺乏对本国国情、文化、生活方式的理解 

部分新建的老年社区简单照搬国外模式,缺乏对我国国情的理解,尤其是中西方文化,导致老人的生活居住习惯的不同。例如一些社区照搬国外建设经验,盲目追求高端、配套实施也是采用西方的建设经验与标准,造成了资源量费,这与我国“未老先富”的国情不符合。探索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社区的规划模式迫在眉睫。

4.相关专业人才的缺失

老年社区成功关键不是配套设施而是提供的养老服务,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专业护理人员的缺失,一些养老社区的管理者对护理服务不够重视,出现“重设施、轻服务”等现象,同时也面临着专业护理服务人员的流失等问题。

四、概念分析 Analysis

在这个部分,我们按空间层次由小到大进行归类阐述,从互助型居住单元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进而对空间模式和整体适老化环境建设进行分析。

1.基础居住

互助型老年居住单元

互助型社区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根据老年人的年龄及生理状况将老年人分为三种类型:自理型老人、介助型老人、介护型老人

互助型社区根据三种不同状态的老人提出三种不同的居住单元模式:互助型住宅、互助型公寓、互助型护理院——三者统称互助型居住单元。

(1)自理型老人对应的是互助型住宅 

主要接纳一些处于退休边缘或刚刚退休的老人,互助型住宅提供一个由社会生活向退休生活过度的生活场所。每个楼层分布有2—3户,每户的面积约65—70m2,核心理念是共享一个厨房、客厅等公共活动空间,同时适当提高公共空间的比例,为老年人提供一个相互交往、相互帮助的平台,这样在老人遇到困难时,可以得到及时的帮助,提高老年居住生活的积极性。

(2)介助型老人对应的是互助型公寓 

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年龄在70-80岁之间的老人,这些老人在身体上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这种类型的居住单元按照组团化设计的原则,每个组团由6—8户组成,共享一个公共活动空间,同时每个组团都配有一个家政服务人员,负责老年人的饮食、购物等一系列基本的后勤服务,每个楼层包括3—4个组团。

(3)介护型老人对应的是互助型护理院 

互助型护理型一般接纳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不仅要提供一般的公共空间,更要配备精细化的护理与医疗设施,以及医疗服务人员必要的办公区间。笔者通过国内外考察得出,互助型护理院的大小应以120—150床位最为经济,每个老人的建筑面积不小于40m2/人。

而互助型居住单元是构成互助型社区的基本形式,其空间布局模式有别于普通商品住宅小区。 互助型居住规划要富有弹性,重点把握三种居住单元的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的生理状态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自理型老人会向介护型老人不断的转变,这就要求项目的分期建设时,中后期要适当加大互助型公寓的比例,护理床位的配比要适当提高。

2.生活配套

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配套的建设是整个互助型养老社区的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由于目前国家没有出台针对老年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指标体系,所以在参考国内外老年社区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养老设施配比、养老服务设施功能类型等内容。 

概念一 | “配比”

由于我国各区域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各地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也不相同。具体涉及养老服务设施的比例也应区别对待,由于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笔者在借鉴了居住区公共配套标准规范 15%的基础上,考虑到老年社区对公共医疗服务等设施的要求较高,建议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深,且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地区,将配套设施的建设比例控制在20%左右,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考虑适当降低指标,控制在15%。

概念二 | “体系”

配套设施体系互助型老年社公共配套设施按规模层级分类为组团级、社区级。组团级是二级公共配套设施,分布在组团中心的一栋建筑内部,统称为老服务综合体;社区级是一级公共配套设施,布局在整个社区的中心,统称为老服务综合区。

3.空间营造

互助老年社区空间模式

互助型老年社区采用圈层式居住布局模式,主要是将老年配套服务设施与公共配套设施组合在一起,置于社区中心,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外围布置养老组团,以提高设施的利用率。

互助型老年社区根据区域类型不同(近远郊型、城市中心区型),规划提出了组团社区两种布局模式。整体的研究方法是以组团布局为模块,通过与公共设施的模块化组合构建养老社区,这种布局模式相对比较灵活,具有可复制、可操作、可推广的属性。

概念一 | 组团布局模式

“为老服务综合体+风雨连廊+老年住宅+外围环形步道”

每个组团的规划设计以为老服务综合体为中心采用多级连廊系统——宅间连廊、公共建筑廊道,确保畅行无阻。连廊将各个住宅单元、为老服务综合体进行连接,为老人创造良好的室外步行条件和休息交流的空间。老年住宅外围设置老年环形步道,为老人提供活动锻炼的场地,同时兼具消防车道的功能。整个组团采用全地下停车,在组团的入口处设置地下车库入口,为老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概念二 | 社区布局模式

“外围居住组团+为老服务综合区”

“外围居住组团+为老服务综合区”。社区为老服务中心主要包括社区公园、护理院、老年大学、老年商业中心等设施;社区布局模式是以为老服务综合区为核心,服务距离为半径,周边均匀分布居住组团,组团与为老服务通过公共绿廊和步行系统连接,提高为老服综合区的可达性。

4.宜居环境

整体适老化建设

适老化环境的建设主要从空间尺度、出行环境、社区内部的无障碍设计、室外活动场地、室外标识系统、室外绿化环境等多方面展开。

“空间尺度”的适老化

组团空间尺度适老化主要是至组团的规模,过大的规模给老年人行动带来不便,过小则不够经济。考虑到老年人的主要活动能力,以5分钟的出行距离为半径,所以每个居住组团的大小控制在200m×200m之间。在老年人的可达性范围内,结合交通、医疗、教育等资源集中配置公共服务设施。

“道路交通”的适老化

社区内部打造适老化的慢行系统。通过交通管制以及车行系统规划,外部形成老年绿色巴士、老年电瓶车等多体系的出行方式,在让老年人生活贴近自然,体验慢生活。 

社区内部道路路面铺装要使用渗透性较好,防滑的材料,路面的设计要保持平整,应结合社区标识系统,采用引导性的颜色和图案,避免老人迷失方向。

“景观绿化”的适老化

景观绿化的适老化主要是通过研究老年人的活动特点,结合社区绿地 系统设置室外活动场地、室外休憩座椅等辅助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活动、疗养、康复的室外空间。

在植物的选择上应以无毒、无刺为主,通过种植形态、色彩以及香氛的变化,让老人四季都能 欣赏和感受到自然的美妙。

五、结语 Conclusions

我国养老社区的规划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规划模式目前还不成熟,相比于一般的居住社区,老年社区本身更加复杂,牵扯的问题也不能单从一个层面可以完全解决。

但正因如此,养老社区的建设仍要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养老规划任务任重而道远,什么样的模式、尺度才能真正地创造一个互助、宜居的新型老年宜居环境,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不同探索求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