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丛飞学习丛飞的精神但不能走丛飞倾尽家财做公益的老路

 timtxu 2020-04-20

怀念丛飞学习丛飞的精神但不能走丛飞倾尽家财做公益的老路

关注

2006年的今天,是丛飞去世的日子,对于丛飞现在许多人并不知道,然而在2000年代初期无数公益人知道,尤其是2006年当丛飞因病去世以及他的家人的不幸,激起了巨大的反响,我还清晰地记得一些上海的公益人士也在反思自己的公益行动,公私的界限以及应该怎么去帮助人。丛飞的无私精神让人崇敬,但是倾囊相授最后遇到一群白眼狼,还有散尽家财却让自己和亲人陷入困境,发人深省。

公益有“瘾”,一旦喜欢上就戒不掉,早期公益人都和丛飞一样用自己的钱做公益,有钱的多做点,钱少的少做一点,没有钱的也会想办法做一点志愿服务。当时的丛飞除了他的职业关系以外就是因为他热于奉献,把自己赚来的钱几乎都用于救助他人。在他身患疾病的时候,在他捉襟见肘的时候,还有人不断的向他索取,得不到满足时候就会骂他骗子沽名钓誉妄为公益人,丛飞将死之时,精神和肉体该有多大的煎熬和痛苦。

丛飞以及他家人的不幸,教育了当时一大批公益人,什么样的人可以帮,什么样的人不可以帮,帮到什么程度,帮多少时间,怎么根据自己的精力时间身体经济掌握好一个度。是一个人持久还是一个团队能持久,如何保证自己和团队能长期可持续的不断释放能量。等等这些不断冲刷涤荡每个人的思想。如丛飞这样生前就能有几百万收入尚且不够,何况其他人。

丛飞是一位让人崇敬的对象,但也有一些教训让人深思和警醒:没有很好的甄别需求对象,家庭和公益的界限没有分清,公益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商业演出,许多事情亲力亲为付出巨大的心力摧残了身体,没有给自己和亲人留下足够的应急资金等。有一句话一直萦绕耳边,如果一个公益人做公益做到卖房子卖地,做到家徒四壁,做到倾家荡产,做到疾病缠身,做到面黄肌瘦,做到家破人亡,谁还会慕公益之名而来,谁还愿意为公益前赴后继。

恩派的吕老师曾经一次演讲提到公益人需自带三年干粮,姑且把这个作为一个标准吧,三年里做好艰苦的准备,三年后就尽量不要再让自己出钱了,无论如何不要影响自己家庭的正常运转。有位志愿者前几天和我说现在经济困难,准备去打工挣钱再投入到公益中,我告诉他,打工挣钱应该让自己和家庭经济好一点,让自己和家人吃了好一点喝好一点,而不是用于公益。如果真的想参与可以在闲暇之余做点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主次一定要搞清楚。

丛飞逝去,和丛飞一样有爱的人依然存在,丛飞走过的路依然不断有人在走,上海就有好几位认识的公益人依然舍身忘我,不断投钱再投钱,最后走上卖房子的道路,真让人担心一旦自己和亲人身体发生问题怎么解决。曾经有一次看到韩红老师说自己也要把钱捐空了,我多想亲口告诉她,给自己留一点给家人留一点给未来留一点。公益需要感召更多人加入,公益需要细水长流,公益需要量力而行……。

做公益不求回报,但我多想看到当年被丛飞帮助过的人们能有点回忆的文章出来,哪怕是匿名也好。我相信有逼捐索捐骗捐的存在,但我不相信所有的被帮助过的人都是白眼狼,哪怕有一个人,也能证明丛飞付出是值得的,他做过,他没有白做……。

怀念丛飞,学习丛飞为公益的精神,但是一定要先让自己过好,让家人过好,再为公益。当年丛飞做的事情,现在增加了无数的力量在做,轻松筹、水滴筹、腾讯公益、支付宝公益,无数的基金会、社团、公益组织纷纷涌现。有关部门在公益慈善方面的投入海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专业机构职业公益人站立潮头,大家越来越理性理智,中国的公益越走越好。

写的时候没有发现今天是丛飞去世的日子

关注韩红老师,关注她的公益行动。

举报/反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