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文荟】孟浩然故居山水意趣浑然一体(附:南浔)

 王生不易 2020-04-20
老百姓聊生活2020-04-15 14:52

      鹿门山在湖北襄阳城东南约15公里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因汉末名士庞德公、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皮日休相继在此隐居而名闻遐迩,后人谓之“圣山”。现是国家森林公园,湖北省风景名胜区。

位于鹿门山山腰的孟园,是为纪念先贤孟浩然而复建的,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孟浩然二十岁时就一直隐居在鹿门山直到终老,其隐居地旧址房舍早第已坍塌。2001年,依建新如旧的基本原则,兴建了两院三进孟浩然隐居的故居,并开办“浩然纪念馆”。目前,馆中详细介绍了孟浩然生平及历史贡献,展出了十多个版本的孟浩然诗集和孟浩然研究文集,以及孟浩然诗集等。2003年,孟浩然故里正式对外开放。

孟浩然故居占地约20亩,正门高悬“孟园”横匾,门外以李白“白首卧松云”诗句意境,用一块长2.3米,高、宽1.4米的整块青石雕琢成孟浩然卧像。卧像手持书卷,侧卧山石之上,野花之旁,意态安详淡然、栩栩如生。卧像底座正面镌刻李白诗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基座背面碑刻孟浩然生平简介。整座卧像四周绿茵鲜花相伴,与孟浩然崇尚山水自然的意趣浑然一体。

孟浩然石像斜躺在山石上,左腿稍屈,双目微合。此时此刻,诗人是在温故知新,还是在闭目养神?是在品尝隐居的甘甜,还是在筹谋入仕的方略?是在回味京洛的苦涩,还是在向往吴越的山水?学问,章句,才千,人品,名望,荣耀,一切的切,也许都在诗人的记忆中显现…

迈入“孟园”大门,迎面一方照壁,上书孟浩然《春晓》诗。照壁左侧,两层古建筑背山而立,一楼五间大厅陈列孟浩然生平简介,诗集诠释文本、原故里建筑建材。照壁之后,穿过花径绿院,耸立着孟浩然故里正殿。殿堂为五开间二层飞檐,庄重、古朴、威严。正堂高悬孟浩然中堂挂像,侧厅分别展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著名诗人、文豪对孟浩然的评价和孟浩然描绘家乡襄阳“山水美会稽”的著名诗篇。

从正殿侧面进入后院,一排仿唐茅屋,为孟浩然隐居时的起居室,室内陈列唐代卧具与生活用品。后院右侧的崖壁之上,列诗碑长廊,书刻孟浩然三十六首代表诗作。孟浩然隐居故里建筑以明清风格为基调,融唐代建筑特点于其中。整座建筑修建在茂林山石之间,飞阁流檐与苍松翠柏相互勾连,自然和谐、不显雕饰。

该馆的建成,填补了我国古代“五唐人”中孟夫子无馆的空白,满足了人们凭吊先贤,了解学习悠久历史的心愿。

孟浩然终身不仕,并非“为隐居而隐居”,为了保持真实的自我,选择了归隐,据传闻,孟浩然更是迷恋于鹿门山的迷人风光。

隐居是许多人向往的生活,在尘世的纷纷扰扰中,若是累了,想寻一处安静之地,放松下来,感受尘世烟火,享受自然的安宁,也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自己所追求的,自己最想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那么来鹿门山绝对是你最佳的选择!


                         南浔,等你在时间之外

    俗话说:“走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南浔,作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相比于同里的温婉,乌镇的精致,周庄的繁华,西塘的玲珑,甪直的安静……别有一番神韵。对于刚刚步入南浔的人来说,这番神韵似乎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直到我在河边古巷,仰头看见一座爬满青藤的灰色砖楼上这行白色小楷:等你在时间之外——余光中先生这句诗忽而使我豁然开朗:时光,仿佛在这儿放慢了脚步,遗世独立,波澜不惊。

△南浔古镇水乡风情

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

浔,意为水边,依水的事物。光听名字,就知道这个地方与水有关。南浔,的确是与水相生,与水相依,一千七百多年的运河古道贯通内外,因水成街,因水成市。

    南浔的水,是墨绿色的,似乎不太流淌。水边的民居,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简朴的木门,方正的窗棂,屋角门楣的红灯笼……目光所及,处处皆是醉美的江南风情。水乡怎能无桥?南浔的千年古桥一座连着一座。如果说,如织的河流是古镇流淌的血液,古朴厚重的石拱桥则仿佛古镇的骨骼一般。站在高高的石拱桥顶上,静静地伫立。看远处,水边人家袅袅升起炊烟;看近处,年轻的红衣女子在水边浣衣。时间如同沙漏,一点一点缓缓流淌。

△古镇名菜绣花巾

可错过的水乡美味

    古镇的河道两侧,有不少土菜馆。菜馆门口,都张挂着本店菜谱,“绣花巾”是一道出镜率很高的“主打菜”。听上去,“绣花巾”甚是委婉,怎么也不像菜名,可它却的的确确是一道货真价实的绿叶菜,而且,是当地最有特色的名菜。“绣花巾”的外形,与普通青菜相似,只是菜茎稍细,菜叶的边缘有细细的锯齿,叶面脉络如曲线起伏。炒熟后“绣花巾”颜色碧绿,口感清香,给人一种远比普通蔬菜糯软得多的惬意。

△古镇名菜清蒸白鱼

    另外,清蒸太湖白鱼、臭豆腐炖螺蛳、卤鸭等,也都是南浔的特色美味。太湖白鱼,与银鱼、白虾并称“太湖三白”,肉质细嫩,鳞下脂肪多,酷似鲥鱼,是太湖的名贵鱼类。清蒸白鱼比较讲究味真,食材新鲜,原汁原味。用少许姜、盐、酒腌10分钟;锅烧水,水开将鱼放入锅中。大火蒸8分钟;再用生抽、糖、凉白开水兑一碗汁,稍稍加热浇入即可……做法虽简单,却牢牢把住了一个“鲜”字——味觉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吧?

△南浔古镇的“海派建筑”

独一无二的“海派建筑”

南浔古镇有着“浙北大都会”“江南雄镇”“上海后花园”之称。它与附近的乌镇、同里、西塘一样,占尽天时地利之便,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才辈出,有一份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自南宋起,南浔就商贾云集,经济繁荣。

这里,江南古风与欧陆情调融合共生。年代久远的木结构建筑坚实无恙,并保存得那样完美。穿过小桥流水,南浔古镇独一无二的“海派建筑”,会时时冲击你的眼球。这座富庶的古镇,还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祥地之一。

江南第一宅——张石铭旧宅及刘氏梯号,精美的传统木雕,砖雕,石雕以及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欧式玻璃雕——以儒家理念构建大宅的高畅恢弘,同时融入欧式风格的稳重敦厚,体现了东西文化的融汇。

△南浔古镇百间楼

百间楼上倚婵娟

行走在南浔古镇的街巷,跨过了几座古桥,游览了几座豪宅和私家园林,最后来到百间楼景区。只见前面略微弯弯的一条河道,两岸一道道造型微微不同的火山墙,一个个圆拱券门,一座座缓缓的河埠石级伸向河面……不由得让人惊叹:原来,南浔古镇最漂亮的地方,是百间楼啊!

百间楼与一般古民居不同,环环相套的圆形门洞,楼与楼之间一道道封火山墙……蜿蜒连绵,仿佛一位从旧时光里翩翩走来的女子,温婉柔媚。奇美的古镇,陈旧的房子,宁静,古朴,细腻,委婉地在水一方。嘉庆年间张镇曾有诗作《浔溪渔唱》一首,为百间楼点赞:“百间楼上倚婵娟,百间楼下水清涟。每到斜阳村色晚,板桥东泊卖花船。”

走在百间楼的廊檐下,我慢慢发现:这里居住的大多为中老年人。他们守着老房屋,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静谧而缓慢地过着日子。当时正值初春,江南的天气格外晴好。见到这样的桌椅,忍不住想坐下来,慵懒地享受一下阳光。

流连南浔,探古发幽,宠辱皆忘。来到这里,须得做个有心人,放慢脚步,细细品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喜欢极了南浔,它是我见过的江南古镇中最美好的一个……


     中国这些古镇,去一个就相当于去了全部,挑个免费的去就好了

    从悠扬的江南到西北的辽阔,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了一个个充溢文明底蕴和人文风情的古镇,在我国,有许多值得一去的古城,平遥、丽江、乌镇等等,这些当地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次,但有些古镇去一个就相当于去了全部。

同里古镇坐落江苏省姑苏市吴江区,镇区内始建于明清两代的花园、寺观、宅第和名人新居很多,“川”字形的15条小河把古镇区别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

乌镇素有“我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镇史。典型的我国江南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南浔古镇境内大大小小的拱桥形成的景色或许很俗套的说是一幅画卷,作为极富江南水乡神韵的古镇的南浔以静悄悄的等候有缘人来此访问。荡舟在南浔的古运河之上,感觉真的很不一般的。

廿八都被遗落在大山里的梦里之都,比起江南其他盛名在外的古镇,缄默沉静的廿八都,仿若一个遗落在大山的梦,一个当心就进入了它的梦境。

周庄,千年前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明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面貌,共同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明的瑰宝。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

西塘古镇坐落江浙沪三省交界处的浙江省嘉善县,古名斜塘,平川,距嘉善市区10公里,是一座千年古镇。有9条河道在镇区交汇,把镇区别划成8个板块,而很多的桥梁又把水乡连成一体。古称“九龙捧珠”、“八面来风”。

荡口古镇,坐落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境内。这儿虽然面积不大,却河湖纵横,物资丰盈,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江南粮赋榜首乡”,更是一个名人辈出的文明之乡,是无锡唯一的“我国前史文明名镇”。

木渎古镇, 坐落江苏省东南部,姑苏古城西部,地处太湖流域,是江南闻名的景色名胜区,素有“吴中榜首镇”、“秀绝冠江南”之誉。木渎古镇是与姑苏城同龄的汉族水乡文明古镇,已有2500多年前史。

甪直是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它的颜值却能排在江南古镇前列,是第一批我国前史文明名镇之一。商业气息相对于江南六大古镇而言不算太浓,小河之上横架着很多形式多异的江南小桥,不收门票,是领会江南古镇的必去之地。

枫泾古镇,典型的江南水乡,距离上海市区仅60公里且不收门票,古镇周围水网遍及,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很多,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巷”之称,一座界河桥,分跨吴越两地,使得多少年来吴越两国的文明在此磕碰、融合,形成了这儿共同的地域文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