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宜洛丧葬风俗记(四)丁忧的往事 文/李百伟 诵/玉华

 小酌千年 2020-04-22

宜洛丧葬风俗记(四) 来自灵秀师苑风 10:30

 宜洛丧葬风俗记(四)

——丁忧的往事 

漫步于河洛大地,中华传统太多的礼仪已经渐渐消失。经过几千年时间形成的中华丧葬礼仪,它不仅注重内外兼修,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非常值得我们去了解、学习……
扫墓:灵柩抬至墓地,离墓穴十几米左右,抬重人员要瞄准方向吆喝着快跑几步,停于已挖好的墓穴旁,由亡者的媳妇、闺女等女眷下墓看看。然后由亡者媳妇作洒扫除尘状,叫“扫墓”。扫墓时候不许说话,用红高粱末扫墓地下,葱要栽在墓角(寓意后辈郁郁葱葱,“葱”同聪谐音,更寓意后辈聪明伶俐,能出人才)。孝媳在墓的四角点红蜡,食品罐、筷子放在墓室的窑凹里面。食品罐为阴间的饭碗,放置筷子寓意不再吃阳间的饭了,将筷子带着阴间用。扫完墓后,在墓下面将富贵馍咬一口扔出墓外,扔出视为吉利之兆。扫墓意取“魂飞西天,殿卧净土”。扫墓礼毕,由逝者娘家近亲将预先留下的烧纸篮子放在墓口处,孝子将牌位放在坟的高处,众女眷跪下烧纸辞行,女眷便先回村,在村中十字路口等待接灵。
下葬:众人齐抬灵柩,以绳系棺,下入墓中。先首后尾,推棺入堂。由专门下葬的人入墓室、经主家正位后,以砖砌门封墓道。下葬时候讲究“近祖者为上”的原则,且要“排山葬”,所谓:“夹山葬,人不亡”。
封土:孝男要亲自执锨填墓道,撂土三锨之后,请众人一起填土,将招魂幡插于墓道上面,以示方位。花圈扎于坟的正上方,老盆放于坟脚,哭丧棒子按照辈分依次类扎。
点汤:由孝子手提水壶,壶内盛水,撒有白面,沿墓周边哭边洒,叫“点汤”。一孝子点杆草火跟随其后,必须正转三圈倒转三圈,意在画圈为界。
随后,将纸扎、以及亡者不穿的衣物焚于坟前,孝子给帮忙人磕头致谢。   接灵:祭祀之后,孝子捧灵牌回家,曰其“回灵”。女眷点香接于街的十字路口外,帮忙人燃放鞭炮,孝子捧灵牌放到堂屋桌上。孝子进门前,要在放有铜钱和菜刀的水盆中捞一下,放菜刀表示和死者一刀两断,钱不让孝子捞的,而是让跟随孝子回来的鬼神捞的,据说鬼神忙于捞钱,就不会跟进家门了。   谢丧:亡者安葬后,其亲属处理丧后之事,称为“除丧”。将室内打扫清理干净,然后供奉家神。晚上给帮忙的总管、伙师、礼先等主要人物送饮料一箱,表示感谢。葬后第二天早上,主孝在大街上行走,向乡邻磕头,行叩谢之礼。上午去舅家,俗称“谢孝”,标志着丧礼完毕。除丧中还要“出殃”。是否出殃,由阴阳先生而定,现在早已废掉。
守制:尊亲死后,还要守孝。孝子在一定时间内穿孝衣并停止娱乐和交际,三年内不许结婚以示哀悼。
复三:复三也叫圆墓,在封土后第三天,孝子们十二点前在坟前封土,祭奠后不准回头离开墓地。在远离墓地的田埂前坐下,拿出祭奠后的食品当午餐,待过了戊时才允许离开。
过七:指亡者死后第六天,子女们去坟上祭奠曰“过一七”,过单七不过双七。尤其五七最为隆重,要将“引魂鸡”杀了供奉阎王,尽七(四十九天)以后不再过七。
百日:一般在亡者九十九天的下午,子女去坟上祭奠亡者,如果还有一个亲人健在,提前一天上坟。
周年:每年的忌日为一周年,子女要上坟祭奠,三年要大祭,进行待客。其中,第一年春节门上不贴对联,不走亲戚,或者年前走亲戚,第二年贴蓝色或绿色对联,过了三周年可贴红对联。过三周年的对联一般写:“三年已尽周公礼,常存孝思一片心”,“思亲常望白云飞,守孝不知红日坠”等。

在古代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孝三年,名曰“丁忧”。丁忧服丧不仅被纳入了法律,如果匿丧不报、期间嫁娶等都被为“不孝”犯罪,判处1至3年徒刑,可见过去人们对孝道的重视……      

作者简介

李百伟,男,白杨人。热爱生活,爱好广泛 。于2015年11月26日参考资料《伊川县志》、《宜阳县志》、《宜阳政协文史资料》、《嵩县县志》整理。                 

朗读者简介

玉华,实名郝玉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教师,播音爱好者,喜爱朗诵,喜欢旅游。近三年有数百篇朗诵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愿用温暖的声音和饱满的情感传播人世间的真善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