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最重要、最基础三十个症状解释之4:...

 仁和堂老军医 2020-04-22
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伤寒论中的“汗出”,从反面来说,那就是还有“不汗出”。
单说“不汗出”,或者“不出汗”,“无汗”,是指应当汗出而不出汗的症状。一般来说,这是由于风寒伤于肌表,皮肤腠理致密的原因。
在《内经》中,称不汗出为“无汗”: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则无汗而寒。
所以说,出汗不出汗,要看具体情况。出汗或不出汗都可能是正常的,也都可能是病态的。
正常人在秋冬季节,由于天气凉爽,机体的气血趋向于里部,阳气闭藏,就会无汗,或者稍微有汗。当天气炎热,或者剧烈运动之后,就会身出大汗,或者微汗。这都是人体对于外界自然环境,或者内在机体的自我调节,都是正常规律,不是病态。
否则,就像不汗出的定义一样,才是人体有病的一个症状。

从伤寒论原文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证:
风寒表实之麻黄汤证。——无汗而喘。
表寒里热之大青龙汤证。——不汗出而烦躁。
阳明湿热之栀子柏皮汤证。——无汗身黄。
少阴阳微之人参附子汤证。——无汗厥逆。
水气内停之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表症无汗且小便不利。
...等等

所以,不汗出一症,表里虚实诸证都可能会见到。因此,我们在临床上应当详加辩析,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