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利一点,其实没什么不好

 体育课那些事儿 2020-04-23

拨开云雾,终见阳光

Sunshine comes after the storm!

其实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一定认为“功利”两字不好听,太浮躁,也带有浓烈的社会气味儿。“功利”意味着名和利,为此很多人也不屑于提及功利,也包括曾经的自己。我们都想做那个特立独行的自己,要理想,要高尚,要追求,要文艺,更要诗和远方,但这一些的需要也需要物质的支撑,才有足够的底气做自己。

其实我对于“功利”两字的改观,源于读研期间。有一次,老板召集我们导师组的开会,主要是讨论毕业论文题纲事宜,具体的细节有点记不清楚了,然后老板用了“有点功利”四个字来形容我。可能她表述出来的意思带有“贬义”的色彩,但我当时的理解和我现在的理解趋于相似就是“目的明确,行动迅速”。

功利,让我有勇气做自己

我不得不承认“功利”的世界会承认每一个人的努力,也正是这一份坚信让我有勇气做自己。面对多元化的价值观、人生观,其实能够坚持做自己真的并不容易。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只有普通人的命过着平凡的一生,人生沿途的风景也只能跑着看。

   我将功利化作勇气,让它帮助我认清我自己。保持着对一切都有好奇心和兴趣感的我,但是有一个弊端那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理会消退那份积极感、兴奋感,因此此时的我必须要有很强的行动力,即想到就要做到,说到就要行动。也正是这一份功力让我不断的去尝试新事物、了解新现象,更有勇气去挑战,大不了再来一次。

功利,让我有能力做自己

世界上最好的行动那就是培养自己,让自己拥有能力,但每一个人能力的增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而形成的。在这积累的过程中,我相信通过一张张奖状、一篇篇文章来记录,这个过程一定是充满欢笑和动力的。

在我的朋友圈里,总有一些圈友坚持阅读打卡、英语单词打卡,还有坚持每天锻炼打卡,这样自律的人,真的很了不起。我也相信在满足晒朋友圈欲望的同时,也塑造了自己拥有能力的过程。在读研期间,一年努力的学习,天天泡图书馆,毫不掩饰地目标就是为了拿到国家奖学金,发文章、参会议、参编书籍。难道这个过程不是就丰富了自己的体验,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了吗?我想若有了这笔奖学金,说不定就不在为生活费而忧心,可以少做一份兼职。努力的工作,无非就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能力再多一项立足之本,让自己能够再优秀一点,人生可以有多一份选择。

大学生活期间,很多同学很痴迷于做兼职,反而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参与社会实践并不是不好,而是要注意时间的分配,我相信每一年的奖学金一定会比你所赚的兼职费用高,毕竟我是亲身经历者。

我知道,我的功利所带来的价值正是我想要的,所以我毫不掩饰,明白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而不是浑浑噩噩。

功利,让我有动力做自己

在这个迷糊的社会中,很容易让人迷失自己,失去那一刻初心。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多重身份的我们,本已淹没在各种作业本和考试试卷中,还有争做各种“表哥”、“表姐”。曾有人玩笑似的问:若你辞职后,你的专业能够做什么?我的专业能干嘛?搬砖?

我将功利化作动力,让我有更明晰的目标,保持前行。前进一步、再一步,每一步都会有收获,更好激励自己走好下一步。在“功利”的世界,我看到了“功利”的背后,至少会承认你的努力与付出。面对复杂、黑暗和荒谬的社会,依然选择直面人生,保持上进,让自己变得更好。写给正在努力的你和我。

功利≠急功近利,世界在功利下展现公平,但人却因功利而迷失自我。我们可以功利,但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忘记努力。

 下期见《如何将一节课堂转化为一篇文章》,谈谈我自己的想法

黄老师自述:

功利|做自己
 2020.04.2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