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请站稳人民大众的立场

 老朽颂明 2020-04-23


                   颂明

一、 到底什么是“人性”?

文学即人学,文学就是要表现人性。这个论题看上去是无懈可击的。然而,如果我们进一步要问“究竟什么是人性呢?”立论者就不得要领了。他们只会说人性是复杂的,谁也说不清楚人性到底是什么。

既然人性是说不清的,那文学必定也是说不清的。谁都可以借“人性”之名来做文章。“人性”的旗帜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

是人就有欲望,就有利益的诉求。每个人都想依据自己的诉求来要求客观、以自己的愿望来改造世界。然而人类社会生活又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和为保障共同利益诉求的一般规则。个人的欲望与社会规则始终处在相互矛盾又相互适应的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描述具体个人的欲望与社会规则之间矛盾及其适应过程的曲线就是这个人的“人性”。因此,只有具体的人性而没有抽象的人性。直白地说,人性就是个人德性在言行上的表达,是个人本质的外在反映。

在说到人性时,人们常常会讲两个冠冕堂皇的词语“尊严”与“自由”。坚持不同利益诉求的群体对于“尊严”与“自由”的理解也是完全不同的。而事实是,个人的“利他性”越强,尊严才会越强;服从社会规则及道德的程度越大,自由才会越大。

二、 为什么会有“文人无德”这句话?

所谓文人,其实就是指那些在社会中发言权较大,舆论影响力较大的,手握笔杆子的一群人。在充斥着文盲的社会中,老百姓对文人的群体有着天然的崇拜感。而文人与权力始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且相互依存的。文人期望攀附权力获得更大的名声、地位、财富。他们一般的人性特点就是对自己放纵,对他人苛刻。这样就会与当权者和老百姓的利益都发生冲突。他们往往是在利用老百姓的诉求抗争权力,反过来又利用权力来压迫老百姓(我举过一个李绅的例子,此类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由于他们手中握着笔杆子,他们总会把自己的这种“朝秦暮楚”的行为用“文化”加以粉饰,把自己打扮成“真理的代言者”,把自己的丑陋行为加以“理论化”、“真理化”。老百姓就把他们这种一面冠冕堂皇,一面腌臜龌龊的“两面人”现象概括为“文人无德”。

三、 为什么文学必须站到人民大众的立场?

人民大众是人类物质财富及人类服务的最直接的创造者。离开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一切。

科学成果一旦被发明创造出来就会直接解放生产力,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人类生活的改善。因此自然科学与人民大众具有天然的融合性(科技成果也是把双刃剑,不在此论)。换言之,自然科学的“利他性”是天然的。而被冠以“人文学”的文学就完全不同了。文学的“利他性”只有在作家站到人民的立场上才会显现。一旦脱离了人民大众的立场就会变成纯粹的对“自我利益”的鼓吹与粉饰,对他人利益的索取与掠夺。比方说一篇文章并不能直接产生任何物质的财富,只有转化为精神力量的时候才可能间接创造财富,而一旦转化为精神力量其作用是很大的。再具体地举例说,病毒给人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而抗疫则需要人的具体的劳动。抢救患者、预防传染等等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及财富(物化的劳动)。作家可以完全不参与其中的任何劳动却可以坐在家里“写作”赚钱,赚很多钱。假如你的“作品”并不是在帮助人民大众的抗疫而是在说风凉话甚至在给抗疫下绊子、挖坑、造乱子。那么请问,你还以说真话自诩、以真理斗士自居、以尊严自由粉饰,能说得通吗?

因此,只有当文学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时才会有社会价值。假如作家决绝地不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人民大众也就不会拿你当回事了!

                     2020423日星期四

(附言:本篇是《天佑中华》的续篇。如有可能的话可以慢慢往下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