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宝旬丨我学中医遇到的坑——要善于使用西医手段

 天下小粮仓 2020-04-24

张宝旬丨我学中医遇到的坑——要善于使用西医手段

第四坑 善于使用西医

学习中医的第四个坑,就是要善于使用西医。中医与西医之间无论是对抗还是臣服,我认为都是不对的。

中西医是不同的思维模式

张宝旬丨我学中医遇到的坑——要善于使用西医手段

中医师不是不能学西医,西医绝对是一种进步的学科;但是我认为不可过早学习西医,如果完全接受了西医的框架,中医思维就没有了。学习中医要有这个认知。

举个身边的例子,我的舅舅,他跟一位老中医学看病,跟着学了一段时间,学到了一些方子,之后成为了一名医生,妇科病看得很好,在当地也很有名气,但是后来他开始学习西医教材,当看完西医的生理、诊断等教材后,竟然就不会看病了,业务能力直线下降,病人也看不好了。

所以说,虽然西医的框架体系、思维模式很先进,但是如果不能从此思维框架里跳出来,就不会中医了

中、西医完全是两种思维模式,就像高等数学,西医对病情的认识是微分状态,是切片的,固化的。如果把西医所有的“切片”积分起来,才是中医的宏观状态,中西医完全是不同角度。

比如一位患者主诉腿疼,一定是肾虚吗?会不会是受了外伤?作为中医师要认识到,腿疼可能是肾虚的状态;也可能有因果的,比如癌症因素导致等等;也可能是情绪因素导致;也要了解木火是根,木生火;也有可能是肝胃不和,可以一层层地分析下去,宏观地去思考。

但是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可能存在局部血栓,因此要接受西医。西医看到的往往是某时某刻的一个断面,中医则是讲时间性和整体性的,所以我建议大家在没有建立或稳固中医思维之前,尽量少接触西医的理论,避免使思维固化到某个角度

从生活中感知中医

张宝旬丨我学中医遇到的坑——要善于使用西医手段

我观察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个四年级的小孩子往往很容易接受中医体系,而且坚持得很好,但是在接受科学体系后就会改变;而生活经验丰富的老人也很容易理解中医,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是因为中医体系更加接近日常生活的本质,比如中医里有“提壶揭盖法”,待肺气宣通后小便就会排出,这在生活里也是很容易理解的,茶壶的盖如果盖紧了,水就倒不出来了,一提壶盖水自然就能出来了;又比如“增液通便法”,船在水里面,若水太浅了船就过不去,这时增加点儿水就好了,这些都是从生活上来的。

实际上这是道法自然,万象归一,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来自书本,也不是来自体系,而是源于生活,生活中好多东西都是中医学里解决问题的方案。

再举个例子,中医里湿会生热,这个怎么理解呢?就像把湿毛巾挂起来,过了一段时间后,毛巾的下面是湿的,上面是干的,这就是阳气亏虚,不足以把水分布到全身,水都往腿上分布,然后上身反而缺水,所以腿会肿、口会渴,我们就能理解湿热是怎么回事儿了。

老年人的腿脚肿,也是因为大部分老人心脏不好心阳不足导致的,即使睡觉后好了,到次日下午还是会肿。

所以祛湿重点不在祛湿,而在通阳利小便,要增强心脏的运水能力,把水重新分布到全身,就不会出现这种湿。

脚气的产生也是同理,由湿度和温度两大因素引发,原因也是心阳不足,导致脚部水多潮湿,在一定温度下,细菌就会生长。为什么脚气治不好,与你没有改变这种湿浊的环境有直接关系。

其实不是细菌愿意来,而是某个部位的湿度温度合适才会滋生细菌,如果改变环境后不适宜细菌生存,它自然就待不下去了。

中医为体,西医为用

张宝旬丨我学中医遇到的坑——要善于使用西医手段

我很幸运,先学了中医,又干了三年中医临床,然后再学的西医。学完西医以后,的确对诊断有好处,因为有了中、西医两套系统的支撑。

大家可能反对西医,认为西医不好,但是在当今社会,不学西医是不行的。

就像很多同学认为疼痛就要扎针治疗,但却不了解疼痛有时是癌症转移的表现,尤其是肩膀疼痛,不少和肺癌转移有关,如果你不懂就容易导致误诊。

我曾经遇到过患者,躺着就腰痛,站起来就不痛,扎完针减轻,不扎就开始疼,这个很奇怪,站起来腰疼可能是痉挛,但是又不像,因为走起路来也还是疼,我建议患者去检查,确诊为马尾神经瘤,一种在脊柱空腔的肿瘤,躺下来,走起路来摇晃都会导致肿瘤压迫到神经,产生疼痛,如果你不学西医,存在着多大的隐患。

我们要搞清中西医之间的关系,“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简单来讲,就像计算机,西医解决的是硬件问题,中医解决的是系统的软件bug,各有所长,或者说二者维度不一样。

西医不学是不对的,学多了也不行,西医要懂,但是不可忘记中医体系,这是一个微妙的量度,要自己去掌握。

小妙招系统就是把针灸作为工具,用西医诊断来做对标的,之所以普及,是因为纠正了针灸在疾病中的治疗顺序问题

现代人有病后常规是先去药店买药吃,吃药无效后再去医院,医院治疗无效后再去吃中药,如果还无效再去扎针,这个顺序其实错了。

我们出现问题时,应该第一时间用小妙招,用针灸,针灸效果不好时再去吃中药,中药效果不好时再去尝试西药,这个顺序我认为才是对的。小妙招之所以会有效果,是因为把针灸顺序提到前面来,改变了原来的治疗顺序。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