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哲心目中,人体这个复杂系统,五脏六腑各组织器官,所有健病状态都能够反映到体表外部,都可以通过望闻问切触各种手段察知。之所以能够察知,是因为在重要脏器与体表之间充满着气血,正是这些媒介,将五脏内部的变化传导到了体表。前面讲了五脏将吸入的气与食入的味收藏起来并传导反映在外表,下面这一段内容,就是讲体内这些液态与气态的物质,讲它们的性质与作用。
第一,诸脉者,皆属于目。这是讲,眼睛这个视觉系统之所以成为心灵的镜子,是因为有全身的各种物质管道通向眼目,能够将各种营养物质通过不同途径输送到这里、并将废物送走。不仅仅有大大小小的血管。
第二,诸髓皆属于脑。古人发现骨头中间的物质状态与头脑中的物质状态类似,虽然没有形成如现代解剖所讲的中枢神经系统这样的概念,却非常明确的指出了髓是它们共同的物质存在形式。而骨头的健康状态特别紧密的关系到髓的健康。古哲将藏骨髓的系统统统归之于五行肾。其实这一部分主要应该归之于乾首。而内经作者在这方面没有汲取八卦学说。
第三,诸筋者皆属于节。各种筋腱都分属于各个关节,维持人体各种运动状态。
第四,诸血者皆属于心。古人一定解剖过人体,明确了各种动静大小血管都与心脏相通。不过没有现代解剖了解得精细。
第五,诸气者皆属于肺。人体的各种气化现象,都与肺有特别密切的关系。
对于以上气态液态物质运动状态,古人总结了一句,此四支八溪之朝夕也。意思是说,这些物质都在体内如同海水随月亮引力而波动、而形成潮夕起伏一样的运动规律。正是这一句将天地与人体将人体内藏与外表最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第六,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这几句点明了血液系统供给营养与氧气,各脏腑组织器官与四肢才可以各行其事,维持生命活动的生理。
第七,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④得反其空 ,故为痹厥也。这里讲了痹、泣、厥三种血液受到阻碍不通的病变状态。总结为血行不得反其空。说明古哲已经明确血液在全身是周流不休的状态,是从心脏送出又从现代人讲的静脉系统这种空隙中返回的。不得返回就会闹出许多毛病来。
第八,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
古哲特别重视人体中器官之阐的空隙。指明了四肢中有十二个大关节,每一个关节处都如同一个山谷一样,有大的空隙,是气血通道。还有三百五十四条可以说是人体小溪流的处所,也是气血通道,古哲给分别命名为穴。少十二俞是说这还不包括北部的十二俞如胃俞、心俞共十二个穴位。所有这些处所,都是卫气通过与留止的位置。如同国家的军队驻守的营地一样。当然也是邪气伪装成客人来侵犯的地方,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就能够在不同的穴位用针石刺激,恢复正气,驱逐邪气。这一节可以说奠定了针灸学的基础。
总之,上述经文,将内脏与体表之间的气血联系与各种空隙讲得清清楚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