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针十二原第一之二

 感通天下 2020-04-24

    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言实与虚,若有若无。察后与先。若存若亡。为虚与实,若得若失。

    第一,歧伯讲,凡是用针治病,虚证必须用补法,使之充实。邪满必须用泄法,使之平复,肿大陈结必须清除,邪气旺盛必须使之虚损。

    大要这本经书讲,进针徐缓而出针疾快,闭按针孔,可以使正气充实。进针疾快而出针徐缓,不按针孔,可以使邪气泄出得虚。

    说实与虚,是指下的感觉,针下感觉有气就是实,针下感觉无气就是虚。然而得气的时候,若有若无,不认真体查,根本发现不了。

     根据针剌后气来的先后顺序,能知道正气的虚实和邪气的存亡。

     对于正气虚的人针剌,使之若有所得,对邪气旺盛的人针剌,使之若有所失。

  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泻曰,必持内之,放而出之,排阳得针,邪气得泄。按而引针,是谓内温,血不得散,气不得出也。补曰,随之随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还,去如弦绝,令左属右,其气故止,外门已闭,中气乃实,必无留血,急取诛之。

    第二,歧伯讲,虚实补泻的要点,是使用九针最奥妙的法则。要补要泻,都可以用针剌来达到目的。

    针剌泻法,必须持针对准穴位,迅速进针。放手后等待邪气外出,得气之后,要徐缓出针,在体表之阳打开一条通道,使邪气外泄。

    假如病症需要泻法,如果出针时急按针孔,就会邪气内积而温度升高,这样就会使血不得外出,气不得外泄。

    针剌补法,针剌的方向必须随着经脉正气的方向,引导正气前行。医者的手法神态,要若无其事,轻松自在。在施针导气下针的时候,要要轻快迅速,使病人感觉像有蚊子叮咬一样若有若无。出针后使病人还有蚊虫似乎留在原地,似乎又飞还的感觉。出针时,要像离弦的箭一样,特别迅速。用右手出针,用左手急按针孔,防止内气外泄,这就如同迅速关闭门窗一样,使内气充实。这种补正气驱邪气的方法,必须清除恶血,避免留滞,使用放血法将表络中的留血除掉。

  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者,刺之无殆。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神属勿去,知病存亡。血脉者在俞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

    第三,歧伯讲,持针的准则,以坚定有力最为宝贵。右手拇食中指持针,端正直剌,不能有所偏倾,或左或右。精神集中于针下,同时注意病人的变化。不断审视病人血脉的虚实,这样针剌才不会失败。

    刚剌针时,特别要观察病人的又眼和面部表情,根据变化判断病的存亡。至于有些病人,血脉横布在肢体表面俞穴附近,更容易看清,用手摸的时候,也有坚硬的感觉。需要针对性采取措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