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枢经第十一篇经别之二歧伯讲六合之一

 感通天下 2020-04-25

    足太阳之正,别入于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出于项,复属于太阳,此为一经也。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此为一合。成以诸阴之别,皆为正也。

   歧伯讲,第一,足太阳经脉有一条主要分支,别出而行,经气流入膝窝,与足少阴肾经经气会合之后,一道上行。还有一条分支,流到尻下五寸后,向上进入肛门,进而向上进入腹中,与本经的腑器膀胱相连。再散布于肾脏,接着顺脊两侧肌肉内部,向上运行,行至心脏部位时,进到心部,并在心内散布。

   从脊两侧又分出一支,向上直行到颈部,然后再与本经的经气相合,从而使内外合成一经。这就是足太阳膀胱经除正经之外另一条别行的正经。

    歧伯讲,第二,足少阴肾经,有一条主要分支,别出而行。就在肾经行至膝窝时,再次别出,与足太阳膀胱经会合后,向上运行到肾脏,并在十四椎处外行,与带脉相连。

    还有一条正经从肾脏出来直向上,相接于舌根。之后再运行到颈部,相合于足太阳膀胱经。

    这是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表里互相配合的六合中的第一合。这种表里配合的两条经脉相合,都是都是阴经经气上行与它内外的阳经互相联系而成。而其它内外表里配合的经脉脏腑关系,也都是如此。这里所说的经别,实际上是正经的一部分。只是它们看起来是从正经别出而行的部分。

  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以上挟咽,出颐颌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眦也。足厥阴之正,别跗上,上至毛际,合于少阳,与别俱行,此为二合也。

   歧伯讲,第三,足少阳经脉的正经,从气街部位别出,绕髀骨进入到有阴毛的部位,与足厥阴肝经相会合,别出一支,运行进入软肋之间,再顺着胸壁内侧,运行于本经所连的腑胆系中。再向肝内散布,然后向上穿过心脏,再向上行到咽喉两旁,从腮部和与颌部中间而出,在面部散布,同眼球内部与脑相连的脉络连接起来。在眼外角处会合于足少阳胆经的本经。

   歧伯讲,第四,足厥阴肝经的正经,在足背这个地方分出别行,向上进入到阴毛中,与足少阳胆经经气会合。然后与胆经别出的部分一同向上运行。

    这就是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关系,在人体中会合的六合中的第二合的具体体现。

  足阳明之正,上至脾,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上循咽出于口,上頞?,还系目系,合于阳明也。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上结于咽,贯舌中,此为三合也。

    歧伯讲,第五,足阳明胃经的正经,行至脾中时,别出一支,入于腹里属胃,再散于脾,上通于心,上行顺咽出于口,再向上运行到鼻梁和眼框下方,同眼球内与脑相连的经脉环绕相连,最终与足阳明胃经的正经又相连。

    歧伯讲,第六,足太阴脾经的正经,向上运行到髀部,会合于足阳明胃经,然后与足阳明胃经别出而行的经脉一起会合上行,最后在咽喉中联络在舌本中贯通。

    这是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互为表里相合的具体体现,是人体脏腑表里六合中的第三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