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认证被普遍接受,一些外向型或是走出去的企业纷纷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快了企业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步伐。 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普遍实施与认证需求旺盛的影响,一些标准化组织也按照PDCA原理,积极开发相应的管理体系标准。一时间,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等管理惯例(practice)很快变身为标准(standard)。同时,管理体系的第三方审核认证,成了市场准入的一道门槛。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运行市场化进程,建立与国际接轨、满足市场需要的各类管理体系,如春秋战国般发展起来。但是,随着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在满足了体系建设要求、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同时,组织的文件系统也越来越庞大,给企业管理和体系维护运行增添了很多工作量。多体系同时运行的情况下,不同的管理体系对于管理体系某一要素,进行重复审核,而不同的组织和审核员对要素的关注度与理解也各不相同,组织在不符合项整改时就会面临困惑。除了进行体系审核外,各类检查活动也不同程度、频次的同时开展,审核标准依据不统一、检查名目繁多,加在一起各种管理要求也越来越多、越细、越严。面对体系文件繁杂、工作量大给组织带来疲于应付的抱怨,推行体系一体化管理,减少文件数量等“减负”活动被广泛关注。(参见:培训:质量与HSE管理体系一体化审核安排及重点要求)鉴于所有管理体系都是基于 PDCA原理和“写所做、做所写、记所做”及“持续改进”的基本要求,有许多管理者和专家提出通过文件整合进行体系整合,并开展了试点运行。但是,几年来的努力与实践,管理体系的“一体化”整合一直不太理想。这是由于在市场准入门槛的限制下,取证成为体系建设者的首选。公平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迫于生存压力导致恶性竞争,企业单靠编出一套满足各管理体系要素要求的文件(paper work),通过一次走过场的审核就可以轻松取得相应的体系审核证书。看似工作走了捷径,实则是进行了变通,体系之间的内在融合被体系文件的表面整合所取代,企业根本没有实现实质上的一体化管理。问题还不仅是在纸面文件上玩游戏,更加令人们困惑的是体系建设(paper work)成效与体系运行效果好像背道而驰。怪哉,现代叶公亦好龙呼?一些人抱怨和反映,随着上级检查、审核活动增多,企业便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满足外来的压力和要求上来。单就各种检查要求的职责来说,一个部门、岗位就有若干套文件用来迎检,文件之多有时令检查的人员都目不暇接。当然,各种要求皆有出处,都是想解决问题。体系审核的来了,组织摆出对应的体系文件进行迎审,各种内审、管理评审、表格记录一应俱全;标准化建设验收、达标考核的来了,又是另外一套文件;查现场管理情况,没有文件写的那么好,查文件编写质量,没有看总结听汇报介绍的好(有人总结:干的没有写的好、写的没有说的好——层层对付上级领导)。基层组织编文件、陪检查,基本处于疲于奔命忙于应付状态,被逼无奈只好投上级及各类组织检查所好。其结果就是你希望看什么文件我就给搬什么资料,而企业真实有效的实践做法却被遮盖起来。搞成了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满足你要求的(标准条文)干我自己的(实践做法)。例如XX企业,已经把管理文件和操作文件进行分类规范和简化, 在多年实践基础上,形成了“两册管理”文件管理模式,获得了上级业务管理部门认可并得到管理创新奖励。但在体系审核时却看不到“两册管理”的真实运行情况。如此下去,组织的运行模式、管理规范等各类文件写、做不一,检查、审核的有效手段被错误演化成了形式主义。类似问题比比皆是,看似表面现象、点上的问题,但屡查屡有成为顽疾,肯定是深层次原因所致。归纳起来主要原因无非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管理不统一、标准不规范,政出多头。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不同的管理体系按照专业或组织业务分工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各部门就会按照要求建立各自的体系,细化自己的要求。其结果是上面分工越细,下面各种文件就越多。二是审核不规范,检查与审核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从管理上看,体系审核与检查是不同的两种形式。用检查的方式去审核,或是依照审核标准进行检查,工作方式、方法与目的不同,主观与客观性交织在一起,审核与检查没有很好地区分与运用。[管理体系审核]
| 审核一词英文为:Audit 。主要是依据法律法规、行业和企业标准,以及组织自己编制的体系文件(统称为审核依据),按照审核标准规范和审核要求,对组织是否满足体系运行和持续改进,对其文件、组织机构、人员、装备、财务等资源进行验证。审核的目的是对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客观验证和取得认证(证书),证明组织体系运行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宜性。认证审核一般是组织进行举证,第三方机构进行验证和客观性评价,就审核的方式来说审核具有系统性和独立性的特点。 对审核员来说,掌握法律法规标准和审核方法比具备生产工艺实践经验更为重要。 | | [检 查] | 检查英文为:Check-up; Inspect; Examine; Review; Supervision。与审核不同,检查不仅看组织的体系运行情况,更主要的是有目的、有重点的对照各种要求查问题。比如安全检查,多注重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四新”管理、变更管理、特殊(特种)作业管理等。依靠传统管理手段和经验,发现问题、排查隐患并结合新的要求对组织的管理状况提出要求。为了体现严格管理和突出某项工作的重要性,时常会出于检查的需要,提出严于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就检查的方式和目的来讲,除了依法依规和标准进行文件查阅及现场核实外,还会附加考核、排名,甚至处罚追责等必要措施,带有比较明显的主观性。 对于检查人员来说,掌握和熟悉工艺流程、具备实践经验更为重要。
| 三是在体系建立之初就偏离了体系运行的本意。组织按照其业务或管理习惯的不同,可以建立多个管理体系,如成本、质量、安全、内控、绩效考核等管理体系。但任何一个管理体系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组织整体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不论是否已经以文件形式建立)。不同的管理体系之间都会有相互关联和支持关系,单个业务或某一专业的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必须留有接口,以保证组织整个管理体系的协调有效运行。管理体系是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包括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定义管理体系为:Management System。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可包括若干个不同的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ISO45001…… | 搞清现有管理体系与组织整体管理体系,理顺各个管理体系之间的接口,我们才好进行管理体系一体化整合。一是先理顺现有管理之间的接口关系,把联系紧密的管理体系先进行一体化整合。比如,在石油企业率先将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整合在一起建立的HES-MS,一套体系同时就解决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整合的问题。经过20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国石油石化企业现在又探索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与HSE -MS的整合,建立Q&HES一体化管理体系。(参见:战疫情:QHSE管理体系一体化审核推出新举措)二是探索建立组织整个管理体系,并把之纳入与国际管理实践接轨,完善公司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重要抓手。随着企业质量、安全、环境、内控等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有效运行,其核心都指向企业的风险管理,由此又在传统管理体系基础上新增加了应急管理体系、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以及危机管理体系等新的管理体系。组织可以结合自己的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践,向以保持生产经营活动持续进行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BCM)”靠近,确保组织管理的韧性与抗风险能力得到加强。(参见:突发事件后的业务连续性——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三是切忌急于求成,不要以为把各个体系文件叠加起来,以现有文件重复罗列就是实现“一体化”了。管理体系的“一体化”是组织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目的是精简现有体系文件,为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减负,克服写、做两层皮甚至多层皮的现象。要充分调研企业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固化管理实践经验和做法,实现传统经验与现代管理体系有机融合,对组织的现有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优化、简化。(参见:基于管理实践的HSE管理体系建设) 四是处理好质量、安全、环境等管理体系运行与第三方认证的关系。“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是为企业自己风险管控所用的管理模式, 体系审核与第三方认证是组织的市场化发展需要,必须协调处理好。组织建立一个良好的一体化管理体系非常重要,运行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及核心竞争能力,争取以不变应万变,在企业认证方面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战略及市场需要等进行综合考虑,有所选择、有所取舍,为我所用。五是开展经验交流,充分发挥体系运行的内在动力(领导力和直线责任),处理好上级严格检查与企业体系自律运行的关系。各级组织应该进行工作分工,上下级之间应建立相互信任的体系运行关系。既不能以上级检查代替企业体系内部审核,也不能依赖上级检查推动体系持续改进,最好是形成合力。同时,处理好组织检查、审核与第三方审核验证取证的关系,最终形成一个完全自主管理的运行体系。(参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要坚持HSE管理体系自信、文化自信、能力自信)
中国石油HSE管理体系成果获奖证书 北京中油健康安全环境认证中心总经理 在年度管理评审会议上作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