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否“远嫁”,以下3个重要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选择

 木林森说情感 2020-04-26

“远嫁”这个问题,现在已经越来越普遍了,相信以后还会越来越多。当面临是否“远嫁”时,很多人还是会无法抉择,因为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比如这份感情是不是值得“远嫁”?“远嫁”过去能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今天我想以自己远嫁10年的经历告诉大家,除了这些,我们还应该考虑清楚以下3个问题,然后再做选择。

1.“远嫁地”是否足够包容

远嫁第1年,来到完全陌生的小县城工作

10年前我大学毕业,为了爱情毅然从西安去了1000多公里外的河北,在那里一个下属的“线外城市”扎了根。这个城市是个重工业城市,对于文科生的我来说工作机会很少,当时幸运的找到了一家当地挺有名的外企,不过是生产制造业的销售部门。

第一次离家这么远,来到之前都没听说过的一个小县城。刚开始上班,经常听不懂同事们说的方言,闹了不少笑话。公司很大,员工好几千人,大部分员工都是当地人。很多员工都有各种的亲戚或者邻里关系,很讲究人情世故和喜欢抱团。

当时我是整个销售部门离家最远的,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新行业,一开始很难融入进去。可是销售部门又需要跟各种部门打交道,所以工作也进行得很不顺利。那段时间压力很大,只能一边埋头钻研专业知识,一边主动对所有人表现出善意。好在最后被分到的那个小组,领导和其他成员都比较照顾我,差不多整整经历了3个多月才真正地融入其中。

现在回顾那段经历,当时的那段经历一方面与人们的包容性不高有关,另一方面也跟自己处于陌生环境的无助感有关系。所以对于面临是否远嫁问题的女生,要考虑到“远嫁地”尤其是自己工作单位的人情世故和包容性你能否接受,还有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自己的适应能力。

2.“远嫁地”综合资源是否优质

远嫁第5年,有了孩子,我开始纠结要不要逃离

后面按部就班地买了房子,有了孩子。有孩子后才开始关注跟孩子有关的一切东西,也才发现了一些当初没有考虑到的问题。

首先是医疗。前年冬天孩子得了肺炎,当地医院直接建议去上级医院治疗,说是当地治疗效果不理想,于是我们连夜过去住院。经历这件事情之后,我们开始对这边的医疗资源有所担心。

其次是教育。孩子上幼儿园后,开始关注兴趣班,讲座,演出等等文化娱乐活动。才发现这边的整体水平和质量真的有限。身边当时一起从陕西过来的同学,好几个都因为考虑到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卖房辞职回西安重新开始。这也更加的加重了我们的焦虑和纠结感。

后来我换了工作,用更多的时间陪伴照顾孩子。希望能更好地照顾到她的饮食起居让孩子体质更好一些,另外可以更好地引导和陪伴孩子。我带她读绘本,组织家庭之间的亲子活动,尽量挑优质的培训班,希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让孩子有机会看到更大的世界。

可能这个问题,对于还在纠结远嫁问题的女生还不会考虑太多。可是当我们有了孩子,尤其孩子开始上学后,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如果之前没有考虑到这一点,那么真的到了要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就会很被动。

3.“远嫁”后是否能够兼顾父母

远嫁第8年,父母老了我却无法经常回去

当时天真的以为,现在交通工具发达,高铁动车飞机都很方便,而且又有周末、年假和法定节假日,回家应该不是问题。可是当我真正过来以后才发现自己错了,平时工作压力大,事情多,到了周末基本上就是休息调整时间,最长的法定节假日就是五一、十一和春节,出行的人很多,路上奔波很累,有时候还抢不到车票,所以基本上都是每年回去一次。有了孩子后,因为孩子小,有一年一次都没有回去。平时对父母的牵挂只能通过频繁的电话和视频。

那一年,有一阵子每次给妈妈发视频她都会转化成语音,一开始我没在意,后来感觉奇怪让她开视频,她说手机坏了,只能语音。最后才知道那段时间她腿摔骨折了,住了大半个月医院,而我在她出院后才知道。

当时心里内疚、自责、特别难受。因为在她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什么也不知道。总想着等孩子再大一点,我们再稳定一些,就能多回去陪陪她们了,可是我却我忘了,也许自己成长的速度赶不上他们老去的速度。

因为我是独生子女,爸妈还没有退休,没法过来跟我们一起生活。而且之前他们短暂过来了几次,不是很喜欢这个地方。而公婆也表示在老家住习惯了,不适应这边的生活,这边又离老家太远,来回不方便,以后基本不考虑来这边生活。

这个问题,我们曾经纠结了好久。但是因为老公的专业属于重工业,回老家的话基本上没有对口的,如果跨行就需要从零起步,而且回去后又面临买房,还要养家糊口,会特别艰难。

所以,我目前能做的就是做相对自由的工作,尽量多的增加回家次数,多陪陪他们,另外也开始考虑回陕西的可能性。

“远嫁”后是否能够兼顾父母,这个问题估计很多人都会跟我一样自认为可以兼顾,可是到了真正“远嫁”有孩子以后,就会发现自己当初想错了。尤其看着父母一点点老去,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却无法陪在身边,会特别无奈和自责。也才会深刻理解“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多么有道理。

结语

很多人在面临是否“远嫁”的具体问题可能会有差异,除了感情和工作外,长远来看,我们一定要从“远嫁”地的包容性、综合资源是否优质、能否兼顾父母这3个方面综合考虑,问问自己更看重哪一部分,是否能够能够接受和平衡好这一切。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喜欢自己选择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