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万里、王守仁大通诗解

 江山携手 2020-04-26


  南宋诗人杨万里《舟过大通镇》诗曰:


  淮上云垂岸,江中浪拍天。
  顺风那敢望,下水更劳牵。
  芦荻偏留缆,渔罾最碍船。
  何曾怨川后,鱼蟹不论钱。


  诗歌是说,旧历八月时节的某一天,大通一带风势高急,对岸乌云低垂,江中浪涛翻涌,险象环生。所以船只经过的时候,都要千万小心,即使顺风而下也不敢稍纵航行,只能劳烦纤夫沿着大通这边的江岸,将行船慢慢地拖动了。但是,丛生密集的芦荻偏偏裹住了缆绳,而静等鱼虾到来的渔罾到处都是,又妨碍了船只的移动。然而,诗人并不曾有一丝抱怨,慢有慢的情趣啊,正好可以稍作停顿,好好地享受一下口腹之欲。因为这里的鱼蟹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不需用什么钱就可以买到很多很多。


  明代王守仁《泊舟大通》诗曰:


  扁舟经月住林隈,谢得黄莺日日来。
  兼有清泉堪洗耳,更多修竹好衔杯。
  诸生涉水携诗卷,童子和云扫石苔。
  独奈华峰隔烟雾,时劳策杖上崔嵬。


  这里是说,大通江面风高浪大,诗人为航行所苦,所乘坐的小船只好停泊在江边一处林木幽深的港湾里,并静等了漫长的一个月。在这漫漫的一月里,幸好有鸣声婉转的黄莺天天都来为他歌唱。又有长龙山上流淌下来的甘香清冽的山泉可以洗洗耳,使他时时涤荡掉世间给他的污浊的名利声。而置身于山上这苍苍莽莽、高风亮节、虚怀容物的修竹间,诗人的心胸顿时开阔起来,于是气傲苍穹而开怀畅饮起来。
  而眼下,听说硕学鸿儒阳明先生天降到此,大通附近的儒生们个个都手携诗卷,涉水过江,纷纷前来请教。而诗人身边的小童也忙乎不迭,为着这一场即将到来的文人盛会,在侵晨弥漫的雾霭里清扫着一片片山石上滋生的青苔。而诗人呢,他正心系着高出云端、奇秀万状的九华山,只是山为浓浓的烟雾所阻隔而无法远瞻,于是诗人拄着手杖,兴冲冲地、时不时地登上长龙山一回,渴望一睹远天里那方佛国的芳容。


  (注释略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