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着女儿一步步走向死亡, 三毛父亲痛心无奈: 爱她却无法懂她!

 锦字香痕 2020-04-27

文/DL

“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万水千山走遍,只为安抚不安的灵魂

01 流浪的因子,在百年前早已印下

三毛是定海小沙陈氏家族第十三世后裔,原名陈懋平。其历代祖辈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在江南经商致富的祖父陈宗绪。

陈宗绪生于定海,14岁便独自离乡闯荡,一生遭遇了太多苦难与颠簸。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乱世中能拥有可以谋生的专长,于是十分重视他们的学业。

次子陈嗣庆就在父亲严格的教导下,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早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复旦大学法律系,以律师为业,是一个清醒正直,踏实固执的典型知识分子

随后,他娶缪进兰为妻,婚后育有两男两女,三毛是其二女儿。

青年时的三毛

02 生来倔强,父女开始了长达半生的角力

做三毛的父亲,从来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这点自三毛降生不久陈嗣庆便感受到了。

从擅自做主改“陈懋平”为“陈平”,到后来又以“三毛”自称,陈嗣庆觉得:他这个二女儿似乎生来就有些“小倔强”。

不过三毛的“倔”还远不止如此,此时的陈嗣庆还远未料及。

但也是从此刻起,那场被三毛称为“一生的战役”,渐次拉开了序幕。

小时候的三毛

与此同时,学校“集训营”般的压力也在逼迫着她。在其他同学看来,课业繁重、老师体罚这些属于常态的事情,在三毛这里却怎么都忍受不了。

那篇关于写梦想的文章、那件被老师一口咬定成作弊的事情、那些言语上的批评和行动上的惩罚,在三毛眼中一度成为无法承受的羞耻和屈辱。

在那之后,她就开始逃学,一个人逃往阴森的墓地,逃往安静的图书室,逃往各地去拾荒。

不久,她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与之伴随而来的,便是长达7年的休学时光。

陈嗣庆和三毛

说到底,父女两人的性格是何其的相像。陈嗣庆性格清醒正直,而又敏感多愁;三毛勇敢热烈,却也细腻脆弱。

父女之间相似的性格,或许才是造成这一生相近又不能相处的矛盾的根源所在。

“这场和父亲一生一世的仗不肯妥协,不肯认输,艰苦地打了又打。”

但再长的战役也会出现转机。

1983年4月8日,陈嗣庆留给三毛一张纸条,对她在《联合报》上发表的文章《朝阳为谁升起》大加赞誉,这让三毛百感交集、十分欢喜。

多年来请求父亲认同的心结终于完成,这场长达半生的拉锯战也圆满地落幕了。

得到父亲肯定的三毛,写了一篇《一生的战役》予以纪念。在文中她为这场“仗”写下了结语:爹爹,我不只是你的女儿,我要做我自己。

此后,她便不再有所顾忌,随心随意地做她的三毛去了。

今生挚爱荷西

陈嗣庆虽不懂三毛,但他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理解她、支持她。

面对三毛的拾荒乐趣、爱去墓地读书的习性以及种种不太合群的行为,陈嗣庆都选择接受和包容。因为他知道,这就是他女儿的性子,谁也改变不了

看到三毛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都将自己封闭在房间里时,他和妻子虽心中焦灼,却也未曾想过要强行把三毛的性子给“掰正”,而是按照她的想法来做事。

她喜欢看书,陈嗣庆便买一大堆的书籍给她看;她不想上桌听姐弟们在那聊学校的事情,他就把饭菜端到她房间给她吃。

虽然三毛一直对家人紧闭着心门,但夫妇俩都没有表现出任何责怪、愤怒和打骂,而是试图以爱和宽容去化解她内心巨大的压力和深重的苦楚。

他们一直在鼓励自己要耐心、要加油,要相信在医生和他们的努力下,女儿终会度过难关的。

然而,就在这般祈祷声中,三毛于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割腕自杀了。

三毛与荷西

在命运的捉弄下,同样痛心不已的还有陈嗣庆夫妇。听着女儿那肝肠寸断的哭声,老两口也为之心碎。

他们耗尽了所有心力,不断为三毛注入着生的勇气

1979年秋,老两口拼了命地把她带回台湾,寸步不离地陪伴着她,为让三毛活下来想尽一切办法,直至女儿亲口承诺说“绝不自杀”,才终于放下了那颗悬着的心。

一年多后,三毛再度离乡流浪,陈嗣庆没有阻止,由任她去。

对他而言,三毛虽未能实现“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诺言,但只要她能好好活着,能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中,这便是最好的慰藉了。

三毛在成都街头流浪

世上有两种人活得最辛苦,一种是对生死看不开的人,一种是对生死看得太开的人。

看不开的人,在俗世存活的日子只会过得浑浑噩噩;而看得太开的人,在懂得世间一切来去皆空的道理后,已然觉得没有什么值得留恋,所以与其选择痛不欲生地活,倒不如自在地在天地间流浪。

而三毛就属于后者。

他知道三毛此次踏入的境界是再没有回头路可言了。所以,留或不留,他都选择尊重三毛的决定,目送女儿任其自在驰骋。

“平儿,对于你的未来,我没办法给你什么建议,为父的我,无非望你健康快乐。”

父亲对三毛的态度,一直以来不激烈也不会漠视,不声张也绝不黯淡,饱含温情又给足自由,这样的父爱才真正地叫人钦佩与动容。

三毛和父母留影

是的,作为父亲,他始终不懂真正的三毛。

但是,从写给三毛的若干封家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拳拳父爱;他的努力去读懂和即使不懂也努力包容,也终究最大限度地给予三毛生存下去的力量。

即便到最后,三毛还是悄悄地走了。这在老两口的心上无疑又是沉重的一击,但陈嗣庆还是选择了包容到底——

“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在《鲁豫有约》采访中,姐姐陈田心曾提及,她这一辈子都没见过父母为三毛的事吵过架或说过一句重话,他们对三毛的独特与叛逆从没有予以责怪,反而耐心地接受下这一切。

三毛和陈家人

不过,这一切也只得后来人去感慨了。

/完

@秋收冬藏DL,一个好故事的收藏能手,用文字给予你力量。欢迎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