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宏观指标

 晴子的小天地 2020-04-27

有三个宏观指标,是我长期跟踪别人的宏观分析,认为比较重要的指标,对股市大走势和内部分化有比较好的指导意义。

第一个指标,存量社融增速-GDP名义增速,反应的是资金总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资金总量是否充裕。

2018年暴力去杠杆,这个指标降至谷底,导致全面大熊市,几乎所有版块都暴跌。

今年一季度GDP暴降的情况下社融维持在高位,这个指标飙升。目前资金非常充裕,只是缺少方向,缺乏信心。

 

第二个指标,信用利差,反应的是资金更多掌握在大企业手里,还是更多流向中小企业。

用不起wind,自己算的数据。

如果大企业资金非常宽裕,中小企业资金紧张,股市会陷入防守局面(非全面熊市),食品饮料、医药股受益。

如果资金大量流入中小企业,信用利差降低,某一类进攻性板块会被激活,防守性板块会被逐渐抛弃。

 

第三个指标,M1增速-M2增速,反应的是企业和居民更多的持币观望,还是更多的把钱用掉。

M1增速与M2增速的差值提高,意味着企业和居民都在用钱,整体资金的周转率提高,经济活力上升。

M2增速的波动较小,M1增速的波动较大。一般来说,每隔几年就会出现M1增速上升的情况,比如2000年、2003年、2007年、2009年、2012年、2016年。

 

要想提高存量社融增速与GDP名义增速的差值,这个很容易实现,央行放水就可以。

要想降低信用利差,就有一些困难,需要央行做很多的工作,比如LPR改革,改进对商业银行的考核指标等。

这是央行与金融体系的博弈。

要想提高M1增速与M2增速的差值,这个最困难,需要释放土地,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妥善解决贸易争端,降低各种管制以提供投资机会等。

这是经济决策者与陈旧的内部经济体制、外部贸易体制的博弈。

 

一般在危机之后,央行大放水,存量社融增速与GDP名义增速的差值提高,能有效止住熊市,通常是防守板块上涨,进攻板块下跌的弱势格局。

如果信用利差降低,那就肯定会有部分进攻板块被激活,具体哪个板块-科技、地产还是基建等,需要视政策方向和行业景气度而定,甚至有一定几率出现概念型牛市,比如15年。

如果M1增速与M2增速的差值提高,则有较大概率出现业绩型牛市,比如07年、09年、16-17年,牛市力度取决于M1提升的力度。12年M1增速提升的力度非常弱,就没能形成牛市。

 

目前的格局是,央行放了不少水,专项债规模很大,存量社融增速在高位,GDP名义增速在负值,全面大熊市应该不会有。

欧美疫情爆发后,制造业前景黯淡,信用利差一直在提高(截至本周五),防守板块表现较好,进攻性板块没有一个能跑出来的,相对来说基建板块表现最好,也就是蜻蜓点水,没有连续性。

天量社融打入基建板块,需要一定时间来产生溢出效应,用基建的溢出效应缓解制造业的收缩效应,等待信用利差进入下降通道,才能真正激活基建板块。

至于M1掉头向上,目前完全看不到,牛市不要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