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一丢,刘备就彻底凉凉了!天下肯定没有他的事情了。他讨打东吴不过是临死前拉孙权垫背而已!即使他侥幸夺回荆州,也肯定会代价惨重!再也没有力量争天下了!东吴不可能归还荆州,即使刘备打下长安,刘备强大了,孙权能坐视不管?三国制衡之道,这一点东吴还是看的很透彻,不可能让一方过于强大到二方联合不能敌的地步的。 刘备伐吴是在关羽被斩三年以后了,东吴不可能轻易把到手的南郡还给蜀国的,丢了南郡损失了关羽的几万精锐,实际上蜀国已经没有夺天下的资本了,本身三国之中蜀国就最弱,当时刘邦得天下是因为出陈仓尽得关中之地,进可攻退可守,刘备基本没有拿下长安的机会,曹军骑兵厉害,平原作战,刘备的步兵对骑兵,基本就是被碾压,三国,刘备联合孙权,曹操没有胜算,同样吴蜀联军也打不过曹操。 我不是很明白“我一个偏弱的敌人在取得了对偏强敌人的进攻优势以后”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打偏弱的敌人,毕竟认真说起来,最后阻碍孙权并非刘备而是曹操,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对曹魏持续施加压力,搞不好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果。结果孙权突袭荆州似乎造成了客观上围魏救赵的结果。 “因为一旦孙刘没有同盟而开战,曹魏肯定获益最大,但孙权肯定没亏”的前提是建立在曹魏彻底中立的前提下。北方有一个整体统一、居于强势地位的势力,只要这个势力的领导层不脑残,就不可能坐由任何一个其他的小势力做大做强。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二分天下的考虑那个时候已经不太可行的原因:鲁肃的二分天下貌似是建安五年还是六年的时候提出来的,那时候曹操还未彻底消灭袁绍势力(好像刚刚打赢官渡?),腾不出手来,这个时候搞二分天下还有一定的可能性。 此外,我觉得不能太结果主义,不能因为刘备最后东进失败了,就认为这一步从头到尾很OK,只能说最后的客观事实让东吴成功保住了胜果,毕竟在当时风险是很大的,谁都不能保证刘备后续东进东吴能打赢。所以这一步很险,不过靠着顶级后手压住了反扑,但是这并不能证明本身这一步非常合理。当然了,东吴的直接收益很大,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可能为数不多的东吴能北进取得进展的机会了。 其实我觉得这里存在对比,刘备方论实力毕竟三国之末,但是一直找最强的曹魏势力怼:为什么刘备夺了汉中之后不试试南下取了荆州南部地区呢?我觉得不是刘备一方傻,而是刘备还是将曹魏实力作为主要对手而将孙权实力作为盟友。而孙权在曹魏一方吃瘪之后突袭了盟友,打不过最强敌人就给盟友捅刀子,给人一种不够大气、缺乏志向的感觉,也无怪后人多少对此有点诟病。 此外诸葛亮联合孙权应该有保护自己的意思,但是个人认为更重要的是保护同盟,万一诸葛亮到时候也翻脸不北伐搞东进取荆州,东吴真有把握把蜀汉的军队堵在江陵城外吗? 我个人认为孙权作为务实派打荆州是正确的时机选择: 第一点曹操和刘备在当时已经是超高龄统治者,曹魏内乱多;季汉刘禅薄弱且整体统治团队实力下降;孙权正值壮年,在统治者上没有问题。 第二点则是曹魏是以打压士族发家致富,各地统治不稳定,汉中新败,关羽水淹七军,曹操都打算迁都,此时已是曹魏失势,极其容易引发各地叛乱;刘备喜提汉中,需要修养安抚军民很难继续出兵,关羽北伐虽说威震华夏但没有支援后续,已经是强弩之末;此时孙权跨江陆上打曹魏和沿江打荆州,按照东吴军队实力荆州更容易。 第三点则是北方新败,曹魏主要还有继承人问题,而假使关羽北伐顺利,季汉新控汉中,且有诸葛亮马超,则西凉也应该是不成问题。此时你是孙权会怎么想,看着老三突然手握荆益凉三州实力大涨还保不准反手给你这个盟友一刀,北方大佬风烛残年,你孙权本就是有称王称帝的人,愿意看到这种局面么? 当然最后打荆州的战果没有太多,但是效果已经达到,这并不能说明孙权眼光不长远,而只能说明东吴军队制度不适合进攻。 而且不要认为刘备会遵守盟约,季汉东征可是在关羽死后一年多还是两年,这个决定直接崩掉隆中对的基础,诸葛亮都劝不住,可见刘备本身就对东吴有所图谋。 其实这么说吧,如果要说孙权目标只是为了称帝以割据一方的话,其实也怪不得后来人对此有些,怎么说呢……轻视吧。毕竟看看曹刘双方还是在考虑统一,所谓同行衬托。至于孙权具体怎么想的,只能说难说。 怎么说呢,个人还是认为孙权西进还是风险很大的,就像很多人说打南郡就是为了防止蜀汉沿江而下,因为沿江而下好打,那么你逆江而上风险就很大了,难度就不好说了。另外万一荆州几个城池拼死坚守拖得那么十天半月,或许援军就能到来,这个时候感情破裂不说,还有可能遇到一些别的风险。至于关羽的襄樊之战我不是太了解,我只是一直觉得如果孙权北进,那么整体格局或许对东吴和蜀汉双方都更有利。 这么说吧,我觉得以东吴的兵力,彼时北进青徐,同样有上述优势,关羽北进已经进入拉锯阶段,一时难解,战事还得拖,而蜀汉刚刚打下了不少地盘还要吸收消化,就算想也未必能短时间内腾出手来对付东吴。更何况你也说蜀汉和曹魏都有继承人的问题,东吴彼时孙权壮年之君,不至于如此等不起吧? 至于蜀汉东征……我觉得不是东征崩掉了隆中对,而是东吴把另一路军给拿了啊……诸葛亮隆中对的目标是统一,前提就是手握荆益二州才能做到的两路出兵(宛洛我记得是南阳郡那块地方),这明明是被孙权打破产的……而且你把人家地盘夺了杀了大将,对方本身就肯定会转变思路,刘备肯定对东吴有企图,迟早会撕破脸,可是毕竟彼时关羽正在打曹操,某种意义上这还是互利的。 我觉得,孙权并非泛泛之人。如果说他并不追求统一而是为了称帝,从他的角度来说没什么,只是后人的评价不免降低,而且似乎西进和这个关系不大,毕竟孙权称帝的时候,夷陵之战都过去了七八年,这七八年蜀汉联盟恢复,东吴又和曹魏拉锯起来,称帝之时石亭之战好像都结束了:这不是还得消除了曹魏一方的威胁。可想而知如果蜀国这个时候要来报仇,东吴得多苦逼……所以要是说称帝为目的,总觉得反而显得孙权格局小了…… 自古用兵就和下棋一样,一步错就会步步错!如果关羽不那么傲,不辱吕蒙不辱孙权,即使战败被俘也不会被杀,关羽不死,刘备就不会兴兵东吴,张飞也不会死,夷陵之战就不会发生,通过谈判荆州也能要回来!大好的局面被关羽毁了,被刘备毁了! 历史上蜀汉全国人口才百万,夷陵之战刘备只带去5万兵马,就算蜀汉倾全国之兵也就十万左右,失去荆州那一刻起已经不可能统一三国了,诸葛亮姜维的数次北伐只是苟延残喘徒劳无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