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黄檗、元柏、川黄柏、檗皮、檗木、关黄柏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肾、膀胱、大肠经。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疽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用法用量:3~12g。外用适量。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盐黄柏可滋阴降火。 1.清热燥湿(湿热病证) 用治湿热黄疸,与桅子同用,如栀子柏皮汤;用治湿热痢疾,配伍黄连、白头翁等,如白头翁汤;用治湿热下注所致的妇女带下黄浊臭秽、阴痒、阴肿,配伍车前子、山药等,如易黄汤;若下部湿疹、湿疮或足膝红肿热痛、下肢痿弱等症,则常与苍术同用,如二妙散。本品以清除下焦湿热见长。 2.清退虚热(阴虚火旺证) 用治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遗精等症,且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知柏地黄丸。本品善走下焦,长于泻肾火,降火以坚阴。 3.泻火解毒(痈肿疮毒,热病高热) 用治痈肿疮毒,又常与黄连、黄芩同用,如黄连解毒汤。亦可用治热病高热、神昏谵语等。本品解毒功用与黄连相似,但功力稍逊。 黄柏图片 盐黄柏图片 黄柏主治主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梦遗、痔疮、便血、目赤肿痛、疮疡肿毒、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湿热泻痢、脚气、盗汗、遗精等症。 本品长于清下焦湿热,既能清实火,又能清虚热。用于湿热带下、湿热泻痢、湿热淋证、湿热脚气与痿症、湿热黄疽;亦多用于火热毒盛所致痈疡肿毒、目赤、口舌生疮、湿疹湿疮、阴肿阴痒;并可用于阴虚发热、阴虚盗汗、遗精、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等症。细菌性痢疾、肠炎、慢性前列腺炎,流行性脑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结膜炎、慢性支气管炎、化脓性中耳炎、急性泌尿系感染、真菌性或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糜烂、痔疮合并感染、多种外科感染、皮肤湿疹及感染性周围神经炎、脊髓神经根炎、烧烫伤等可配伍用之。 黄柏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现代药理研究,黄柏有抗菌、抗真菌作用,有正性肌力和抗心律失常作用,有镇静、镇咳、抗胃溃疡、降压、降血糖、肌松及促进小鼠抗体生成作用等。 1.黄柏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黄柏禁忌脾虚泄泻,胃弱食少者忌服。 ①有皮肤过敏反应报道。久服可引起腹泻,降低食欲。 ②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非湿热病症或肾有虚火的病症不宜用。孕妇慎用。 黄柏食用方法-泡水喝的功效日常用量:3~10g,水煎服。也可外用,研末涂于患处。 黄柏选方1、治痢疾:黄柏50g,黄连10g。共研细末混匀,氷泛为丸。每次6g,每日服两次。 2、治脱发:黄柏、当归各60g,侧柏叶、桑葚各12g。焙干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9丸,早、晚各服1次,20天为1个疗程。 黄柏药用部位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1.黄柏(关黄柏、黄波椤)落叶乔木,高10~15米。树皮外层灰色并带有甚厚的木栓层,有深沟裂,内层鲜黄色,小枝棕褐色,无毛。单层,有深沟裂,内层鲜黄色,小枝棕褐色,无毛。单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13片,卵状披针形或近卵形,长5~11厘米,宽2~3.8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不明显犯锯齿及缘毛,上面暗绿色,下面灰绿色,中脉基部有长毛。夏季开黄绿色花,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圆锥状;花小,直径约4毫米,萼片5,卵形,先端急尖;花瓣5,长圆形;雄花有雄蕊5,伸出花瓣外;雌花退化雄蕊呈鱗片状,雌蕊1,子房倒卵形,5室,花柱短,柱头5裂。浆果状核果圆球形,熟时紫黑色。生于山地杂木林中或山间河谷等处,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宁夏等地。2.川黄柏(黄皮树)与上种的区别为树皮无加厚的木栓层。小叶7~15片,长圆状披针形至长圆状卵形,上面仅中脉被毛,下面被长柔毛。生于山上沟边的杂木林中,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