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次关系到大家的钱袋子

 无名无忌 2020-04-28

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

--耶稣《圣经·新约》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受“噪音”影响,多花些时间去深入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和估值,是我一贯坚持的。

但是,昨天的一则消息很重要,直接关系到大家的投资策略和钱袋子。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

所以,今晚,芝Sir带你捋一遍。

这篇文章不用专业术语,用图示和大白话,让大家搞清楚在新制度下,有哪些危险和机遇。

千万别觉得和自己无关,这事儿很重大…

No.1

搞懂“注册制”

昨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

啥叫“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

主要有两点:

(一)交易制度方面

新股上市后前5日无涨跌幅限制,除此之外,所有股票的日涨跌幅限制放宽至20%。

很好理解,一天能跌20%,交易更刺激了。如果在涨停板买入之后跌停,一天能跌40%……

(二)上市制度方面

由曾经的“核准制”改为未来的“注册制”。

我给你画两张图,对比在两种制度下,股票是如何从企业到股民手中的……


“核准制” - 行政化


过去时

曾经,企业要发行股票必须要经过ZJH的核准,这里的“核准”是一种“实质审查”。

也就是说,监管部门会对这家公司的投资风险进行判断,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允许它发行股票。

在这套流程中,ZJH发审委员会决定了企业IPO的生死大权。

这种制度持续了很多年,但问题很大:

(1) 历史表明,通过了行政部门这种“实质审查”的企业,很多是很差的企业……不仅滋生了腐败,而且这些无良的企业挥霍了巨大的资金,但根本没有创造任何价值。

(2) 上市和退市都很僵化,时间长、效率低,好的企业上不来,烂的企业下不去。明明公司已经没有任何实质价值了,但是因为有上市的“壳”,股价还会被“炒作”,暴涨暴跌。

“壳”的这种炒作价值,让很多散户禁不住短期暴利的诱惑,把持不住自己,亏得血本无归。

(3) 对企业进行实质审查是很费时费力的,发审委委员大概二十个人,即使勤勉尽责,也审核不过来全中国要上市的企业。

IPO排队1-2年是家常便饭,即使排上了,还可能审核不通过……很多优秀企业(阿里巴巴、腾讯、京东、海底捞、小米…)不上A股,要跑到香港、美国,这是原因之一。


“注册制” - 市场化


将来时

与核准制截然不同,在注册制下,企业发行股票,压力将主要落在了中介机构身上。

中介机构的核心是券商、律师和会计师。

券商负责保荐和承销,即对股票进行担保和推荐,并承担销售任务。律师负责发表法律意见。会计师负责发表审计意见。

过去中介机构也承担这些工作,但只是形式审查,实质审查(生杀大权)掌握在ZJH手中。

但现在,ZJH把生杀大权交给中介机构了,自己只负责“注册”,大概意思就是只做个备案。

这有很大不同吗?

对的。

为什么过去有很多的垃圾公司通过财务造假、行贿等手段上市,给投资者造成了巨额的亏损,但很少有投资者能向中介机构追责?

因为承担实质审查责任的是ZJH啊!中介机构说,我只负责准备资料(形式审查),是ZJH核准的,要找你找它,别找我……

那找ZJH追责?你想多了……

而在注册制下:

其一,券商在一些情形下有强制跟投要求,如果是承销保荐很烂的公司,那券商也得跟着亏;

其二,投资者如果买入了存在造假行为的上市公司的股票,那么不仅可以向上市公司追责,也可以向券商、律师、审计师等中介机构追责。

是不是与核准制很不同。

No.2

危险与机遇

这些年,咱村一直在施行“简政放权”的改革,就是为了弱化“行政监管”,强化“市场调节”,就是为了能够从本质上减少贪腐,让市场健康良性地发展。

“注册制”是资本市场的一次简政放权,把原本就该由市场调节的,归还给了市场。

回想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商品房改革,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住房商品化和市场化,虽然当时也有很大的阻力和阵痛,但是……

那次市场化改革为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三十年的黄金时代。

这次,轮到资本市场了。

与上次住房制度改革相比,上市制度改革同样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不同的是,通过资本市场获利的难度更高。


剧烈的分化


常态

在注册制时代:

  • 那些垃圾上市公司,类似港股和美股市场,可能会股价以分作为计价单位,成为仙股或者申请退市。

  • 那些曾出具虚假“保荐意见”、“法律意见”、“审计意见”的中介机构可能会面临投资者的集体诉讼。

  • 那些热衷于“炒壳”、“炒概念”、“游资打板”的资金,获利的空间越来越小,并面临极大的风险。

有惨的,就有爽的……

  • 好企业更容易也更愿意上市,A股上市公司的质地会有普遍提升。

  • 曾经的投机资金,无法投机获利,转为把钱投给好企业,好企业的估值会被抬升。

  • 好企业得到更多的资源,能更好地发展,再创造更大的价值回馈社会和股东。


价值和风险都会被放大


机遇

在注册制时代,那些投资亮点很多的企业,回报将更高。相反,如果是投那些风险提示很多的企业,就自求多福了……

风险提示多于5条的,尤其是财务上存在硬伤的,除非十分了解,否则一定要慎重:

在选股时,可以更多地关注“高ROE”、“高ROIC”、“高净现金流”的企业,不用全满足,但至少要具备其一。

此外,我建议加上风险提示数量“三条以内”或“五条以内”的限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