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忙,推送少。说几点你们爱听的: 1、【消费+医药,非常确定的趋势加速、过热信号】。 创业板注册制公布,更是加速了这种抱团(消费+医药,长期业绩+回报好)。 质地最优的龙头公司业绩正常增长、股价涨、估值有所溢价,是符合逻辑的。但当一些二三线品种,逻辑瑕疵、业绩增速平庸的,同样补涨时,要对板块予以警惕。类似海天味业,千禾味业+中炬高新,这种龙头——到瑕疵品种的补涨,就是抱团后段的特征。这个与2月份提示半导体加速泡沫是一样的道理。 我虽然没有很深入去看每一家公司背后的业务增长逻辑。但业绩+估值数据匹配下,结合行业地位、板块估值水位,是可以看到趋势的形成、转折、与反向轮回的。 大的风格在消费+医药板块,有些股票哪怕业绩增速没有超预期,只要符合预期、股价也能涨,容忍度很高。但这种情况,会被加速的板块抱团,所打破。用业绩和估值说话。目前风格在消费+医药,但已经到了过热阶段,一些代表性公司业绩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先炒股价了)、二三线瑕疵品种补涨、医药类普遍估值高位。 2、【科技类股票,陆续有龙头公司打消业绩疑虑】 从目前来讲,我认为消费电子+半导体,悲观预期消化,反转概率在加大。当然这个过程,是反复曲折的。这两个板块总有干扰因素(比如Q1担心Q2、Q2担心Q3,没完没了。不像消费股,稳如狗的增速、高个10%低个10%都没啥问题,科技股的业绩增速变动区间太大,股价波动也放大)。 (1) 特别重要的事实,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一点。2019 年的一、二季度,消费电子+半导体,业绩基数普遍很低。所以,现在疫情之下,大家担忧的半年报数据,龙头公司不会那么差(立讯精密是特例,过去两年的各季度同比+环比都持续高增长)。 (2)三四季度,例行的新机发布、上市期,今年的逐季度环比肯定是更好的。等到三四季度,股价上去了,业绩也发布了,却发现增速怎么还降低了,其实却是去年三四季度基数高。所以,股价高位无限吹捧优点,股价低位放大缺点,是因为并没有深入看数据规律和业绩逻辑。 不做脑残科技粉、也不做固执的消费医药价投。借用某大神的话:价值规律,利用人性轮回、去高往低。 在100倍的科技股,50倍的医药,20倍的消费,出现时,在趋势高位要果断地卖掉科技、买入医药消费。当30倍的科技,60倍的酱油,80倍的医药股,这种板块现象出现时,要果断卖掉80倍的医药、60倍的酱油,拥抱科技。(这里的30、60、80倍,只是个用来打比喻的数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