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结石,很多人都觉得离自己很远,但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结石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南方部分地区发病率超过10%。 结石一般会出现在胆囊、肾脏、输尿管、膀胱等地方。有了结石,有些人不痛不痒,有些人却疼得满头大汗、痛苦难忍。 我们也常听到有人说,结石不痛就不需要再治疗,事实真的如此吗? 答案是否定的。 湖北大冶的贺女士,7年前就查出了胆囊多发结石。因为高血压,贺女士的结石手术没做成,此后也没再管它。因为不太疼,她也就一直拖着。直到今年五一,她因为腹部又胀又疼到医院检查,被告知结石把整个胆囊都填满了,一点缝都没有了。经过三个多小时手术,最终取出了7750颗石头。 贺女士表示,自己没有吃早餐习惯,也不爱喝水。而这两大坏习惯正是加速结石生长的元凶。 好好的身体为什么会长石头呢?哪些人是结石高危人群?该如何预防呢?今天,小水滴将为大家一一解答。 有这6个习惯,就要小心了! 喝水少、水质差
人体70%的成分是水,代谢、排毒都需大量水分。 饮水量太少,会增加血液浓度及肾脏负担,并导致尿液浓缩,尿液中的无机盐就会逐渐结晶并聚集增多,形成常见的尿路结石,并且增加了肾结石、膀胱结石的发病风险性。 另外,有些地区的饮用水是硬水,晶体、钙含量较高,长期饮用,则会大大的增加结石发病几率。 摄取过多高蛋白质食物
饮食太咸
过多食用嘌呤高的食物 含嘌呤丰富的食物包括动物内脏、海鲜食物、豆类等食物等,当这些食物进入体内后进行新陈代谢,其新陈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酸,而尿酸促进尿液中草酸盐的沉淀。 吃嘌呤多的食物时最好别喝酒,应多喝些水增加嘌呤代谢、排出。 不吃早餐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为了多睡一会儿,放弃吃早餐。但是,不吃早饭不仅会影响上午的状态,长期不吃早饭还会导致胆囊结石的发生。 早上肚子空空,导致作为消化液之一的胆汁分泌减少,从而使胆囊中的胆汁浓度升高,极大的增加了胆囊结石的发病率。 肥胖者易得结石 科学研究发现,当体重超过正常体重15%以上时,其肾结石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5倍之多。 道理很简单,肥胖者一般喜食高脂肪的食物。脂肪会阻碍尿酸代谢,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增加。特别是在出汗多、喝水少、尿量少时,会加速结石的形成。 两大认知误区要避开 误区一:不痛不痒所以不需要治疗 很多人查出体内有结石后,因为结石还小,没有痛感,所以选择不治疗。这种做法其实有一定风险性。 结石小的时候,确实不需要太担心。但如果不注意生活习惯,加上没有定期检查,日积月累最终会形成了较大的结石。 结石不痛,可能是因为石头的位置没有堵塞输尿管,没有引起肾盏、肾盂梗阻或继发感染。虽然不痛,但结石仍在体内。而等出现痛感时,可能结石已经很大了,甚至已经出现了器官感染、功能损坏。 所以,小水滴建议大家,如果确认有结石,一定要听从医嘱,同时注意改善生活习惯,还要做好定期检查。 误区二:跳绳就可以把结石排出体外 一些人说,没事多跳一跳,就能把结石“跳”出体外,这是真的吗? 不可靠。 对于尿结石的位置较为表浅,质地较软,形态较为圆润,且大小适当的患者,跳绳对尿结石有一定作用。通过跳绳身体的上下跳动,使得尿结石在身体的位置改变,导致尿结石通过输尿管从肾脏中移除,再通过排尿将尿结石排除,但这只是极少数。 但要注意,如果结石的直径大于肾盂或输尿管直径,一不小心将结石运动到肾盂口或滑落到输尿管里形成梗阻,就会引起肾积水,时间久了,会造成肾功能衰竭,甚至导致尿毒症。 对于大多数的肾结石患者来说,在没有专业医生指导、以及不了解自身结石直径大小的情况下,是非常不建议贸然运动的,不然很可能会导致结石异位,加重病情。 不想得结石,要做到这3点! 1. 多喝水 小水滴建议每天2.5~3L。喝水多,尿液就多,就会稀释其中的草酸钙等矿物质,避免它们结晶析出。 但要注意,肾功能和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应注意适量饮水,勿过量。 2. 调整饮食结构 结石多是“吃”出来的。所以要注意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按时三餐,维持饮食营养的平衡。 另外,注意清淡饮食,少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高嘌呤、多盐的食物,少吃富含草酸的食品,例如番茄、菠菜、草莓、甜菜、巧克力等,过高的草酸盐摄入也是导致肾结石的主要原因之一。
适当运动可以预防泌尿系统结石。但运动后,如果水分丢失过多,应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到感觉口渴难耐时才想起要喝水。 总之,结石对人体的危害较大,不能因为不疼就放任发展。在得了肾结石的初期,应该及早进行治疗,科学排石,以免病情加重后,加大治疗的难度。在预防方面,牢记喝水、运动、饮食三方面要点,也能远离结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