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出血

 新用户46893358 2020-05-01

基本信息

概述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临床症状

一般症状有头痛、呕吐、嗜睡和昏迷等。

危害

脑出血患者常可出现偏瘫、言语功能障碍、精神和认知障碍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并发症

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脑水肿、呼吸衰竭等。

检查

CT检查、MRI和MRA检查、心电图检查

诊断

头颅CT检查对脑出血几乎100%诊断。

饮食建议

疾病恢复期限制总热量,定时定量,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胆固醇的摄入。

治疗原则

一般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手术治疗。

治愈性

部分病人可治愈。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

病因

病因

脑出血实际上就是血管内的血液外溢进入颅腔侵袭脑部引起的出血。颅腔出血可分两大类,脑实质出血和蛛网膜下隙出血。其中,蛛网膜下隙出血较多见,大多数都是由于脑动脉瘤破裂造成的出血。引起脑出血的原因如下:
1.脑血管畸形 如脑血管畸形、脑膜动静脉畸形等可造成脑出血。
2.高血压 老年人多发生由高血压动脉硬化造成的脑出血。
3.其他 用力过猛、气候变化、不良嗜好(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血压波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流行病学

本病常见,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偏瘫、失语、半身感觉障碍、昏迷。

其他症状

其他全身症状有肺部感染、呕吐、上消化道出血、酸中毒、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脑水肿以及呼吸衰竭等。

诊断依据

1.大多数为50岁以上,较长期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
2.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3.发病快,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4.查体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5.脑CT扫描检查可见脑内血肿呈高密度区域,对直径>1.5cm的血肿均可精确地示,CT对脑出血几乎100%诊断。

治疗

治疗方针

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维持生命功能。防治并发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减少复发。

药物治疗

脑出血的降颅内压治疗首先以高渗脱水药为主,如甘露醇或甘油果糖、甘油氯化钠等,注意尿量、血钾及心肾功能;可酌情选用呋塞米(速尿)、白蛋白。建议尽量不使用类固醇,因其副作用大,且降颅内压效果不如高渗脱水药。应用脱水药时要注意水及电解质平衡。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去骨瓣减压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穿刺血肿碎吸术、内镜血肿清除术、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和脑室穿刺引流术等。

预后情况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有利于组织修复的药物,配合高压氧、理疗、针灸治疗,可促使脑功能的恢复。

护理

日常护理

1.术后24小时持续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鼻饲流质饮食。
2.清醒后,血压平稳者,抬高床头15~30度以利颅内静脉回流。
3.鼓励患者咳嗽排痰,以增加肺活量,预防肺部并发症。
4.保持血压平稳:术后血压应控制在患者基础血压水平,不可随意自行调快或调慢降压药速度。
5.门诊定期复查。

饮食调理

疾病恢复期限制总热量,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尽量少吃蔗糖、蜂蜜、水果糖、糕点等。定时定量,少量多餐,补充优质蛋白,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量,适当补充维生素C、尼克酸(维生素PP)、维生素B6及维生素E,以及矿质元素的摄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