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 实证;邪气过盛或脏腑功能亢进所表现 的证候。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同。 虚证: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
血虚证:血不足。脏腑组织经脉得不到濡养出现的证候。临床表现:面色及口唇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月经量少或闭经,舌淡脉细无力。 气虚证:全身或脏腑功能减退的证候。临床表现:面色无华,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力自汗动则加重,舌淡脉弱。 阴虚证:阴液亏损的证候,“阴虚生内热”。临床表现:潮热、盗汗、颧红、手足心热,小便短黄,舌红苔少,脉细数。 阳虚证:阳气不足的证候,“阳虚生外寒”。临床表现:形寒肢冷,面色晄白,神疲乏力,自汗,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弱。 虚证与实证的关系;(1)虚实夹杂(2)虚实转化 阴阳 阴证: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的病变和证候,临床以代谢低下为特点 阳证:邪热壅盛,或阳气亢盛的病变和证候,临床以机能亢进为特点 1.亡阴证:阴液大量消耗或丢失证候特点:阴液衰竭症状:汗出而粘身热口干喜冷饮,舌红而干,脉细数 2.亡阳证:阳气严重耗损 证候特点:阳气虚脱的症状:大汗淋漓,畏寒手足厥逆,舌淡,脉微欲绝
寒热; 1寒证——机体机能活动抑制或衰退的证候 2热证——机体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 关系; ①寒热错杂: ②寒热转化: 3寒热真假 ①真热假寒,内热过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郁而不能外达四肢,表现一些假寒现象 临床表现:里热炽盛+肢冷、脉沉等 ②真寒假热:阴寒内盛,阳不制阴,虚阳浮越于外,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 临床表现:里寒极重+身热、面红等热象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 (一)心气虚、心阳虚证候 心气虚:心悸气短,活动 时加重,自汗面白无华,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心阳虚:心气虚的证状, 兼见形寒肢冷,心胸憋闷,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二)心血虚、心阴虚证 心血虚:心悸失眠健忘多梦,面白无华,眩晕,唇舌淡脉细证候 心阴虚:心血虚兼见心烦、颧红、潮热、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区别; 心血虚:以血虚为主因,重点表现为血脉失充和神明失养。 心阴虚:以阴虚为主因,重点表现为阴不涵阳,虚热内盛而引起的心阳独亢。 (三)心火炽盛 (四)心血瘀阻(心血瘀阻:是指瘀血,痰浊,阻滞心脉,血液运行不利的病理变化。(五)痰迷心窍 (六)痰火扰心 (七)小肠实热 (八)小肠虚热(见于脾胃阳虚) 二、肺与大肠病的辨证 (一)肺气虚喘咳无力,动则气短,面色白光白无华,体倦无力,语音低微,痰清稀,(二)肺阴虚干咳无痰,痰少而粘稠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潮热颧红,盗汗 (三)风寒束肺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痰稀白鼻塞流涕,头身疼痛,舌苔薄白 (四)风热犯肺发热恶寒,咳嗽气促,痰黄粘稠鼻流黄涕,口喝咽干,咽喉疼痛 (五)燥热犯肺 (六)痰热壅肺 (七)痰湿阻肺 (八)大肠湿热 (九)大肠津亏 (十)大肠热结 三、脾与胃病的辨证 (一)脾气虚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口淡无味,大便溏泄,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倦怠无力,消瘦,舌淡有齿痕,苔白,脉缓弱。 (二)脾阳虚脾气虚的证状兼见形寒肢冷,脘腹冷痛,喜温喜按或肢体困重浮肿,大便溏薄清稀(下利清谷)或白带量多质稀 (三)脾气下陷 (四)脾不统血 (五)寒湿困脾 (六)脾胃湿热 (七)胃阴虚 (八)胃火炽盛 (九)食滞胃脘 (十)胃阳虚 (十一)胃腑气滞 四、肝与胆病的辨证 (一)肝气郁结肝气郁结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出的证候。情志抑郁,烦躁易怒,善太息,胸胁少腹胀痛,或咽部有梗塞感,或胁下痞块,妇女可见乳房胀痛 (二)肝火上炎 (三)肝血虚 (四)肝阴虚 (五)肝阳上亢肝阳上亢是指肝气亢奋,或肝肾阴虚,阴不潜阳,肝阳上扰头目所表现出的证候。烦躁易怒,头胀痛,眩晕目胀,面部烘热,口苦口干,尿黄,大便秘,结,(六)肝风内动 (七)肝胆湿热肝胆湿热是指湿热蕴结肝胆所表现出的证候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呕恶腹胀或见身目发黄,发热 (八)寒滞肝脉 (九)胆郁痰扰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一)肾阳虚是指肾脏阳气虚衰所表现的证候。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耳聋,神疲乏力,阳痿滑精,妇女可见带下清冷,不孕,形寒肢冷或见全身浮肿,尿少或见五更泄,面色晄白(二)肾气不固 (三)肾虚水泛 (四)肾不纳气 (五)肾精不足 (六)肾阴虚是指肾阴亏虚,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眩晕,耳鸣耳聋,失眠多梦,咽干口躁,腰膝酸软,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遗精,女子经闭,不孕或见崩漏 (七)膀胱湿热是指湿热蕴结于膀胱所表现出的证候尿频,尿急,排尿灼热疼痛,小便短赤涩少或尿血,或尿有砂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