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陆鸿渐是世人敬仰的茶圣。他撰写了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开启了中国的茶道。鲜为人知的是,陆羽有一位良师,对他的茶道思想以及烹茶技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陆羽所著《茶经》中,第四章“茶之器”有一段对于风炉的描述,揭示了这个秘密。 风炉,是唐代一种专用于煮茶的炉子,其发明者很有可能就是陆羽本人。对于风炉的描述《茶经》原文是这样写的,“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致其圬墁,凡三足。古文书二十一字,一足云“坎上巽下离于中”,一足云“体均五行去百疾”,一足云“圣唐灭胡明年铸”。其三足之间设三窗,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上并古文书六字:一窗之上书“伊公”二字,一窗之上书“羹陆”二字,一窗之上书“氏茶”二字,所谓“伊公羹陆氏茶”也。” 这里提到的伊公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能够让名冠天下的茶圣甘居其后而以之为师? 原来,这位伊公就是商朝名相,先秦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谋略家,伊尹。伊尹不但助商汤战胜夏桀,夺得天下,建立商朝。更继商汤之后,辅佐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五十余年,为商朝强盛立下汗马功劳。 伊尹的成就还远不止于此,他还是中华厨祖和厨圣。他所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至今仍是中国烹饪的不变之规。当年,他以一道鲜美绝伦的鹄羹,获得了商汤的青睐,从而得以施展他的治国才华。伊尹的故事,正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讲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伊尹对烹煮的驾驭更从烹饪跨越到医药。他是中药汤液的发明者。汤液的发明提高了医药的疗效,成为中医药学最主要的特色之一。《甲乙经·序》中有述,“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汉书·艺文志》中有《汤液经法》,医家都认为此书为伊尹所撰。 伊尹对烹煮之术的运用可谓登峰造极。中国著名烹饪理论学者熊四智先生在《当立伊尹为厨坛始祖》一文中描述:伊尹说,烹调美味,首先要认识原料的自然性质:“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臭恶犹美,皆有所以。”美味的烹调:“凡味之本,水最为始。”烹饪的用火要适度,不得违背用火的道理:“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 “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烹饪的全过程集中于鼎中的变化,而鼎中的变化更是精妙而细微,语言难以表达,心中有数也更应悉心去领悟:“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经过精心烹饪而成的美味之品,应该达到这样的高水平:“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正是伊尹“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启发了陆羽。令其将烹煮之法运用在茶道之上,将茶道技艺和水平推向高峰。风炉的发明,应该也是受到了伊公用鼎烹汤的启发而产生的灵感。风炉,即是一个变形的鼎。而陆羽风炉上的铭文,“伊公羹陆氏茶”,更明确地指出了陆羽以伊公为师的思想。 一个是厨圣,一个是茶圣,他们虽然相距两千多年,却以鼎为系,以汤为约,谱写了中华文明的精彩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