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秀教师的4种特质

 张福涛lu70kpm9 2020-05-01

全文长 15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分钟

 

精彩导读

热忱,让教师用热爱对待自己的事业;温润,让教师用智慧面对自己的处境;用心,让教师用灵感把握自己的工作;坚持,让教师用意志成就自己的追求。


作者丨杨强劲,上海市松江九峰实验学校

单位组织了一系列网上校本研修,第一场讲座是由语文特级教师赵群筠带来的《疫情带给我们的教育思考》,高质量的内容让我认识到教育并不是一次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而是一段经历的体验和感悟。通过赵老师讲座时的表述方式、个人形象、思维角度以及我所接触到的一些优秀教师,我对优秀教师这个群体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们一般具有以下几种特质。

热忱。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于漪老师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于漪说:“我虽是从事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但历史风云、时代召唤、未来憧憬总在胸中激荡,急切地盼望教育能为民族复兴、国富民强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因而,常不揣浅陋,就教育的某些情况谈看法,说理由,是否正确,要接受实践检验。确实无甚高论,捧出的只是对祖国教育的一颗赤子之心。”

话语中,饱含着一位先行者对教育的无比热忱。因为这份对教育的热忱,于漪把日常烦琐的教书育人工作同人的发展和成长、同国家民族的振兴和富强联系起来,从时代的角度、未来的高度思索、实践、总结、发展,一步步、一点点影响孩子、影响区域、影响教育,终于超越平庸,高山仰止。

如果没有这份对教育的热忱,把教育完全等同于其他行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缺少思考,耽于庸常,自缚手脚,恐怕很难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教师。热忱,或许是这群中国当代最优秀教师的情感底色。

温润。《礼记·聘义》里有一句话:“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说的是人的性情,也是中国古代君子的人格追求。用传统的文化、现代的标准,再结合教师的职业特征来说,它的语义应该起码包含仁爱之心、中正之态、包容之襟。教师有了这样的性情,遇到一些反复的问题就不会陷入鲁莽、急躁、功利之中,就能够从全面、客观、辩证、长远的角度对待学生不尽相同的个体差异和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迷茫。

这样的性情,从教师个体来看,是感同身受而非麻木不仁,是引发共情而非孤芳自赏,是娓娓道来而非自言自语,是悲天悯人而非“躲进小楼”。长此以往,便能形成独特融合的个性气质,让学生愿意走近、悦纳。温润,或许是这群中国当代最优秀教师的性情本色。

用心。做教师既要学会宏观探道,也应注重微观寻真。用心,就是观察、分析、判断和感悟等的总和。在看似平常的现象中,敏感捕捉到细微的教育基因,并由此产生教育的灵光,把它转化成有益的教育资源,这些往往是最真实而深刻的。一个用心的教师,能够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发现一个个教育良机,找到一个个育人切入点,而后施以科学、有效的教育,最终聚沙成塔,产生蝶变。

记得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句话:教学工作的全部乐趣,教师存在的最大意义以及教学的真谛,集中体现在“度”“悟”二字上。“度”“悟”的前提是“用心”。用心,或许是这群中国当代最优秀教师的处世原则。

坚持。我曾在南京听过特级教师余映潮的一个报告,谈及自己的成长之路,他说:“苦做了几十年,在无数个深夜里离开书桌时我想的是还有明天,在无数个需要休息的中午我在旅途中行色匆匆……”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尤其是做教师,我们的每一点感悟、思考及创新的举措都需要大量的实践去验证和完善。何况对学生而言,正向积极情感的植入和意志品质的培育也需要长年累月的渗透和浸润,育人目标的实现也非一朝一夕之事。

倘若在教书育人中,我们找到了一个明晰而光亮的方向,剩下的便只有“坚持”二字。这种“坚持”的结果,就是成就学生,成就自己。坚持,或许是这群中国当代最优秀教师的谋事根本。

热忱,让教师用热爱对待自己的事业;温润,让教师用智慧面对自己的处境;用心,让教师用灵感把握自己的工作;坚持,让教师用意志成就自己的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