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二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太阴病,已传脾脏,宜见腹满吐利,腹痛不食诸证。若不见诸证而脉浮者,是脏病未成而但见经病也,宜桂枝发汗。 1 太阴病,脉浮者,是在经也,脏病未成,统于太阳一经,桂枝汤,通经解肌,以和表里。 2 浮为表脉,营郁之风,仍在太阳,浮而不沉,则未入脏,但见表脉,不见脏证,是未入脏腑,仍是在经,总统于太阳一经,桂枝汤,内建中气,助肝脾之升发,外和太阳之营卫。 论;师言太阴桂枝汤为脏病连经,少阴麻附细辛汤脏病连经,但注意一个小问题,太阴篇无伤寒麻黄汤(应是里虚,皮毛不开,不必伤重,稍感即传而内应)少阴无中风桂枝汤(应是因入三阴,里虚不守,寒从其类。余还细说不上来,久学自会有感悟)此点留意。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可以代表麻黄之表寒;少阴病就是寒,寒则阴风,温寒回阳,温则阳风,水暖木畅。 太阴三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不差,身体疼痛,当温其里,宜四逆汤。 1 发热头痛,是为太阳表证,其脉当浮,而脉反沉,不差,沉为在里,虽身体疼痛,表证未解,然当“先”温其里,宜四逆汤。“当先”是为一定之理。脉沉在里,病在太阴,则以里为主。 2 当浮反沉,知已入脏,脉沉为里,在治其表,是为逆治。一旦脉沉入脏,此与三阳外感先解表,则有区别,病在三阴,则以里为主,先保中气(阳气),见里则知表。脉沉为在里,是为阴盛之脉。对比本条脉沉当温其里,是一定之理,此句话通用于三阴之病。 3 脉法三十二,353页,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沉为在里,肾肝之脉俱沉,三阴之脉皆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