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列方818

 随缘522 2020-05-02
痘后脾虚,寒热似疟,非真疟
补中益气汤
【处方】 人参、漂白术、北柴胡、绿升麻、广陈皮、上薄桂、当归身、南木香、炙甘草。
【功能主治】 痘后脾虚,寒热似疟,非真疟。
【用法用量】 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虚甚者,加熟附子。
【摘录】 《幼幼集成》卷六
 
 
 
 
 
 
补中滋荣汤
【处方】 人参7分,川芎7分,陈皮5分,柴胡5分,神曲5分,白术5分,茯苓5分,归身5分,砂仁4分,升麻4分。
【功能主治】 阴毒发斑。
【摘录】 《方症会要》卷一
 
 
 
 
 
 
 
补中治湿汤
【处方】 人参1钱,白术1钱,苍术7分,陈皮7分,赤茯苓7分,麦门冬7分,木通7分,当归7分,黄芩5分,厚朴3分,升麻3分。
【制法】 上锉,作1帖。
【功能主治】 补中行湿。主水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东医宝鉴》卷六引《医林》
 
 
 
 
通窍活血汤
五官端正一个常见词汇,耳、舌、眼、鼻、口是五官所指。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通窍活血汤所通之窍,主要以通头面七窍为主。头面七窍,是由五官中的两耳两鼻加起来而得。
头面七窍若堵,窍不通必有淤,偏头痛,头面淤血,头发脱落,酒渣鼻,久聋,紫白癜风,妇女干血劳,荨麻疹,小儿疳证等便随之而来。
通窍活血汤,活血化瘀,通窍活络,正是治血淤所致上述症状的良方。
组成:赤芍3克、 川芎3克、 桃仁9(研泥) 红枣7(去核)、红花9克、 老葱3(切碎) 鲜姜9(切碎) 、麝香0.15(绢包)
本方将厨房搬来了一小半。
葱具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表散结等功效。
姜具有温中散寒,通络消肿、镇吐镇痛等作用。
葱姜合用,辛散善行,活血通络又护肠胃,用不用疗效大不同。
大枣甘缓,补脾和胃,益气生津,养血安神调营卫。
姜枣配合,补脾益胃,缓和方中它药辛香过烈之性,保护脾胃不受刺激,并能促进食欲,增强消化,利于药物吸收。作好后勤保障。
黄酒性味苦甘辛,善通经络与血脉。所以王清任喜用黄酒,并强调宁多勿少,其目的就是用它的行散之功,助它药充分发挥功效。
厨房是家庭的大后方,养育人成长。王清任用药不忘厨房,保障人健康。(忍不住猜测作为一代名医的他,是不是也是一个好厨子。)
点了厨房里的兵将,本方主药麝香在他们的簇拥下上场。
麝香,味辛性温,香味儿浓烈,开窍醒神,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最善长。具体表现在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等。因效果实在好,名药牛黄丸、苏合香丸、西黄丸、麝香保心丸、片仔癀、云南白药等都有麝香。
一个好汉三个帮。麝香有了姜、葱、黄酒这些行气活血,补脾益胃的手下,干起活来异常顺畅 ,超常发挥。更能通利气血,通络开窍。
其它几味活血通络的大将: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有了葱姜黄酒作后勤,同样在前方勇猛作战,将能力发挥到最佳。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均入肝经,肝经在头面的循行,是沿气管之后,向上进入喉头部,连接眼球后的脉络,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并从\"目系\"下向颊里,环绕唇内。
加之肝藏血主气,故而治疗七窍血淤的方子必定离不了从肝来行气活血化淤。
桃仁性味苦甘平,入心肝大肠经,对内破血行瘀,润燥滑肠。对外散皮肤凝聚之血,消皮肤血热燥痒。
红花辛温,工作于心、肝经。助肝行血活血润燥,散瘀止痛。
桃仁、红花搭档,可用于一切血瘀症,也是王清任必然要请的活血化瘀干将。
赤芍专入肝家血分,性味苦寒,能清血分实热,散留滞的瘀血,使血活而瘀自破除。与桃仁、红花配合用于瘀滞重者效果非常好。
同时赤芍味苦微寒,可缓和它药的辛温之性。
川芎辛温香窜,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行气活血。
与桃仁、红花、赤芍配伍使用,行血散瘀更上一层楼。
与麝香合用,通窍之力更上一层楼。
多味合用,活血通窍,散头面七窍淤堵,成佳方。
比如小儿疳证,会因疳证日久,气血虚衰,全身失养,累及其他脏腑受病,而出现兼证。如脾病及肝,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肝之精气不能上荣于目,可见两目畏光,眼珠混浊,白翳遮睛之眼疳。脾病及心,心开窍于舌,心火内炽,循经上炎,则见口舌糜烂或生疮之口疳等。
妇女干血劳,血瘀而干,是血枯血热积久不愈,肝肾亏损,新血难生所致。表现为面目暗黑、口干颧红、两目黯黑等。
荨麻疹,可因气虚血淤,风邪乘机而入导致。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等表现。
以上都是因瘀血内停,新血不生造成,必须活血化瘀,推陈致新。用通窍活血汤,正是锁眼遇到正确的钥匙,效果看得到。
头发脱落,用药3付发不脱,10付必长新发。
糟鼻子,无论20-30年,此方服3付可见效,20-30付可全愈。
耳聋年久,晚服此方,早服通气散,12付,20-30年耳聋可愈。
白癜风、紫癜风,服3-5付可不散漫,再服30付可痊。
紫印脸,如3-5年,10付可愈,若10余年,20-30付必愈。
青记脸如墨,30付可愈。
妇女干劳,服此方3付或6付,至重者9付,未有不全愈者。
小儿疳证,用此方与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3方轮服,未有不愈者。
由上能看出,本方用好用活能解决不少疑难杂症。
一个问题:通窍活血汤如何制作服用?
用黄酒250毫升,将前七味煎至150毫升,去滓,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一开两次,睡前服。
大人每日1付,连吃3付,隔1日再吃3付。若7-8岁小儿,两晚吃1付。3-4岁小儿,3晚吃1付。麝香可煎3次,再换新的。
创通窍活血汤的清代名医王清任,是一位注重实践的医学家,对气血理论作出了新的发挥,特别在活血化瘀治法方面有独特的贡献。
从秦汉以来,活血化瘀法不断充实完善,而以清代王清任的学术成就尤为亮眼。其方剂应用颇广,令无数人受益。
 
 
 
 
 
【蜜丸佳方】补肾壮阳方
【配方】: 人参30克、仙灵脾30克、肉苁蓉30克、杞子30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每粒2克,每服1 粒,日2-3次。或用白酒500ml2周后,每服5-10ml,日2-3次。
 【功能】:人参大补元气;仙灵脾、肉苁蓉补肾壮阳,杞子滋养肝肾,强阴益精;五味子补肾。
 【要求】:适当节制房事,加强体格锻炼。
 
 
 
 
 
 
 
脑梗,中风偏瘫方
【配方】:羌活20 独活20 秦艽20 路路通20 鸡血藤30 当归20 木瓜30 怀牛膝20 薏仁50 大枣50 枸杞50 黄芪50 桂枝15 伸筋草30。(克)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三次。连服二个月。
【功能】:祛风湿、益肝肾,补气血。主治偏瘫,肢体疼痛、无力者效佳。
 
 
 
 
 
 
【民间偏方】白癜风半月除根
主治:白癜风。
药材:用青核桃皮。
制法:焙干研沫,小磨香油调和。
用法:每日抹三次。
疗效:半月除根。
 
 
 
 
 
补中运脾汤
【处方】 人参2钱,焦白术3钱,橘红15分,茯苓15分,黄耆1钱,砂仁8分,炙草4分。
【功能主治】 中气不运,噎膈。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痰多,加半夏。
【摘录】 《医钞类编》卷十
 
 
 
 
 
 
补中益肾汤
【处方】 人参1钱,黄耆(蜜炙)1钱,淡豆豉1钱,当归2钱(酒浸),韭白5分,生姜3片,猪肾1付。
【功能主治】 产后虚劳,指节疼痛,头疼汗出。
【用法用量】 先将猪肾煎熟,取汁2盏,煎药8分,温服。
【摘录】 《胎产心法》卷下
 
 
 
 
 
 
 
 
 
补中益气丸
【处方】 炙黄芪200g 党参60g 炙甘草100g 白术(炒)60g 当归60g 升麻60g 柴胡60g 陈皮60g
【性状】 为棕色的水丸,或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微苦、辛。
【炮制】 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20g、大枣40g加水煎煮二次,滤过。取上述细粉,用煎液泛丸,干燥,制成水丸;或将生姜和大枣的煎液浓缩,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及生姜和大枣的浓缩煎液,制成小蜜丸;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证引起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 口服,水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 密闭,防潮。
【摘录】 《中国药典》
 
 
 
 
 
 
 
 
急救万病回春丹
专治中风不语、儿童急慢惊风、四肢抽搐欲死,或不明病因而呼吸困难导致休克者,投之有奇效。
又对鸡、鱼骨鲠于咽喉不能上下者或食物中毒者,投之神效。
因有起死回生之功能,故名曰万病回生丹
用此丹已从死神中救活79人,其中小孩45人、成人21人、老年人13人。
配方:名雄黄(生)、胆矾、滑石(生)各30克,生大黄5克,人中白9克。
用法:各研极细末,捣拌均匀,瓶装备用。成人每次用2.5克,小儿减半,用开水调服。
如牙关紧闭者,急用竹筷打开灌之,休克者配合针刺人中穴其效更速。
 
 
 
 
 
 
治愈全身各部血管堵塞
【配方】:黄芪15 丹参12 三棱10 莪术10 当归尾12 白朮10  10 党参15 熟地10 田七5 克鸡内金15 薏米20 制牛膝10  羌活6 独活6 朩瓜10  6克。
 注:牛膝单包。药店-般卖的 是生牛膝,回家用锅小火炒微黄即制 牛膝。)
 【服法】:水煎两到三次合成一碗,分早、 晚饭前温服。七剂为一疗程。
【疗效】:安全无副作用,一般-疗程即愈,效果惊人!
 
 
 
 
 
老年性痴呆华佗神方地黄饮
 【配方】:生地30g,山茱萸12g,川石斛15g,麦冬15g,五味子6g,石菖蒲10g,远志6g,茯苓15g,肉苁蓉15g,桂枝9g,淡附片6g(先煎),巴戟天15g,灯盏花30g,水蛭10g
 【用法】:加水400ml,煎汁150ml,一剂二煎,二煎混匀后分两次口服。每日一剂。
【功能】:本方具有滋阴补阳,破血化痰开窍之功。
【疗效】:临床应用本方治疗50例,疗效显著。
 
 
 
 
 
 
 
清络饮
 清络饮的组成、用法
 组成:鲜荷叶边6克,鲜银花6克,西瓜翠衣6克,鲜扁豆花1枝,丝瓜皮6克,鲜竹叶心6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日二服。或煎汤代茶,预防暑病。
 清络饮的功用、主治
 功用:清透暑热。
 主治:治暑温经发汗后,暑证悉减,但头微胀,目不了了,余邪未解者;或暑伤肺经气分之轻证。
 清络饮的禁忌
 本方甘凉气清走上,对暑热挟湿,暑湿下注这不宜使用。
 
 
 
 
 
 
如何解附子之毒
可以利用家中的一些材料为患者解毒。一种是用冷水冲服生绿豆粉,大人约40g生绿豆粉,小孩减半。另一种就是用冷水冲服蜂蜜,大人每次120g左右,小孩约大人的三分之一即可。最后是嚼食生白萝卜片,用量具体情况斟酌。如果家中有甘草,也可以立即煎生甘草水,这样也可以解附子中毒。
 一般错误服用附子的中毒反应可以表现在三个过程;一是唇和手、足麻,然后就是唇歪和流口水,手足的肌肉痉挛并且抽搐,头晕胸闷,口腔及消化道有烧灼的感觉。二是出现了恶心和呕吐、腹泻、神情呆滞、难以呼吸并且血压会下降,言语和大小便不正常。三是进程严重的出现昏迷、呼吸暂停,甚至是死亡。附子中毒的潜伏期大概10分钟至3小时,也有的在服药后便发生或更长时间发生。从以上附子的中毒反应可以看出,错误服用附子是很严重的事情,所以对附子的使用一定要有严格的规定。
 如果出现了附子的中毒反应,那么附子中毒应该如何解呢?首先是要立即停止服药,然后第一时间拨打120到医院问诊,在医生还未到来的时候,家属也可以利用家中的一些材料为患者解毒。一种是用冷水冲服生绿豆粉,大人约40g生绿豆粉,小孩减半。另一种就是用冷水冲服蜂蜜,大人每次120g左右,小孩约大人的三分之一即可。最后是嚼食生白萝卜片,用量具体情况斟酌。如果家中有甘草,也可以立即煎生甘草水,这样也可以解附子中毒。
 
 
 
 
疏凿饮子
 疏凿饮子
 方歌:疏凿槟榔及商陆,芩皮大腹同椒目,赤豆艽羌泻木通,煎加生姜阳水服。
 方义:本证多由水湿壅盛,泛溢表里所致,治疗以逐水消肿为主。水湿内停外溢,故全身水肿;湿浊壅结,三焦气机闭阻,故二便不利;水邪侵肺,导致肺气不利,故呼吸喘促;水壅气结,津液不布,故口渴。方中商陆泻下逐水,通利二便;泽泻、赤小豆、椒目、木通、茯苓皮利水泻湿,消退水肿;槟榔、大腹皮行气导滞,使气畅水行;羌活、秦艽、生姜疏风发表,开泄腠理,使表之水湿从肌肤而泄。
 疏凿饮子的用法用量
 组成:泽泻12g,赤小豆(炒)15g,商陆6g,羌活(去芦)9g,大腹皮15g,椒目9g,木通12g,秦艽(去芦)9g,槟榔9g,茯苓皮30g
 用法:上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加减: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加茯苓、猪苓;热淋涩痛,加木通、赤芍、丹皮;痰饮眩晕加白术;高脂血症加何首乌、黄精、山楂、金樱子、决明子。
 疏凿饮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泻下逐水,疏风发表。
 主治:水肿。遍身浮肿,喘息,口渴,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脉滑。
 运用:本方用于水肿,临床应用以遍身浮肿,喘息,口渴,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脉滑为辨证要点。
 疏凿饮子的禁忌
 阴水或体虚之人不宜用。
 疏凿饮子的文献摘要
 《医方集解》:此足太阳手足太阴药也。外而一身尽肿,内而口渴便秘是上下表里俱病也。羌活、秦艽解表疏风,使湿以风胜,邪由汗出,而升之于上;腹皮、苓皮、姜皮、辛散淡渗,所以行水于皮肤;商陆、槟榔,椒目、赤豆,去胀攻坚,所以行水于腹里;木通泻心肺之水,达于小肠,泽泻泻脾肾之水,通于膀胱。上下内外分清其势,亦犹神禹疏江凿河之意也。
 《医宗金鉴》:以商陆为君,专行诸水。佐羌活、秦艽、腹皮、苓皮、姜皮行在表之水,从皮肤而散,佐槟榔、赤豆、椒目、泽泻、木通,行在里之水,从二便而出,上下、内外,分消其势,亦犹神禹疏凿江河之意也。
 
 
 
 
 
风热喉痹汤
组成:元参,岗梅根,土牛膝,牛蒡子,鱼腥草,桔梗,夏枯草,人参叶,麦冬,甘草。
功用: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方中首选元参,性寒味甘苦,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解毒,养阴利咽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热入营血,热伤津液及喉痹肿病等证,土牛膝甘苦性凉,能驱风、消肿、清热解毒,治白喉乳蛾、咽喉红肿有良效。本病由于风热火毒之邪上壅咽喉,热毒内蕴使然,故以上二药清热解毒泻火为君。以疏散风热、解毒透邪、利咽散肿的牛蒡子及活血散瘀、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和喉蛾之岗梅根为臣,以助元参、土牛膝清热解毒、泻火消肿之力;鱼腥草解毒清热、排脓消痈,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两者合用增强排脓消肿之力;以善于清泄肝火、散郁结归肝胆经之夏枯草解木火刑金之热邪;以甘微苦、微寒、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之麦冬和味苦微甘性寒、生津液、降虚火之人参叶护津液,以解燥热之证;甘草清热解毒,且有调和诸药作用,同为佐使药。纵观全方,疏风清热,解毒散结,活血消肿,生津止渴,君臣佐使配伍精当,可谓是一首治疗喉痹良方。
主治:咽喉红肿疼痛,甚至化脓、声音难出,发热,面红口苦、口干,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而数。
 
 
 
 
 
 
 
 
脾胃虚弱,痘疮发热,手足反冷者
补中益气汤
【处方】 人参、黄耆、白术、炙草、官桂、归身、陈皮。
【功能主治】 脾胃虚弱,痘疮发热,手足反冷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病甚者,加熟附子。
【摘录】 《片玉痘疹》卷六
 
 
 
 
 
 
补元气,泻心火。主饮食劳倦所伤,气高身热,烦喘短气,鼻息不调,嗜卧困倦少言,皆为热伤元气耗神。其初肌肤间必大热燥闷,心烦而渴,久后则不渴,头痛大作,四肢疼痛,表虚不任风寒,目不欲开
补中益气汤
【处方】 黄耆半钱,人参(去芦)3钱,甘草半钱,红花1分,白芍药3分(秋冬之月未有,只用白术3分,代之),葛根半钱,当归身2分(酒洗,焙干),橘皮(不去白)2-3分,升麻2-3分,柴胡6分或3分,黄柏(酒洗,去皮)1-2分,黄芩2-3分,生甘草梢3分。
【功能主治】 补元气,泻心火。主饮食劳倦所伤,气高身热,烦喘短气,鼻息不调,嗜卧困倦少言,皆为热伤元气耗神。其初肌肤间必大热燥闷,心烦而渴,久后则不渴,头痛大作,四肢疼痛,表虚不任风寒,目不欲开。
【用法用量】 (口父)咀,作1服。水2盏,量气弱气盛加减水盏大小,去滓,食远稍热服,伤重者不2服。
病劳复热甚者,黄耆用1钱;如觉胸中热者,去黄柏;如觉胸中不热者,去生甘草梢;腹中痛,加白芍药半分、甘草3分;恶寒冷痛,加去皮中桂1-2分(即桂心);恶热喜寒而痛者,于已加白芍药、甘草二味中,更加生黄芩1-2分,治时热也;如天凉时恶热而痛,于已加白芍药、甘草、黄芩中,更少加桂1分;如腹痛在天气寒冷时,则去芍药,以其味酸而寒故也,别加热药用之;天气寒时腹痛,加益智仁2-3分,或加半夏半钱、生姜3片,忌用芍药;头痛加蔓荆子2分,痛甚加川芎2分,顶痛、脑痛更加蔽本根3分或半钱,若头痛更加细辛2分;脐中痛者,加蒸熟地黄半钱,不止,更加肉桂(去皮)2-3分;胸中气滞,加莲花、青皮1分;身间疼痛,若觉身重者湿,加去桂五苓散1分,风湿相搏,一身尽疼,加羌活半钱、防风半钱、升麻1钱、柴胡半钱、藁本根半钱,苍术勿用;大便秘涩,加当归1钱,闭涩不大便,煎正药,或先用调玄明粉半钱1钱;久病咳嗽者,去人参,冬月加不去书麻黄半钱,如春寒者亦加,凉亦加,如春月天温,加佛耳、甘草3分、款冬花1分,勿加麻黄;若初病之人痰嗽,不去人参,久病肺中优火者,去人参;夏月得病,加五味子(去子)7-8个、去心麦门冬1-2分;如舌上白滑苔者,是胸中有寒,勿用之,夏月更加人参2分,五味子、麦门冬各等分,病人能食,心下痞,加黄连1分,如不能食,心下痞,勿加黄连,依方服;胁下痛或胁下缩急,加柴胡3分,甚者加半钱。
【各家论述】 黄耆、人参、甘草,除燥热、解肌热之圣药,当归身以和血脉,橘皮导滞气,得甘药能益元气,若独用泻脾,升麻引胃气上升而复其位,柴胡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
【摘录】 《普济方》卷二十四引《内外伤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