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游《急就章》简编本之十九

 听涛望月stgz2s 2020-05-02

第 十 九

          門户井竈廡囷京  榱椽欂櫨瓦屋梁  泥塗堊塈壁垣墻

          榦楨板栽度圜方  墼壘廥廄庫東箱  屏廁清溷糞土壤

          碓磑扇隤舂簸揚  頃町界畝畦埒封  疆畔畷伯耒犁鋤

    【词语注释

    ⑴門戶井廡囷 :两扇为门,一扇为户。  :水井。  [竈]:用砖石砌成的生火做饭的设备。  (wǔ):堂下周围的廊屋,亦泛指房屋或大屋。 (qūnjīng):粮仓。  :圆形谷仓。  :方形谷仓。

    ⑵榱椽欂櫨瓦屋梁榱椽(cuīchuán):架屋承瓦的木头,方的叫榱,圆的叫椽。  (bólú):斗栱,即柱顶上承托栋梁的弓形横木和方木。

    ⑶塗堊塈壁垣 泥涂:用泥巴涂抹装饰。 (è):用熟石灰、泥土拌和成的土。 (jì):仰面涂屋顶。  :墙壁。墙与壁同义,又有区别,壁为“内墙”,只供间隔用,且不承重。  (yuán):矮墙。

    ⑷榦楨筑板度圜方[榦](gànzhēn):旧时筑土墙用的支柱。竖在两端的叫桢,竖在两旁障土的叫干[榦]。  筑板:旧时筑土墙用的夹板和木杵。筑墙壁时,以两板相夹,填土其中,用杵捣实。  :捣土用的杵。  度圜方:丈量设计。圜,同“圆”。

    ⑸壘廥(jī):未经烧制的砖坯,亦指群众砌墙用的砖状土坯,俗称土墼。  [壘](lěi):堆垒;积聚。  (kuài):贮存草料的房舍。  (jiù):马圈、马棚。 :此处指储存兵器、兵车的房屋,后泛指收藏保管钱粮物品的房屋。  东箱:即东厢,正房东侧的房屋。

    ⑹屏廁清溷糞土壤: 屏厕清溷(hùn):均为厕所的别称。   清,后作“圊(qīng)”。粪土壤:屏厕周围的泥土因有粪秽,则其土为松软的壤土。

    ⑺舂簸(duì):舂稻谷,去其皮壳的工具。  [磑](wèi):石磨。  (shàntuí):用人工办法扇风,清除粮中糠秕的工具,又称扇车。  :向下斜行之道;下坠。碓、硙、扇隤和舂、簸扬,是旧时手工加工谷物的工具和方法。

    ⑻町界畦埒封: :田百亩为顷。 :平地。一说,町,田界。  :土地面积单位,60平方丈为一亩。  (qí,旧读xī):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五十亩曰畦。亦指田园中划片小区。  (liè):矮墙;田埂。  (fèng):本指分封给诸侯的土地,这里指田界,或聚土植树为界。

    ⑼疆畔伯耒犂鋤:相邻田地的界址。  :田界;边;旁边。  (zhui):田间小路。  (bó):通“陌”。田间东西向道路,亦泛指田间小路。  (lěi):古代耕地农具耒耜(sì)的手握曲柄。下端插入土中部分称耜,上端曲把称耒。  :利用人力、畜力的耕田用具。  :锄草工具即锄子,翻地工具叫锄头。

    【本章助读

    这里讲了农家的房屋建筑及农家配置的各式农具。史游写道:“门户井灶庑囷京”,“泥涂垩塈壁垣墙”。“顷町界亩畦埒封”,“碓磑扇坠舂簸扬”。“桐梓枞松榆椿樗”,“槐檀荆棘叶枝扶。”好一派村居景观,这分明是对汉代农村的讴歌:门户整齐,仓满囤满,墙壁洁净,町界分明,舂碾播扬,颗粒归仓;松榆桐梓,扶疏掩映。

    汉代,农家居所已经注意到井、灶、囤、庑、廥、厩、库、厢、厕所的成套配置,这是国民居所的一次革命性变化。350年前,西方名都巴黎,人们爱向大街倾倒污秽,还随地大小便,连著名的罗浮宫也处处尿迹粪堆,以致国家要拿出一大笔钱来雇人天天清理。后来皇帝发布通告,禁止这种不文明习俗,并以“建了公共厕所就不会随地大小便”为由,开始在城内建公厕;相比之下,你不能不承认汉代居所文明的发达。随着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大地主首先往郊野迁移,在其垄断占有的土地上,开始择地建设“庄园”,把庄园建成生产、生活资料的“基地”。庄园有院墙(寨墙),庄园主与他的依附人口如门客、家丁、佃农,住在院内。庄园除大田生产外,开设各种手工作坊,产品不仅自给,且大量投放市场,用于交换,名品还远销到千里之外。庄园主们还自办教育,自行防卫,兼营林、牧、副、渔。城市生活对贵族地主及其依附文人并没有多少吸引力,各种“实力”在向“庄园”集聚,“乡居”比“城居”更利于人的身心建康,得到更高的审美评价。即使因为“入仕”而“城居”了,最后总得“叶落归根”。正是在这个形势下,农家村居才有了史游在《急就章》中所描绘的“门户井灶庑囷京……槐檀荆棘叶枝扶”村居景观!

    町、畦、亩的系列概念是“区田制”推广后的新事物:《氾胜之书》论述了当时大田作业与园田作业中的主要农作物、总结并传授了大田与区田的基本耕作技术。他推广的“区田制”是:以“亩”为单位,令一亩之地,长十八丈,宽四丈八尺,作成十五个“町”。每亩种禾黍万五千七百五十株,产量是上农夫“十亩收千石”、中农夫“用种一升,收粟五十一石”、下农夫“用种半升,收二十八石”。除了种稷、麦、粟之外,还种种瓜,一亩瓜可收获一万钱。瓜地里种豆,一亩收获四五升。这样的种收比率,欧洲直到十三、四世纪时,也远远没有梦想到。他们那里还在刀耕火种,种14就算是丰收了。请看:杜比在《中世纪西方的农业经济和乡村生活》第2526页中说:“根据查理曼时期阿那坡王室庄园的记录,指出当时农业种子与产量之比为小麦11.7;大麦11.6;而黑麦则为11。等于没有收成。说明当时农业水平之低。所以中世纪时常看到荒岁无粮的记录。”

    犁的使用,是农田作业中的一次综合性革命性变革,它是与“牛耕”、“耧播”、“代田作业”相组合的一套先进耕作技术改革。耧车即三脚耧,由三只耧脚组成,下有三个开沟器。播种时,用一头牛拉着耧车,耧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同时进行覆盖和压土,一举数得,省时省力,可以“日种一顷”。耧车的出现为分行栽培提供了有利的工具。它能够保证行距、株距始终如一。耧车也为畜力中耕的发明准备了条件。汉初人口仅800万,到两汉末发展为5900多万人,这与汉代农业高产稳产是分不开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