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的价值与时间管理

 浴火重生生不息 2020-05-0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一线城市),大家也越来越忙,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果真是我们事情太多吗?我看未必,更多的时候是我们不会利用时间、没有提前规划好时间、不知道什么事情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最终导致我们忙得像蚂蚁、累得像狗。这时,认识到时间的本质、想清楚什么是有价值的、做好时间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于时间的价值与时间管理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有各种各样的分享和著作。这篇文章,作者基于自己的经历和感悟来分析这些问题的本质及具体操作方法,希望给读者提供新的思考视角,对大家有所启发。如果大家看完能够思考、领悟并且实践那就太好了。

一、时间的特性

在我们生活的4维空间中,相对于空间,时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维度。从爱因斯坦相对论来看,时间流逝的速度取决于物体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运动速度。时间是一个高深莫测的物理学话题,即使到现在,物理学家也没有完全弄懂时间的本质。

我们没必要去深究时间复杂的物理学概念。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类,我们只要学会从我们的观察和感受来真正理解时间就足够了,关于时间的下面几个特点我们需要深刻领悟。

首先时间是公平的。每个人时间都一样多,任何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每个人除了睡觉时间长短不一外,剩下的时间都是我们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人从出生开始就不是站在一个起跑线上的(你跟各种富二代、官二代能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吗?)。时间的这一特性告诉我们,我们只有在跟别人一样多的时间中获得更大更快的成长,才能达到或者超越别人所获得的(这里不是说要去跟别人比较,而是将别人当做参照物,看自己成长的快慢和幅度,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关注自己的成长,而不是别人的,别人的成长永远属于别人,跟你半毛钱关系没有)。

时间是不可逆的。过去的就过去了,蹉跎的时间我们无法挽回,做错的事情我们很难补救。我们没必要沉浸在过去的悲喜中,我们要将精力放到处理现在的事情以及规划未来上。

时间是持续不断消耗的。不管你在做什么,时间都是一秒一秒过去,不快也不慢,你无法留住它,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溜走。相信你读过朱自清的《匆匆》就能够很好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二、时间的价值

时间是一个易耗品,本身是没有什么价值的,需要我们赋予它价值。我们通过在一段时间内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让我们的目标得以实现,让这段时间过得有意义,这时时间就产生了价值。

时间的价值是你在一段时间中通过努力付出,通过学习和工作体现出来的。当然,睡眠、锻炼、适度娱乐都会消耗时间,但都是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这些活动都能够体现时间的价值。

如果你懂一点数学,我想用积分(见下面公式)可以非常形象直观地描述上面提到的时间的价值。f(t)是你的努力/付出函数,t0 -> t1 是你付诸实践的这一段时间,S(t)是你的收获,S(t)就是你在付出努力这一段时间的积分。你付出努力的时间越长(t1-t0越大),努力的程度越高(f(t)越大),你的收获就越大。

我们理解了时间价值的特点,就应该好好把握时间。但很多人都没有利用好时间,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目标,根本不知道什么对自己重要。每天浑浑噩噩地过,一转眼一天就过去了,再一晃一个月、一年都过去了。就像小沈阳在小品《不差钱》中说的那样:“人的一生很短暂,有的时候跟睡觉是一样的,眼睛一闭,一挣,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挣,这辈子就过去了”。

很多对个人成长重要的事情没有花时间去做,时间都白白消耗了。其实什么事情在你心目中重要,你一定有时间做它,你的行动其实就是你内心真实的写照,你做了什么就代表什么重要。

很多人说没时间学习、没时间锻炼,没有时间陪家人,其实是你根本不重视这些事情。你将时间花在刷抖音、玩游戏、追电视剧、看小说上,说明这些事情对你更重要,其他的解释其实都是借口。

根据前面讲到的时间的3个特性:公平性、不可逆性、消耗性。我们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就要充分利用好时间,让单位时间产生最大化的价值。那做什么事情可以让单位时间的价值最大化呢?答案只有一个:我们要将时间用在对自己成长有指数增长效应的事情上。那哪些事情是有指数增长效应的呢?

一般来说,健身、学习、输出(写作、创作、演讲等)、深度思考、价值交流(跟别人探讨对成长有价值的事情,比如公司组织的头脑风暴属于这一类)是有指数增长效应的事情。深度思考、价值交流中也包含输出的部分,深度思考所获得的新观点、新感悟就是一种输出,价值交流中在与别人互动中蹦出的新想法,闪现出的灵感也是一种输出。适当的娱乐也是一种放松,这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也属于广义的健身的范畴。这五件事都是有指数增长效应的,如果你坚持做,越到后面你会收获得越多、成长得越快,这种价值随着时间是逐步放大的。

这里对输出特别提一下,输出有两个点是比其他方法更好的,一是在输出的过程中你对知识会记忆更深刻,二是输出才最终决定你对别人、对环境、对社会的影响。你对世界的贡献是由你的输出决定的,与你的输入无关(输入只影响你一个人)。这里拿我自己去年开始写公众号文章来举例说明,去年年初到现在坚持写作一年多,输出差不多近50万字。特别是在推荐系统上,输出就有37万字,文章得到很多读者的喜欢和认可,目前已经跟出版社签订了出书合同,这对后面打造我个人品牌是非常有帮助的,这就是持续输出的累积价值。

在这五件事情之外,我觉得身体是最重要的,好的身体是基本。如果身体差了,其它一切都是枉然(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经常做不爱惜自己身体的事情,如抽烟、熬夜、吃不健康的食物等)。在我心目中将健身放到第一位,我每天会花3个多小时暴走,平均每天暴走20多公里。好的体质不光要靠健身,保证足够的睡眠,早睡早起很重要,这是人的生物学属性决定的,我们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健身短期看是浪费了时间,实际上不健身你是提前消费了你的未来时间,不健身更容易生病,当你生病了你就没时间工作,一般不健身的人(相对于健身的人)平均来说也会活得更短。健身看似浪费了时间,通过减少生病概率、平均延长的寿命给补回来了,健身是为未来存储时间,是一种积蓄过程。这个道理大家一定要明白。

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我们尽量要将时间用在做上面5件事情上。减少其他事情的投入,特别是跟上面相违背的事情更不应该做。比如加班熬夜、追无聊的电视剧、刷没有任何价值的短视频、看无聊的小说等,这些事情一定要少做或者不做。

当然,我们这里是从个人成长上来说,不代表其他事情真的一点不重要,也不用花时间做,比如当你有小孩了,教育小孩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教育小孩就是帮助你的后代成长,在教育小孩的过程中,你自身的很多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其实教育小孩的过程是你和小孩共同成长的过程,这是我这两年带小孩的深刻感悟。本质上,教育小孩就是跟小孩互动的过程,如果将教育小孩看成是价值交流中的一种的话,那么这也是在前面提到的五件事的框架之内的,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其他与亲人、朋友、配偶的交流也是类似的。

三、时间管理

当我们知道了时间的价值,知道什么事情是对我们成长有利的,剩下的问题就是怎么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了。关于时间管理的方法和理论很多,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最终的原则只有一条:要事第一。我们只要将时间优先花在对我们最重要的事情上就可以了。

关于时间管理,这里只提时间四象限法则,它是时间管理理论中的一种具备实操性的方法。这一理论根据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将坐标轴分为四个象限(见下图),重要紧急的事情需要立即去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做好规划,按部就班地做,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可以委派他人做,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一律不做。

如果将事情排序好,重要紧急的事情一定是很少的,我们应该可以很快做完,因此我们就可以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地放在处理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上,这样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避免这类事情都变为重要紧急的事情,让我们应接不暇。

在人们的日常工作中,很多时候往往有机会去很好地计划和完成一件事,但常常却又没有及时地去做,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工作质量的下降。因此,把主要的精力有重点地放在重要但不紧急这个“象限”的事务上是必要的。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处理上,需要很好地安排时间。

四、养成习惯

这里讲的道理其实都很简单,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可能也会认同。但是认同不等于能够做到。其实上面提到的五件事基本都是逆人性的(跟人的生物学本能相违背)。这也可以用热力学定律:熵增原理来解释。逆人性的事情就是减小你的熵的过程,让你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状态,否则你会一直熵增,达到无序状态。这五类事情确实是非常难坚持的,对意志力强的人都很困难,何况绝大多数人的意志力都一般呢。

要做到最重要的是你首先得行动起来,而不是停留在脑海中,另外你还必须克服人性的弱点,对抗自己的熵增过程,刻意坚持。如果一件事情你坚持了比较长的时间,你就会养成习惯,最终停不下来。有人说坚持28天就可以养成习惯,有人说1年半,我个人认为1年半会比较合适,人的惰性这种顽习太强大了,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对抗它、战胜它。

我认为人的行为习惯也满足惯性定律,根据惯性定律(也叫物理学第一定律的,说的是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下,会一直保持静止或者匀速运动状态),你的生物本能反应就是摩擦力,如果你不克服摩擦力,你就永远无法动起来。你行动起来并且坚持一段足够长的时间的过程就是为了完全克服摩擦力的过程,当你将所有摩擦力克服后,你就可以一直保持运动状态了。

如果你毅力不强,一个习惯怎么可以更好地坚持下去呢?《微习惯》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可操作性的方法。那就是你将这件事情变成你的微习惯。什么叫做微习惯呢?就是将这件事情的难度降到最低,并且按照这个最低标准执行,执行一段时间后再慢慢加强。拿读书来说,很多人看不进书,如果用微习惯的方法养成看书习惯,可以这么操作:你给自己定一个最低的看书目标,比如每天只看一页。这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相信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如果你状态好,你可以多看几页,你不想看了就只看一页。当你这样坚持了足够长的时间后,你就发现你看2页也没事了,再后来你看3页也没事,也能坚持。就这样用足够长的时间你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看很久也不会觉得乏味和累。这个方法对意志力不强的人应该是非常管用的。

总结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我们需要了解时间的三个特性:公平性、不可逆性、易耗性。我们要将时间用在做对自身成长有指数增值的事情上,这就是健身、学习、输出、深度思考、价值交流。了解了什么事情是有价值的,我们需要对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事情根据对自身的价值排序,将时间花在对自身最有价值的事情上,并且将做这件事情养成习惯。时间四象限法则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管理怎么去做事情,而微习惯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地将一件事情养成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