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画源远流长,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真正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特别是在继承传统书画艺术基础上能够做到如此严谨、又高度融入现代元素的作品实属难得一见啊! 疫情尚未结束,希望孙老师这首《送瘟神》化作利剑早除妖魔。 年近耄耋之年的孙克刚老师是湖北武汉人,1943年出生。孙老师的草书作品如同春天的柳树一样绿而不艳,仿佛一股清流…… 孙老师的书法虽"草"却少了那些过度连带反而让人视觉清新。 孙老师退休前是中学物理高级教师,区美术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区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一直以来我只知道孙老师书法诗词了得,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孙老居然国画水平同样让人惊叹。 有幸结识孙老师还得要感谢区诗词楹联学会,我的那首《孙老师诗有感》正是看到孙老关于家乡码头的诗词才有感而作。 之所以用如此多的笔墨和装裱形式来突出这首《送瘟神》,一是与此刻疫情有关,二是这幅作品真的让人不舍 还是让我们一起欣赏孙老师作品吧! 好的作品如同品尝陈年佳酿,回味绵长…… 很多人无论是看诗词书画还是摄影视频都喜欢"挑刺",这样的习惯无可厚非,毕竟我们祖先说过"难得诤友"嘛! 个人以为,艺术确实有高低丑美之分,但是,我们应该如同看待植物花草一样__ 那些艳丽的固然夺人眼目,那些平凡的确实太容易让人忽视。 其实,哪一个生命的背后不是充满艰辛与波折呢? 书法也是一样,每一个字的背后都是汗水与墨水的交响曲。 尽管如此,"文人相欺",一篇文章或刊物不知道有多少人咬文嚼字,须不知自己的作品从何而来 这里强调的不是不该谈,也不是不该挑刺,我们应该带着对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作者的尊重善意的、如同欣赏大自然一样……(个人以为,好的评论也是欣赏水平与道德品质的一种表现形式) 看待任何作品必须用心去感悟作品背后的灵与肉 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作品也是一样。 我们要仔细领略作品里面的精神 这些精神不是电脑机器或其它任何物体可以取代的 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有无数心血融入其中…… 风吹菡萏香惊雨,衬映荷花水下屈。苦难修得洁世誉,何人丈量万年淤!人们一般都会不自觉的选择去看待事物的美丽表象,如同都知道莲出污泥而不染一样,没有太多人会去在意那莲藕是如何冲出万里泥沙---- 虽然电脑基本取代了传统书写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然而,纸墨的清香、字画的情感、历史的传承都不是电脑可以替代, 好啦,今天一天时间都是在为了这幅作品尽快与大家见面而努力,此刻唯一感到缺憾的是、没有古典音乐可以随着作品一起给大家道声晚安! |
|
来自: mengk4fz0yyf5h > 《书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