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病防治】宝宝发热(2)--发热应对实用指南

 一切皆可能 2020-05-03

上一期的“宝宝发热(1)--你需要知道的原理和症状判别  ”,霍医生和罗医生给大家介绍了发热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使用“交通灯”判断发热的严重程度和基本应对原则。

今天,我们再来深入地聊聊:作为父母,如何结合宝宝发热的其他征象判断其是否严重?应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检查?如何进行发热宝宝的家庭护理?

在今天的内容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一期的《宝宝发热(1)--你需要知道的原理和症状判别 》中帮助爸爸妈妈们判断孩子情况是否严重的“交通灯表格”(长按图片可保存)。

1

孩子会不会烧成肺炎了?

提前吃点退烧药能预防抽筋吗?

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个症状,是身体抵御感染的措施之一。发热确实是肺炎的临床表现之一,但不是发热引起了肺炎。

那么爸爸妈妈们怎么对孩子发热的感染源进行初步判断呢?

医生们教大家一些小技巧,宝宝发热的时候不用手忙脚乱啦!

发热的宝宝有这些表现,可能是肺炎

  • 气促(0-5月龄宝宝呼吸次数大于60次/分;6-12月龄呼吸次数大于50次/分;大于12月龄呼吸次数大于40次/分)

  • 肺部啰音(呼吸次数快的时候一定请医生听听肺部情况)

  • 两侧鼻翼扩大(鼻孔张开)、扇动

  • 反常呼吸(也叫矛盾呼吸,例如我们正常吸气的时候胸廓会扩张,反常呼吸却会变成收缩)

  • 发绀,嘴唇颜色发乌、发紫、发青

发热的宝宝有这些表现,可能是尿路感染

  • 所有小于3个月的发热宝宝

  • 大于3个月的宝宝伴有呕吐、喂养困难、嗜睡、易怒、腹痛或压痛、尿频或排尿困难的情况

发热的宝宝有这些表现,可能是脑膜炎球菌感染

  • 看起来状态不好的宝宝

  • 皮肤有压之不褪色的皮疹,直径大于2mm

  •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大于3秒(当宝宝平躺时,用手指按压孩子的指甲,这个时候指甲下面的毛细血管血流中断,血液挤向周围,甲床变白,片刻后松开手指,观察甲床的颜色变化,再次变红的时间大于3秒就可以认为孩子的循环功能有障碍)

  • 颈阻阳性(是指“颈项强直”或者“僵硬”,当把宝宝放松状态平放时,上抬头部感觉到阻力,头不能向胸部弯曲) 

发热的宝宝有这些表现,可能是细菌性脑膜炎

  • 颈阻阳性(同上)

  • 囟门膨隆(囟门看上去突出,摸上去不像平时那样软软的)

  • 意识有障碍(包括嗜睡、昏睡、昏迷、谵妄等)

  • 惊厥,持续状态(抽搐)

请注意:小婴儿这些症状往往不典型。

发热的宝宝有这些表现,可能是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 局部神经系统体征(需要医生体检)

  • 惊厥局灶性发作(局部有小的抽搐)

  • 意识障碍

发热的宝宝有这些表现,可能是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

  • 肢体或关节肿胀

  • 不愿意使用某个肢体

  • 不愿意承重(不愿站立,触摸时哭闹)

发热的宝宝有这些表现,可能是川崎病(又叫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 结膜充血

  • 上呼吸道粘膜变化(比如:唇皲裂、舌头上有像草莓样的变化)

  • 四肢变化(如指端水肿、红斑、脱皮)

  • 多形性红斑

  • 颈部淋巴结肿大

担心孩子烧抽筋,早点吃退烧药可以吗?

烧抽筋的医学术语叫做“热性惊厥”,其发作都与发热性疾病中体温骤然升高有关。

大约有3%-4%的孩子会经历热性惊厥,首次发作年龄多在生后6月龄至3岁之间,男孩发生率高于女孩,大多数孩子在5岁后不再发生。

这类症状常常会有家族史,父母曾经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更需要爸爸妈妈们提高警惕。据研究统计分析,解热镇痛药(退烧药)并不能有效地预防热性惊厥的发作。

2

如何正确使用退热药物?

新生儿往往使用“松解包被”“温水浴”等物理降温的方法。

大于2月龄的宝宝,肛温≧39℃,腋温38.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服和情绪低落的宝宝,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为每次15mg/kg,两次用药最短间隔时间为6小时。

≧6月龄儿童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布洛芬使用剂量为10mg/kg,2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6-8小时,两种药物的退热效果相似。虽然结合或交替使用两种药物比单用效果更好,但可能会让孩子有些不舒服,所以不推荐结合或交替使用退热药物

为了使退热效果更好,有时医生会建议温水浴,因为在使用退热药物的基础上结合温水擦浴,在短时间内退热效果会更好,但是会明显增加孩子的不适感,所以也不推荐洗温水浴,更不建议使用冰水或酒精擦浴的方法退热

(当然,非常喜欢洗澡的孩子除外喽

3

发热的孩子初次就诊到底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一般而言,检查在发热超过12小时后进行。

小于3月龄的宝宝需要进行以下检查:

  • 血常规

  • 尿常规

  • 血培养

  • C反应蛋白

  • 有呼吸道症状时进行胸片检查

  • 如果伴有腹泻,进行粪便培养

  • 对于新生儿、一般情况差的宝宝、白细胞计数小于5×10^9/L或大于15×10^9/L建议完善腰椎穿刺检查。

大于3月龄的宝宝:

  • 对于没有明显伴随症状的发热儿童,如果具有红色区域的症状,需要完善血常规、血培养、C反应蛋白和尿常规。根据临床评估安排腰椎穿刺、胸片和电解质、血气分析。

  • 对于没有明显伴随症状的发热儿童,如果具有黄色区域的症状,需完善尿常规、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培养,小于1岁的儿童还应考虑腰椎穿刺,发热超过39℃且白细胞计数大于20×10^9/L应进行胸片检查。

  • 对于没有严重疾病特征的发热儿童,不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及胸片检查。

为什么医生要查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

血常规可以用于辅助医生判断感染的病原体,当然,也要结合宝宝的临床表现。

<3岁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儿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小于15×10^9/L或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0×10^9/L,提示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小。

C反应蛋白>40mg/L时,提示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80mg/L时,提示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一般建议在发热12小时之后查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对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和准确性更好。所以不一定急着宝宝一发烧就开始做血常规检查

4

怎样照顾症状轻微的宝宝?附赠送医指南!

宝宝情况不是太严重(症状皆处于绿色区域),爸爸妈妈应注意些什么呢?

  • 准确测量体温

  • 定期给宝宝补液,母乳喂养的宝宝最好是母乳

  • 观察有无脱水迹象:前囟凹陷、口干、眼眶凹陷、无泪、皮肤弹性降低

  • 鼓励孩子多喝水

  • 夜间检查宝宝

  • 注意观察皮疹

  • 暂时从幼儿园或学校里离开,回家休息

那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呢?

  • 宝宝易怒烦躁

  • 出现压之不褪色的皮疹

  • 父母自觉情况比之前恶化、自己更加担心、感到苦恼没法照顾宝宝

  • 持续发热超过5天

爸爸妈妈们,孩子发热了,基本概念你们清楚了吗?哪些情况下需要立即去急诊就诊,你们明白了吗?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科主治医师霍亭竹和儿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罗小丽执笔创作此文,特此致谢!

霍亭竹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科主治医师

华西临床医学院儿科学硕士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委员

从事儿童营养及喂养、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的临床与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罗小丽

儿科学博士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在儿童危急重症救治领域经验丰富

参与和主持多项国家、省市课题,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一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51-253.

[2] 罗双红,舒敏等.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6.2(11):81-96.

[3]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Feverish Illness in Children -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in Children Younger than 5 Years. NICE Clinical Guideline 47. London, UK:NICE, 2013.

[4] 薛辛东,杜立中,毛萌.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3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