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种护理绩效管理方法

 小小lar89fh1mk 2020-05-03

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与护理管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正在不断完善。护理绩效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绩效管理可以提高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自主性[1],增加患者及护士本身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2]。然而,目前就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绩效管理仍然没能达成一致意见,给护理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惑。

下面就介绍五种护理绩效管理的方法。有没有适合你的呢?


1、 关键业绩指标法(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 

KPI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来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运用的愿景目标,是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基础[3]。在该体系中,医院和科室目标被层层分解到个人绩效考核指标中,并从公共考核项目和护理岗位考核项目两个维度赋予每个指标权重,进而制订考核量表。该方法能够将医院和科室总体目标与个人绩效相统一,使业绩考评建立在量化的基础上[4],在提高个人工作效率的同时,促进医院的自我完善; 其缺点是关键指标不能涵盖护理工作的全部,基础工作量大。

2、平衡计分卡( Balanced Score Card,BSC) 

平衡计分卡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KaplanRS和复兴全球战略总裁NortonDP经过与在业绩评价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12家公司进行了为期1年的项目研究,于1992年首先提出来的管理理论,根据BSC的理论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成长4个维度出发,通过查阅文献、调查问卷和咨询专家等制订了各层级的指标和权重。该法能够将医院愿景和绩效指标相结合,可以反映出一个组织的整体运行情况,但该法在具体实施中有较大难度[5]

 3 、目标管理法( Management by Objective,MBO) 

目标管理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让组织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实现“自我控制”,并激励员工努力完成工作目标[6],MBO通过理论学习、目标制订和目标实施等过程,有效提高了护士工作绩效。MBO的评价标准直接反映具体的工作内容,结果直观,评价准确,有利于反馈和绩效改进; 但其侧重短期目标,有时不能被使用者接纳,而且所需时间较长。

 4 、360°反馈法 

 是一种从多个角度获取组织成员行为观察资料的方法,包括上级、下级、自己、同事等,甚至包括患者,该法从多角度获得相关人员对组织成员的评价,筛选影响优质护理的关键因素,促进个人和科室的发展。这种考核法能使护理人员通过最具有相关性的反馈有效提高自己的绩效[7]。但在执行中,不同的人对考核的态度、考核结果的认识不同,主观因素会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5 、“六西格玛”法( Six Sigma) 

六西格玛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创建的一种质量管理工具,主要由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步骤组成[8]。其核心是采取量化的方法,寻找分析问题潜在的原因并予以处理,达到质量改进的目的,对于护理工作来说就是寻找本单元护理流程中的关键点将其量化,分析潜在的隐患并予以改进,降低护理风险。但在实践中,这种管理模式要求护理管理者具备较多的相关知识; 同时,由于护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特殊性,一些指标很难量化,在实施中困难较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