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邪客》之“八虚”,是指两肘(胳膊窝)、两腋(胳肢窝)、两髀(腹股沟或大腿根)、两腘(腿弯窝)。杨上善曰:“此之虚,故曰八虚。以其虚,故真邪(脏邪肤邪或聚气)二气留过,故为机关之室。真过则机关动利,邪留则不得屈伸,故此八虚,候五藏之气也。……此八大节相属虚处,乃是……机关之室。”(《太素·刺法》)。杨氏以一“虚”字既言体表形态,又论生理特点。也就是说,“八虚”既非直指关节腔,也不代表关节本身,而是由关节屈曲处形成的凹窝(“虚处”)。故此虚则不虚,实为关节屈曲处体表虚陷而名之者,似虚位以待也。 既候五脏,“候之奈何?岐伯曰: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病挛也(注:五脏或八虚不能泻出其邪,则致气归于八虚而内陷也。气不得出则血不得散,故不能屈伸也。又络脉者,所以濡筋骨,利关节者,渗灌故也。)。”(《灵枢·邪客》) “肺之经脉,自胸之中府,以入两肘之侠白等穴;心之经脉,自肘上极泉,以行于少海等穴(两肘,肺脉手太阴、心脉手少阴二脉所行,故肺心有邪,其气必留于二肘,在肺则尺泽,在心则少海次之)……。肝之经脉,自足大指之大敦,以行于腋下之期门等穴(两腋胁下,肝气在中,肝有邪,其气当留于两腋,即期门、渊液等穴之次)……。脾之经脉,自足大指之隐白,以行于髀之血海等穴(脾足太阴脉,循股内前廉入腹,故脾有邪,因脾与胃合其脉皆自胫股上出冲门、气冲之间,其气留于髀胯间)……。肾之经脉,自足心涌泉,以行于腘之阴谷等穴(肾脉足少阴,出腘内廉,故肾有邪,其肾与膀胱经皆出膝后阴谷、委中之间,其气留于两腘)……。”(《灵枢注证发微·邪客》)由此知,五脏之经脉从八虚而过,“五脏之血气,从机关之虚,出于肤表,与营卫宗气之相合也。《九针》章曰:'节之交,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两肘两腋两髀两腘,乃关节交会之处,心脏之神气,从此而出,如五脏有邪,则气留于此,而不得布散矣(气聚为邪)。'真气之所过',谓五脏之经脉,各从此而经过(实为真气沿脉而过)。'邪气住留,则伤经络',谓邪在于皮肤,留而不去,则伤经络矣。此言机关之室,在于骨节之交,五脏之血气,从此而出于分肉皮肤,不涉于血脉也(因'血络之所游',故血气由络脉渗灌于关节)。故五脏有邪,则气留于此。如外感于邪气恶血,留滞于此,则骨节机关,不得屈伸而病挛也。”(《灵枢集注·邪客》)在这里,张志聪虽将八虚理解为“关节交会之处”、“骨节之交”,但并未影响其透彻说理。而“五脏有邪,气留于此”,或其它“邪气恶血,留滞于此”,正说明必是因其真气之虚实而致也。故持针必当先察其邪在皮肤、在经脉、还是在五脏。 邪在皮肤,则八虚处肤有另色也。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邪在外经,则脉呈盛衰滑涩也。其脉滑而盛者,病日进于经脉之中;其脉虚而细者,病久持于脉外;其脉大以涩者,为寒热痛痹;如左右之阴阳如一者,病难治,谓皮肤筋骨之浅深皆病也。邪在五脏,则察五官之色态也。邪致肺病者,喘息鼻张,肝病者,眦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颧赤,肾病者,额与颜黑。又五脏之血色见于目,故因视目之五色,以知五脏而决死生。对非目内症者,目赤色病在心,目白色病在肺,目青色病在肝,目黄色病在脾,目黑色病在肾,目黄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以上可全八虚在临床对疾病的诊察和定位也。 然邪在五脏者,半死半生也。若脉与色不相偶合(五色异脉),则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若面青目赤(肝病心乘,名曰实邪),面赤目白(心病肺乘,名曰微邪),面青目黑(肝病肾乘,名曰虚邪),面黑目白(肾病肺乘,亦曰虚邪),面赤目青者(心病肝乘,名曰虚邪),皆死也。脏病不死者,其治法可与邪在外经而脏不病者同,可试着取其本腧持针纵舍。取其本腧者,则因其真气之虚实以取之,而不因于“邪”也。因真气之盛虚而补泻其输,邪可去也。若取上述“窝”中之穴,亦可调理阴阳虚实也。若试着用药,如钱仲阳曰∶目内症,赤者心热,导赤散主之;淡红者心虚热,生犀散主之;青者肝热,泻青丸主之;黄者脾热,泻黄丸(散)主之;无精光者,肾虚也,地黄丸主之。(《经络全书》) 关于外感于邪用药,这里举“辨寒病脉症并治”。“寒之为病,肾先受之,其客于五脏之间,脉引而痛。若客于八虚之室,则恶血住留,积久不去,变而成著,可不慎欤! 寒病,骨痛阴痹,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引痛,脉沉而迟,此寒邪干肾也,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其著也,则两腘痛,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 寒病,两胁中痛,寒中,行善掣节,逆则头痛,耳聋,脉弦而沉迟,此寒邪乘肝也,小柴胡汤主之。其著也,则两腋急痛,不能转侧,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主之。 寒病,胸胁支痛,膺背肩胛间痛,甚则喜悲,时发眩,仆而不知人,此寒邪乘心也,通脉四逆汤主之。其著也,则肘外痛,臂不能伸,甘草泻心汤主之。 寒病,腹满肠鸣,食不化,飱泄,甚则足痿不收,脉迟而涩,此寒邪乘脾也,理中汤主之。其著也,则髀枢强痛,不能屈伸,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主之。 寒病,喘咳少气,不能报息,口唾涎沫,耳聋,嗌干,此寒邪乘肺也,脉沉而迟者,甘草干姜汤主之;其著也,则肘内痛,转侧不便,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汤主之。”(《伤寒杂病论·寒病脉证并治》(桂林古本))此八虚之变应五脏间寒邪也。 八虚不是八溪、八衰、八虚风。八溪指上肢的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膝关节、踝关节,《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谓“此四支(肢)八溪之朝夕也”。朝夕者,言人之诸脉髓筋血气,无不由此出入,而朝夕运行不离也。“凡有八衰:一曰血气虚浊,谓当脉血气虚也;二曰卫气减少,谓脉外卫气去而少也;三曰肌肉疏减;四曰皮肤虚缓;五曰腠理空开;六曰毛发虚浅;七曰焦理疏薄;八曰理无烟垢。有此八虚(八种虚损),所以贼邪深入,令人卒病也。”(《太素·三虚三实》)八虚风则指由八个方位而来的非当令之风(邪气),与四时“ 正风”相对,属八正虚邪,故又称八虚之风、八虚邪风,虚邪贼风中人(伤人)也。唯八虚可候五脏,务此虚可借邪客以明正气之流行,从而悟屈折于内外、出入于本标之道。此亦谓“乃修身治民之大张本也”(张志聪)。 附文:打通八虚调五脏 一、拍打两腋,可以调理肝心问题。 腋窝有肺经、心包经、胆经、心经四条经脉经过。 1. 改善肝病、心脏病。 2. 有解郁闷,拍打腋窝可以令人平静,妇女更年期可以用以舒缓烦躁。 3. 缓解手心汗多。 二、拍打两肘,可以调理心肺问题。 两肘肘窝部位,有心、心包及肺经三条经脉经过。 1. 拍打肘窝可改善心肺功能。 2. 可缓解皮肤瘙痒有效。 3. 可防治心绞痛,以及心肌炎、急性胃肠炎、身热、心烦、呕吐等。对于重症及身体过于虚弱者,最好不要过重刺激。 三、拍打两髀,可以调理妇科及脾胃问题。 腹股沟有肝经、脾经、胃经、冲脉等经脉经过。 1. 拍两髀胖人能拍瘦,瘦人能拍胖。拍两髀不仅能健脾胃,还能加速气血运行,治疗血瘀痰湿问题。 2. 调理妇科男科问题,尤对妇科炎症,痛经,月经不调等有良好效果。 四、拍打两腘,可以治一切腰腿痛及肾脏邪气。 腘窝有膀胱经、肾经等经脉经过。 1. 治疗一切腰腿痛。腰腿委中求,腰腿问题多可以通过拍打腘窝来治疗。 2. 补肾养肾,通过拍打腘窝可以起补肾养肾作用。 空手(五指并拢,掌心凹下)拍打八虚(每击9~99次不等),是祛除五脏之邪的最佳途径。贵在坚持! 2020/5/3(标签:八虚肤色 目色 五官色态 五色异脉 外经之脉 持针用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