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关氯气的几个问题

 AiChemi 2020-05-03
"AiChemi(爱化学)"公众号专注于中学生学化学、考化学、用化学,这里有他山之石,可助您一臂之力,李老师欢迎您的到来。

1)实验室制备氯气

能观察到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时,所需盐酸的最低浓度约为6 mol /L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检测到有氯气产生时,所需盐酸的最低浓度约为0.74 mol /L 。若用12 mol/L HC1MnO2一起加热,逸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显色,表示有C12 产生,表明HCl浓度<6 mol/ L时,仍能和MnO2反应生成C12,只是没有实际意义。实验一般取大于7 mol/L HClMnO2反应制备C12

  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的实验室制取氯气方法反应装置较复杂,污染大,杂质多。通过实验发现漂粉精Ca(ClO)2是比较理想的氧化剂,反应快慢适中,较为匀速,不需加热,且价格便宜,易于得到。所以Ca(ClO)2与浓度较低的盐酸也能反应,且速度较适中,易于观察,挥发的HCl杂质也少,对于课堂演示或学生实验是比较理想的。以漂粉精和稀盐酸不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得氯气更为快速,易于掌控,也不需加热。而如果在针筒中进行,则可减少污染,也可以作为学生实验。

    具体操作是:

    ①大量制取氯气可用漂粉精Ca(ClO)2和较浓的酸为原料,在圆底烧瓶中进行反应。

②少量制取或学生实验则可进行针筒实验。如选用20 mL注射器制取氯气时,应取1粒漂粉精片( 0.5一粒,每粒含有效氯0.2),再抽取约2 mL, mol/ L稀盐酸注入针筒内,室温大约20,130秒左右后,即可制得约5 mL氯气。

2)氯气的检验

KI淀粉试纸只适合于检验极为稀薄的C12 ,即检验C12的存在,而不适合检验浓度较大的C12

试纸很快变成蓝色,不到近1 min,蓝色消失,被漂白变成了白色。用滴管吸取一管C12,注入一只125 mL的集气瓶(氯气浓度很稀),伸进一片湿润的KI淀粉试纸,试纸变成稳定的蓝色;如果再补充一滴管C12(氯气浓度变大),瞬间,蓝色消失又被“漂白”了。

氯气通入KI溶液中时要考虑氯气过量的情况。反应过程先是2KI+Cl2 =2KC1+I2后是I2+5C126H2O=2HIO3+10HCl

  3)氯水   

关于饱和氯水的浓度,在室温条件下有说1体积水可溶解2体积的C12的,有文献说1体积水可溶解2. 15个体积C12;有说饱和氯水的浓度是0.0921 mol/L;也有说饱和氯水的浓度是0. 089 mol/L的。其实这些数值都是一种大概数值。20时,C123. 6 mol/I. NaCI溶液中的溶解度为0.032 mol/L,约是C12在水中饱和浓度的1/3

这是因为C12与水会渐渐反应形成次氯酸和盐酸,以及HC1O的分解。因此实验难以

测得C12在水中的真实精确的溶解度。其次,C12溶于水还会与水形成氯的水合物。有文献指出,六水合物C12·6H2O(淡绿色的晶体)和八水合物Cl2·8H2O都曾经从氯水中分离出来。

刻意用饱和氯水和刻意用新制备的氯水,多数情况下是不必要的能用吗?其实,在中学化学教学实验中,几乎不存在一定(必须)要用新制氯水。刘怀乐老师曾经把新制的饱和氯水在暗处置放了一个月之后,发现这种氯水仍明显呈黄绿色,有浓浓的刺鼻的气味,即使是把它稀释8倍、10倍,它对NaI, NaBr溶液的置换反应也都是相当灵敏的。

4)气与金属反应 

实验证明,向氯水中加入位于氢之前的较活泼金属(K,Ca, Na等活泼金属)是不会有氢气产生的。溶液中的HCl只能作为“配角”参与HClO与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比如Zn粒投入氯水主要是生成氯化锌。由于HC1O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许多位于氢之后的金属投入氯水中均可被氧化。   

有人认为C12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通常情况下可直接与许多金属作用。事实并如此,工业上贮存和运输液氯的容器是钢瓶。Cl2在通常情况下只能与极少数金属(Sb)直接反应。但若有水蒸气存在时,则Cl2可与许多金属剧烈反应。盛装液氯的钢瓶和液氯必须通过严格的干燥处理,否则钢瓶内壁及其附件均易被氯气氧化而引发事故。卤素单质中除F2外,Br2 , I2也具有类似性质。如将干燥的锌粉和碘的晶体混合在一起,是根本观察不到反应的,但若在混合物中滴几滴水、马上发生剧烈反应,放出的热可使未反应的碘升华而产生紫色的烟, F2与金属作用则不需要水作催化剂,但有些金属(Pb , Cu ,  Ni)与凡作用时表面生成一层保护性氧化膜,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所以可用这些金属的器皿作F2的反应器或盛放容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