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波兰-克拉科夫-旧城区

 hsgzlgg 2020-05-03

克拉科夫(Kraków,又称Cracow)克拉科夫全称克拉科夫皇家首都(波兰语:Królewskie Sto?eczne Mias),是克拉科夫省首府,直辖市。它位于维斯瓦河上游两岸,。建于700年前后,是中欧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为维斯瓦族的故乡。1320-1609年为波兰首都。1795~1809年、1846~1918年两度受奥地利统治,1918年又归属波兰。克拉科夫历来是波兰学术的主要中心之一,文化和艺术生活,是波兰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被认为是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就被德军占领,被并入德国版图的“总督辖区”。所幸得是不想其他波兰城市在二战中基本被毁,这里的古迹基本得到保留。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8年把克拉科夫的旧城区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但是城里的犹太居民却遭殃了。纳粹执行了一次恐怖行动,焚毁了几座犹太会堂,许多犹太人的财产也遭劫。数万犹太人被遣送集中营。波兰最古老的大学--雅盖隆大学(建立于1363年)大部分教师被当作政治犯杀害。

克拉科夫旧城区

游览示意图。

前方是巴巴坎(Barbican)城堡,这是保卫克拉科夫旧城区的外围防御工事,即瓮城。现在,巴巴坎的内部是一个休闲场所。这是格兰瓦尔德纪念碑Grunwald Monument。为纪念波兰和立陶宛联合部队在1410年抵抗条顿十字军团(又称德意志骑士团)的一场战役。二战期间德国军队占领了克拉科夫,该雕像也被纳粹捣毁,1976年才得以复建。

穿过瓮城。

弗洛瑞安城门内侧。

15世纪的克拉科夫城被壕沟和两道城墙所围,城市有八个城门。弗洛瑞安城门(Florian Gate) ,也是主门,人们用克拉科夫的守护神的名字为它命名,这座城门修建于1307年。

弗洛瑞安城门的模型。

穿过城门。

弗洛瑞安城门外侧。

城门上雕像。

城门两侧还有两个戴有金色雕像的小城塔,黝黑的城墙上挂满了许多五彩缤纷的绘画,水彩、油画、素描;风景、人物或静物,克拉科夫的艺术和文化顿时豁然开展。

弗洛瑞安城门正对的Florianska街是克拉科夫最热闹的街道,餐厅、旅馆、咖啡厅、服饰、艺品店等应有尽有,不仅观光客络绎不绝,也是街头艺人的天堂,每走几步就有表演者大展才艺,人们在那里可以买到克拉科夫艺术家们的作品。

克拉科夫的中央广场号称是全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广场。

中央是亚当·密茨凯维奇纪念碑Adam Mickiewicz Monument 。亚当·密茨凯维奇(Adam Mickiewicz),波兰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波兰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革命家。密茨凯维奇一生经历了逮捕、监禁、放逐、流亡,最后客死异乡。他的生活和创作中始终贯穿着一个理想,就是争取祖国的解放。他给伪古典主义以有力的打击,为波兰的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

人们为了纪念他建造了这座纪念雕像,并于1898年6月16日恰逢亚当·密茨凯维奇诞辰100周年之际为雕像揭幕,亚当·密茨凯维奇的儿女都参加了揭幕仪式。雕像的设计师人选通过层层选拔,最终Teodor Rygier从60余位高手中脱颖而出。雕像的下方有四座另有寓意的雕塑面朝四个方向,分别代表:祖国,科学,勇气和诗歌。底座上题写着:“致国家诗人,亚当·密茨凯维奇”。雕像在1940年曾经被纳粹破坏过,十多年后才被修复完整。事实上亚当·密茨凯维奇生前从未到访过克拉科夫,直到他去世后35年,他的遗体才被从巴黎转移到瓦维尔大教堂下面的墓穴。现在每年的圣诞夜,亚当·密茨凯维奇纪念雕像都会被克拉科夫的花匠装点上鲜花。

广场上往来的各种马车是独特的风景。

美女车夫。

广场东侧圣玛利亚大教堂(Kosciol Mariacki)是波兰最漂亮的哥特式古建筑之一。教堂的正面是两座高度各异的塔楼,南塔高82米,北塔高69米。两塔均为正方形塔,南塔塔盖为哥特式风格,北塔塔盖为后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南塔顶端戴有一顶金皇冠,属于被奉为“波兰圣母”的玛利亚。今天人们看到的皇冠于1666年制成,重达350公斤。

传说塔楼由一对在建筑界享有盛名的兄弟建造。哥哥负责建造南塔,而弟弟负责建造北塔。起初,两人的建造进度差不多;渐渐地,哥哥负责建造的南塔高度明显超越了北塔。弟弟由此心生妒忌,在魔鬼的驱使下杀死了哥哥,并命令马上给尚未完成的南塔盖上塔顶,而他自己则按原计划完成了北塔,高于南塔。然而,良心的谴责使弟弟饱受折磨。在庆祝玛利亚教堂建成的那天,弟弟站在自己建造的塔楼楼顶上,手持用来杀死哥哥的匕首,在众人面前承认了自己的罪行,接着跳塔自杀了。后来,人们按照哥哥留下的图纸,最终完成了南塔的建造。

这座建筑是用手工制作的红砖修建的,教堂的主体是14世纪末期完成的。几个世纪以来玛丽亚教堂一直作为城市中最主要的大教堂,教堂具有典型的基督教早期教堂的建筑格调。

北塔是钟塔,其中悬挂着四座中世纪礼拜钟,一盏用于报时的锣(另一盏锣悬挂于南塔塔盖中)和一只丧钟。四座礼拜钟中,有两座(Pó?zygmunt和Tenebrat)曾是克拉科夫最大的钟,还有一座名为Campana Antiqua的钟,是目前波兰藏有的最古老的钟之一,于1320年左右制成。而塔里的丧钟是克拉科夫唯一一只仍在使用的丧钟。玛利亚教堂的钟、锣组合,在世界范围内是十分罕见的。它们从时间隧道的另一头传来的声音,至今仍回响在波兰大地上。

南塔是瞭望塔,中世纪时,人们在南塔上吹响号角,以示城门的开闭,更重要的是作为火灾和敌人入侵的警报。传说蒙古人入侵波兰领土时,每天都有一位哨兵站在塔楼上守卫克拉科夫居民们的安全。一天,当他发现鞑靼人正在逼近克拉科夫时,他马上吹响了号角,以唤醒还在睡梦中的居民们。正当他奋力吹奏着号角时,蒙古人发现了他,一箭穿喉,将哨兵射死了,号角声突然中断。至今,在克拉科夫老城广场上,每逢整点都会传来总是突然中断的号角声,以纪念当年壮烈牺牲的哨兵。


外墙的雕塑是国王。

内部装饰使我惊艳。可以说是我见过最美的教堂之一。

内部结构如图所示。主祭坛和唱诗班处于窄长的通道,立柱和隔板将方形中庭分隔成独立的礼拜堂。

  



主祭坛

该圣坛俗称“玛利亚圣坛”或“维特·施托斯圣坛”,是欧洲后哥特式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令世界各地的观赏者为之惊叹。圣坛由德国雕塑家维特·施托斯历时12年(1477-1489)打造完成,采用了橡树、落叶松和椴树三种树木作为雕刻原料。祭坛的基础是一座有耶稣和玛利亚家谱的台基。圣坛两侧有两对门翼,一对可开合,另一对则固定不动。整座圣坛共展示了二十幅与耶稣和圣母玛利亚有关的场景,向世人展示上帝母亲的欢乐景象:通知–圣诞节–东方三博士的崇拜–复活–假设–圣灵的降生。

关闭时的状态。(网络图)

封闭祭坛的两翼呈现了十二个场景。在左固定翼上:-约阿希姆和安妮的会面–玛丽的出生–圣母玛利亚在圣殿的展示;张开的翅膀上:–耶稣基督在圣殿的呈现–十二岁的耶稣在圣殿里教书–接受基督–受难–从十字架上下来–基督的埋葬;在右侧固定翼上:–复活的基督出现在抹大拉的马利亚面前–坟墓里的三匹母马–基督下地狱

  



主祭坛侧壁。

唱诗席。

唱诗席。

唱诗席背后的雕塑。

  

  

唱诗席上部装饰。

十字交叉处。

这座雕塑是塔德乌兹·莫洛托夫纳(Tadeusz Molotovna,1890年)创作的。

中殿。

左侧。

右侧。

布道台。


管风琴。

教堂侧通道。


教堂的内部穹顶被涂成蔚蓝色,上面绘满金色的星星,耀眼的阳光透过玻璃花窗射向朝圣者,有一种摄人心魄的梦幻氛围。

每个立柱下都是礼拜堂。

礼拜堂

圣安东尼礼拜堂

圣约瑟夫礼拜堂。由黑色大理石制成的。巴洛克晚期(18世纪),塞巴斯蒂安·沃伊托维奇(1629)的作品。在一个椭圆形的徽章是圣詹姆斯的画像。

圣约瑟夫与孩子的形象,还有一件深色的金属礼服。

施洗者圣尼古拉斯礼拜堂。祭坛是木制的,几乎全是镀金的。中心的场景呈现“彼得的复活”,两侧是圣格雷戈里和圣安布罗斯的雕塑。

中间是波兰著名的若望保禄二世教宗的照片。

上帝之母。深黑色大理石祭坛(1737-1738)。其中有一幅圣母玛利亚(1638年)的画像。祭坛的两边都感谢圣母玛利亚的恩典。

洛雷托夫人礼拜堂

礼拜堂。


礼拜堂。
礼拜堂。
礼拜堂。
礼拜堂。

圣芭芭拉教堂Church of St.Barbara


内部。

主祭坛。

礼拜堂。

广场西侧克拉科夫纺织会馆Cloth Hall是一座文艺复兴样式建筑,坐落于克拉科夫市老城中心的市集广场(Market Square)上,是克拉科夫最著名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在15世纪黄金年代,克拉科夫拥有大量的东方进口产品货源,包括香料,丝绸,皮革以及蜡,它自己则出口纺织品,铅和维利奇卡盐矿出产的盐。文艺复兴时期之前,克拉科夫作为波兰的皇家首都,已经是欧洲最壮丽的城市之一。但是,它的繁荣没有持续下去。18世纪末导致瓜分波兰的战争和政治,加快了该市的衰落。至1870年,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纺织会馆进行了修复,纺织会馆的成功修复是这一时期最值得骄傲的成就之一。

高耸的红色钟楼,和宽广的群楼,组成了中央广场上最宏伟的建筑。内部就像购物街一样,都是各式各样的店铺和商店,来来往往的游客和顾客非常的多,这里也是购买波兰旅游纪念品的好地方。

 这里更像是一个小商品市场。

琥珀占了很大一部分。

纺织会馆的西南角耸立着一座哥特式钟楼,原是市政厅钟楼,是十六世纪拆除原市政厅后留下的。钟楼的入口处有两座19世纪初雕刻的石狮子镇守,钟楼的地窖里曾经作为监狱,里面还有中世紀的酷刑室。现为历史博物馆。这座砖石结构的13世纪哥特式钟楼,高70米,由於1703年的暴风雨,现已经倾斜了55厘米。里面有100級狹窄陡峭的台阶,可以攀登到頂层的观光露台,尽览克拉科夫老城风光。

市政厅钟楼门前有一个现代雕塑,这是波兰雕塑家米托拉吉的作品“Eros Bendato”据说:是被绑的爱情。细看雕塑,脑袋上没有眼珠,没有耳朵。游客可以钻进去,从空空的眼眶里露出自已的脸拍照。

圣亚德伯堂(Kościół św. Wojciecha)位于克拉科夫老城中央集市广场的东南角,这座教堂建于11世纪,是座造型独特的白墙圆顶小教堂,教堂得名于在异教的普鲁士殉道的传教士-布拉格的亚德伯。这座小教堂却是波兰最古老的石砌教堂之一,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从最初的木结构教堂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融合了古罗马、罗马、哥特、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等建筑风格于一体,形成了现在的面貌。

内部景观。


穹顶。

雅盖隆大学Jagiellonian University1364年建校,前身为克拉科夫学院,由波兰卡齐米日国王在克拉科夫市创建的。六百年来,它已成为克拉科夫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15世纪,雅盖隆就是欧洲最国际化的大学之一,拥有44%的外国留学生。今天的雅盖隆不仅是最古老的和最具声誉的,也是波兰最好的大学。它也是波兰唯一的欧洲极少数的已经被美国国家教育部完全认可的大学。


Plus ratio Quam vis (知识胜于力量)—是学校的校训。天文学家尼古拉斯·哥白尼、已故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辛波丝卡(她的诺贝尔奖杯和哥白尼的日心说目前还存放在学校图书馆里)等,都是学校的学生。
红砖四合院的坡顶三层楼,合围成四方的院子。
底层为长条型讲座厅,二层是图书馆、博物馆和教授大厅。
现在雅盖隆大学校务会议和最重要的学术会议仍在此召开。二楼有回廊,三层是教授宿舍。
庭院中央还有一口古老的水井。水井的另一作用是,如有敌人侵入,关闭大门,师生们可以在院内维持生活。

圣伯多禄圣保禄堂Saints Peter and Paul Church作为克拉科夫第一座巴洛克式教堂。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门前的一排圣徒雕像,它们使得教堂多了一种庄严和神圣感。

教堂看起来古朴大气,又不失优雅。

主祭坛。

圣安德肋教堂Church of St. Andrew

内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