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豫之门 【清代 缂丝寿星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缂丝必然用丝——真丝,通常以较细的生蚕丝为经线(竖向),这也是缂丝成品显出挺括质感的原因之一,而以柔软的彩色熟蚕丝为纬线(横向),表现丰富的图案色彩。 经纬线的丝线实际有区别,经线是长长的生丝,而纬线则用染色的熟丝。缂丝中有一句行话,就是“通经断纬”,意思是,经线是不会被截断的,要多么长的长度都可以,而纬线则是会截断的。 缂丝起源大约在公元7世纪,源于古埃及和西亚地区的“缂毛”工艺,自汉至隋唐传至中原内陆,逐渐发展为丝织品“缂丝”。 缂丝在宋代臻于完善,并处于鼎盛发展的时期,北宋时便留下了大量传世缂丝织物,如《紫鸾鹊谱》。缂丝名家朱克柔、沈子蕃等所缂的名人画迹,更是达到了运丝如笔的境界。 受到尚金习俗的影响,元代缂丝中开始大量的参织金线,缂金线有赤圆金线和淡圆金线两种,每根线的细度仅仅只有0.2毫米!而每厘米内缂织的圆金线可达96根。 明代的缂丝大多为仿摹古人书画作品,其创作工艺精湛,配色绚丽!延续元代用金习俗的影响,明代的缂丝也大量缂金,匠人甚至将孔雀翎毛上的羽绒一根一根与丝绒粘合成丝,以此作为缂织的原料。 清代缂丝除了运用在书画、佛像外,也被大量用来缂织龙袍以及室内陈设(如屏风、帷幔、荷包等)。当时最引人注目的技法便是创造了缂、绣、绘三者结合的'缂绣混色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