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08期 2018年10月洪厚甜网络班见面会讲话(上)

 晨光藏书 2020-05-04
我们组织网络班见面的活动,让我们整个学员里面有一部分能够过来的学员代表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也给我们参加网络班的学员以正视听。因为现在全国做网络教学的很多,这里面肯定鱼龙混杂,用什么样的理念和方法有着天壤之别,所以我们每年会有几次这样一个传递信息的机会,让参加我们网络班的同学能有直观的感觉和感受。实际上书法学习肯定不止哪一条路,每个老师都有不同的思路,人的一辈子是有限的,耽误一年、耽误五年都很快的,这样就很可惜。为什么我要做网络教学?就是让更多的学员走到正途上。大量的教学可能都是从一个局部开始,我们的教学是整体的构架,我做成人教育是从93年开始,跟着陈振濂先生在全国做高端的成人书法培训,在所有的重点大学讲授书法。我们的教学大家也知道了,刚开始是四种书体:篆、隶、行、楷,为什么我们要设置这四种书体?你一年下来,大篆小篆的基本技术范型你都知道了,因为所有篆书的技巧不是大篆系统就是小篆系统,整个技术都是大同小异。隶书为什么我们要选择《乙瑛碑》?《乙瑛碑》是东汉隶书的代表作,是典型形态。典型形态不光是《乙瑛碑》,《曹全碑》、《礼器碑》、《华山碑》、《史晨碑》都是典型的形态。通常隶书有蚕头燕尾的,也有左右撇捺背分的,但是我们为什么选择《乙瑛碑》呢?第一,《乙瑛碑》是所有这个系统里面最具有书写性的一个,就是你一看就能看到它用笔的状态。第二,《乙瑛碑》的整个结字系统没有像《礼器碑》那么强的规定性,就是它的左右摆动的空间比较大,给你的区间比较大,你在技术和结构上稍微有点不到位,也是像。也就是说你在做的时候自由的空间相对来说要大一点,所以我们选择《乙瑛碑》,第一要写出自信,第二要和古人书写的状态找到对应点。你如果去写《礼器碑》,它的书写性要差一点,那么你就可能是做了一个《礼器碑》的状态。《曹全碑》也是一个很有形态的,那么你可能也是只做了一个《曹全碑》的样子,自然的书写你很难进入进去。

行草书我们选择米芾的,为什么选择他呢?行草书系统是典型的二王书法的形态系统,这一个形态系统很重要。这个系统里面有个非常明晰的传承,从王羲之到王献之,到智永,然后再到虞世南、欧阳询,再到褚遂良、颜真卿,下来又是杨凝式,接下来就是宋代的米芾,米芾以后是赵孟頫,再之后是王铎、董其昌。米芾是所有传承里面最忠实于晋代王羲之王献之原生态的笔法系统。米芾是襄阳人,他在襄阳有个斋号叫什么大家知道吗?宝晋斋,也就是说米芾一生都追求二王精神的和技术的回归,然后又写出了自己对二王技术的理解、延伸和发展。也就是说米芾是坚持二王,又写出艺术个性的一个大书法家。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王羲之、王献之的东西,极有可能是米芾的临本,包括《中秋帖》等很多帖。米芾是一个非常忠实、准确的传承了二王技术系统的一个大书法家,这不是我说的,历史上有描述,尤其是沈尹默先生的《论书丛稿》里面,就是如何学习二王书法,他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他也是研究二王系统的大师,他也说了学习二王书法从米芾开始是捷径。因为我们现在直接去学习二王书法,没有一件是原件,都是复制品,包括日本的《丧乱帖》。《十七帖》是刻本,辽宁博物馆的《姨母帖》,冯承素摹的《兰亭序》都是复制品。所以说米芾是真迹,米芾的真迹为什么有这个价值呢?因为他在宋代的时候,皇帝手里还藏了很多王羲之手札和原件。选择米芾是进入二王系统的不二法门,为什么选择手札呢?因为手札是他最真性情的流露,是他最自然的书写状态,如果选择《苕溪诗》、《蜀素帖》,他是很认真的写一件作品,那么这个时候就会刻意去做。我们选择信札,就是写出他自己的心境流露,最自然的状态,这个时候的状态就是他本真的技术状态。所以我们从这儿去感受,你得到的就是最鲜活的。

楷书这个板块我们选择了《大字阴符经》,为什么选择他呢?大家都知道学楷书要从唐楷开始,因为唐楷法度森严,没有法度瞎弄怎么行呢?第二,唐楷的传承脉络很清晰。褚遂良是二王笔法系统的忠实传承者,实际上米芾真正的取法对象除了对二王的学习之外,他大量的是接受了褚遂良的技法传承。七九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过一本单册,叫《米芾的书法艺术》,是沈鹏先生编的,里面把米芾的很多字形跟褚遂良的字形做了比较,我们通过比较可以看得出在米芾的书法里面很多字形、很多结字、很多用笔原始的保留了褚遂良的东西,可见他非常深入的学习了这块。我们学行书是米芾的,学楷书就是同一个系统的褚遂良的,更重要的我们看到的大量唐楷是碑刻,拓片。这个帖是什么?墨迹,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是没有经过修饰、翻刻、拓本所转移的这种真信息。褚遂良的技术系统非常有张力,楷书系统继承了虞世南和欧阳询,又传给了颜真卿,也就是他能够承继初唐,还能开辟中晚唐,他是这样一个桥梁式的人。刘熙载的《书概》里就说了:褚河南为唐之广大教化主。“书贵瘦硬方通神”是杜甫说的,对初唐当时书坛的描述,实际上典型的代表就是说褚遂良,所以说他是整个唐代书法的主流。我们以他最典型的技术形态来作为我们第一遍对楷书的这种感觉、感悟和技术奠基,没有比他更好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