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遗嘱只有七条,前六条浅显易懂,最后一条却无人能解!

 老黄说史 2020-05-05

鲁迅遗嘱只有七条,前六条浅显易懂,最后一条却无人能解!鲁迅55岁病逝,16人为其抬棺,名气一个比一个大!

1936年10月19日上午5时25分,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因病于上海山阴路(原名施高塔路)大陆新村九号逝世,年仅55岁。

鲁迅的病逝,成为当时文化界乃至社会各界的一件大事,人们对于鲁迅的离世,表示了极大的哀悼。鲁迅的生前好友也纷纷行动起来,为鲁迅的丧事出力献策。人们希望能将鲁迅的丧事办得隆重些,让鲁迅精神再次警醒民众。由于鲁迅生前曾留有遗嘱,对于自己的身后早有安排,人们这才遵从鲁迅遗愿,丧事从速从简。

因而,鲁迅先生的葬礼,在他病逝三天后就匆匆举行了。10月22日下午1时,鲁迅的灵柩从万国殡仪馆出发,送往万国公墓,给鲁迅抬棺的人共有16人,他们的名气一个比一个大。这16个人分别是:胡风、巴金、黄源、鹿地亘、黎烈文、孟十还、靳以、张天翼、吴朗西、陈白尘、肖乾、聂绀弩、欧阳山、周文、曹白、萧军。这16人,在当时可都是执文坛牛耳之辈。

早在1936年8月,病中的鲁迅自感体力不支,曾从容留下自己的遗嘱,就是那篇有名的《死》。在遗嘱中,他一共向家人交代了七点事项: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敛、埋葬拉到。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是糊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务,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鲁迅的遗嘱虽然只有简短的六句话,但是,条理清晰,安排得体,尤其是前六条,明白如话,让人一看就懂,易于执行。

遗嘱的前三条,是关于他本人的后事安排:不收礼,从速安葬,不搞纪念活动。鲁迅之所以有这样的交代,是不想人死后还麻烦活着的人。

遗嘱的后四条,是对家人的安排与交代。其中,第四条是对许广平说的:“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是糊涂虫。”这是告诫活着的人,不要因为他的离世而陷入无助的痛苦与迷茫。人死不能复生,活着的人还得继续承受生活的磨难,切不可情陷往事,给自己添堵、找累。

第五条是写给儿子的:“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这说明,鲁迅先生对那些只顾游戏文字而不关注民众疾苦的所谓的文学家与艺术家们,是心存不屑的,他只希望自己的后人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至少,也得做个自食其力的人,而不是负累社会的寄生虫。

第六条说的是家人应该遵循的处世之道,这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也是有益教诲:第六条:“别人应许给你的事务,不可当真。”鲁迅是著名的思想家,对于人生看得非常透彻,人走茶凉的事,是非常普遍的,所以,做人切不可“依赖”他人,将他的承诺当真,一切,还得靠自己。

相较于前六条,第七条则说得较为抽象:“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只是一个比喻,到底何指?一时无人能解。

遗嘱的前六条都好理解,只是第七条却颇让人有些费解,不知鲁迅先生所指为何?因而,也引发了后来者的考证下索隐,结果仍是莫衷一是。不知网友们对此有何看法?

鲁迅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八十多年了,但是,他的精神永远不死。因为,凡是敢为民众发声的正义之士,广大民众是不会遗忘他的。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