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立夏:美好一直在路上!

 wenxuefeng360 2020-05-06

立夏:愿你生活温暖如常 来自有书 10:56

文 | 有书聆音 · 主播 | 亚楠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当春天的花在一夜之间被风雨吹落,当布谷鸟被热气催醒开始啼鸣时,春天就结束了。

而夏天,也终于来临。

俗话说:“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立夏,是一个十分特别的节日。

在这个时节,万物已经没了在春天刚萌生时的婉约,也还没有到秋天收获后的萧瑟,更没有寒冬里需要躲藏的冷峻。

南朝诗人谢灵运也曾写道: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虽然依旧初夏了,但天气依旧还算清爽煦和,芳草也没有因为骄阳的淫威而枯萎衰败。

立夏,给予了天地一抹热意,也给予了万物生长的环境,让天地万物都充满了肆意生长的力量。

而我们,也应该和世间万物一样,在这春夏交际之时:

静心养生、立足当下、心间种花、努力成长,方才不辜负这一夏时光。


孟夏三候天渐喧,静心养生去烦躁

立夏这个节气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距今2250年前的战国末年,就已经被确立了。

所以,从那以后,立夏就成了预示季节转换,划分四季中夏季开始的重要节气。

所以,先秦古籍《逸周书》就已经有记载说孟夏有三候:

初候蝼蝈鸣。

立夏后五天,雨水增多、湿气渐重,生活在田间地头的“蝼蝈”,开始在夜间活跃起来,声声鸣叫宣告着夏天的到来。

二候蚯蚓出。

蚯蚓又名“地龙”,因为常年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之中,所以对大地的温度十分敏感;

而在立夏第十天之后,大地的温度就慢慢升高,以至于蚯蚓无法忍受,纷纷从泥土之中翻腾出来。

三候王瓜生。

王瓜是一种生长于田野间的野菜,随着湿气和温度的增高,王瓜和田野间的其他野花野草一样,也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在这短短的十五天之内,大地迅速迎来了喧嚣、燥热的夏天。

这就很容易使人感觉烦躁不安,陷入倦怠懒散、“情绪中暑”的状态。

但其实,情绪越大,身体越差;情绪越温,福报越深!

都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如果我们不能静下心来整理情绪,任由它随着气温上升;

那么我们不仅会伤及自己的身体,也会影响自己的运气和福报。

所以,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我们不防先冷静下来。

《大学》中有这么一句话: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只有先静下来,才能心安,心安才能深思熟虑,思考才能有所得。

人生的至乐境界是心静,唯有静下心,方能进入“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的妙境。

所以在心烦意乱的时候,不妨放下心中的杂事:

走到田野公园里,去听听草丛中的虫鸣,或是坐在树荫之下,让清凉的风吹走所有的烦恼和不愉。


迎夏启冰吃鸡蛋,庆夏称人尝三鲜

《尔雅》曰:“夏,大也。”

在古语中“立夏”,就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在这个时节就开始直立长大了。

于是,从古至今,人们都习惯用“立夏”这一天的晴雨情况,来预测这一年的收成。

比如,民间就一直流传着“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的说法。

因此,古人说“立夏见夏”。

只要在立夏这段时间,能够保持风调雨顺,那么在这一整个夏天里,农作物都能吸收到充足的养分,达到饱满的丰收状态。


而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的时候,每逢立夏,帝王都要亲自率领满朝文武百官,一起到帝都的城郊去举行“迎夏”仪式。

以唱歌跳舞的方式,来祈求天地神灵降下甘霖润泽万物,以保证今年的丰收。

另外,在立夏之后,温度会持续升高。

为了降温解暑,古代宫廷里还会在立夏这一天开启冰窖,把上一年冬天里储存的冰块,分赐给文武百官。

当然,因为古代藏冰技术低,一般的百姓是没有机会分到冰块降暑。

于是,他们就尽量通过改善饮食,来健体消暑,减轻“苦夏”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鸡蛋就因为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极高,加上形状溜圆,一直被古人看作是生活圆满、丰收圆满和健康圆满的象征。

除此之外,人们还会在立夏这一天“称人”。

人们相信,称了体重之后,就不会再因“苦夏”而消瘦,也不再有病灾缠身。

到了宋代的时候,“迎夏庆夏”的仪式就变得更加的繁琐和隆重了。

而立夏这一天的吃食,不再是单纯的鸡鸭蛋,而是更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因此还出现了“立夏尝三鲜”的习俗。

千百年来,这些习俗一直在提醒人们:

以乐观的心态挥别春天,告别曾经的遗憾,用最认真的态度过好当下、努力经营好自己的每一天,才是对这一夏好时光的最高敬意。


春尽夏至莫彷徨,心间种花留芬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

“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

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立夏不仅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尽夏临的交接点。

这时候,春花零落、绿荫成林,时光也随着花开花落一去不返。

所以,在这春夏交际之时,总是让人会忍不住生出些许“无计留春住”的哀愁。

于是,就有人觉得,既然无法留住美好的春天,那么所有的坚持也就没了意义。

但其实,一个人如果心里有光,无论身陷何方,他脚下的路永远都有光亮;一个人如果心里有花,无论季节变换,春花永远在心间开放。


当年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之后,一边承受朝堂之上的打压排挤,一边面对当地乡民的百般攻击。

但他没有随波逐流、放弃自己,反而在龙场“结庐而居”,自己动手搭建居所,最终在龙场悟道,成了著名的哲学大家。

而当年苏轼受到接连的贬谪之后,他也没有怨天尤人、愤世嫉俗,反而是贬到哪里就吃到哪里。

在接连受贬的途中,仍能笑着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终其一生,活出了属于自己的风采。

因此,禅语说:“心中有莲,步步生花”。

所以,在春尽夏至的立夏时节,我们最好重新彻底梳理一下自己,叩问自己的内心,是否还记得当初许下的心愿,是否还记得年少时的梦想。

都说“唯有热爱,方可抵岁月漫长”,岁月虽不曾饶过所有人。

但不管世事如何变化,只要我们能保持内心坚定不移,做到“种花于心间”,永久地留住自己的春天。

那么,即使是岁月也拿我们无可奈何。


生如夏花当绚烂,不动声色随夏长

《莲生八戕》一书中说:

“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在立夏之后,万物就进入了生长后期。

冬天的小麦已经开始扬花灌浆,油菜也接近了成熟的阶段,所有夏收作物的丰收年景,就已经成了定局。

因此,立夏不仅充满了希望,更是见证了成长。


而在这个以“成长”为主题的节气里,奋力生长的,不应该只有万物,还有我们自己。

泰戈尔说“生如夏花般绚烂”,和经不住风雨的春花相比,夏花绚丽而坚韧;

既能受得住最热烈的阳光,又能经得起最狂暴的骤雨迎来丰硕的秋天。

而我们的生命也该如此。

所以,我们也该随着世间万物一起,在这个最合适成长的立夏节气里,一起迎风生长、潜心学习。

让自己能像夏花一样,悄悄拔尖,然后开出绚烂的花朵、惊艳四方。

而这,便是立夏给予我们的最大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