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秒钟太平洋舰队高层空中集体遇难,52名高官无一生还,事故原因竟是行李超重!

 铁血老枪 2020-05-06

8秒钟的空难让苏联太平洋舰队遭遇灭顶之灾.jpg

▲8秒钟的空难让太平洋舰队遭遇灭顶之灾

飞机超重,灭顶之灾潜伏

1981年2月初,在列宁格勒海军基地,一年一度的苏联海军联合作战演习刚刚结束,经过一周的演习考核,太平洋舰队获“优秀”评定,将军们欢欣鼓舞,在大都市一番采购后准备返回太平洋舰队驻地海参崴。

2月7日,一架图-104A返航飞机上,乘坐着太平洋舰队司令斯比利德诺夫海军上将和舰队航空兵司令巴甫洛夫海军中将,还有十余名太平洋舰队的高级将领以及其他高级军官和政府要员,共计52人。

在物资匮乏的苏联时期,列宁格勒等中心城市的供给要比海参崴等边疆地区好得多。因此,演习期间这些高级官员抽空采购了许多边疆买不到的紧俏物资,例如彩色电视机、进口家具等,斯比利德诺夫司令甚至通过关系搞到了几吨优质印刷纸,都送上了飞机。演习期间使用的绘图仪、标尺和大量作战海图等保密物资则封装在厚重的大铁箱内堆在机舱后部。

看到这些东西被一件件堆入机舱,飞行员安东·伊尤欣中校意识到飞机可能超重了,然而没人敢要求将军们把这些“行李”留在机场。最终,所有人都坐在机舱里,等待图—104A起飞,没有人想到,一场灭顶之灾正向他们逼近……

8秒钟,舰队高官无一生还

2月7日当天,天气预报称有一场不小的暴风雪即将来临,不过,普希金军用机场并没有因此取消太平洋舰队将军们的回家之旅,因为他们乘坐的图-104A客机是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在图-16轰炸机基础上研发的第一款喷气式客机,也是继英国“彗星”客机之后全世界第二款投入使用的喷气客机,北约称其为“骆驼”,也是当时苏共政治局主要成员的指定专机,从未发生过事故,安全系数非常高。

塔台向这架专机发出起飞指令后,飞行员仅滑行了不到几百米的距离就匆匆拉起机头准备爬升。这个飞行动作在国际上非常流行,可使飞机迅速飞离场面。但同时,这个动作也充满了危险:滑跑距离短、爬升过于迅速导致升力下降,飞机可能因此失去平衡。

太平洋舰队队员参加遇难队友的葬礼.jpg

▲太平洋舰队队员参加遇难队友的葬礼

虽然专机机组成员是太平洋舰队的优秀飞行员,但他们对这种刚刚引入苏联的短距起飞动作并不熟练,更不知道在不良天气条件下起飞这架超重的飞机绝对应避免使用这一动作。

被强行拉起的图-104A仅升至50米高度就遭遇到强烈的气流,不稳定的飞机在强气流中如断线风筝般失去控制,一头栽向地面。电光火石之间,飞行员和副驾驶没有留下只言片语,黑匣子里只有导航员惊慌的声音:“去哪?!去哪?!去哪?!”

图-104A的机身重重地拍在跑道上,几吨重的航空燃油瞬间涌入客舱,随后便是巨大的爆炸声。仅仅8秒钟,在所有人反应过来之前,这架满载回家喜悦的图-104A已经变成了跑道上一团熊熊燃烧的大火。几乎所有太平洋舰队领导都在这次坠机事故中遇难,领导层的“集体性消失”也令这支昔日威风凛凛的舰队元气大伤。

一念疏忽,铸成人祸

空难发生几周后,苏联当局成立了特别调查小组,排查图-104A坠毁的原因。调查组对遗落在飞机残骸附近的各种物品进行了称重,最终确定机内所载物品超过了图-104A的理论载重极限,飞机起飞时处于严重超载状态,而且大量货物都堆放在机舱尾部,导致飞机重心偏向尾部,严重破坏了机体平衡。

但特别调查小组最后给出的公开结论是,飞机襟翼开启的不对称性导致机体倾斜坠毁,随后,还将苏联远东航空兵师运输机团团长拉出来承担这场严重事故的责任,因为失事飞机属于他管辖的飞行团。

多年后,一位参与调查的专家才披露,“2-7”事故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场“人祸”。

——摘选自《作家文摘》合订本229期


作者:张晓红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张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