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太过敏感的人,有着脆弱的神经和内心。
昨晚睡前我给一个很在乎的人发了微信,对方迟迟没有回应。
于是我的情绪的海平开始在那条微信的浮标下,一秒一秒沉向漆黑的深海。
我像是坐在一棵结满猜疑的树下的孩子,被一颗颗的不怀好意的苹果砸中。脑袋上时常顶着苦闷不解的包。我姐告诉我这样很不好,对别人对自己都累。我也不想。可是我的那些神经质的触角总是十分活跃,昼夜不息的亢奋地捕捉着周遭的任何一点可能的风吹草动。如果每个人的情绪的起伏和震动可以量化为可见的自然现象的话,那么我的敏感、脆弱和爱猜疑,绝对足以引发爆发周期性频繁的地震或海啸。
大多数时候我是平静的至少外表看来是这样,我压抑着它们,像是火山内部或海底在流动中得以渐渐冷却凝固的岩浆,只化作咕噜咕噜的硫磺味的橙红色的泡泡。
我觉得再这么胡思乱想下去自己可能会疯掉,于是我想着找一部足够悲惨、足够残酷、足够绝望的电影来看,这样我就能暗示自己个人的小小烦恼在整个人类即将生灵涂炭的噩运这类生存还是毁灭的宏伟命题面前是多么渺小、无足轻重、矫情、无谓和可笑。我心系剧情,等到电影落幕,纠缠自己的负面情绪也被否定殆尽,然后我就又可以心安理得没心没肺的咧着嘴笑了。
是的很多时候这样做会很奏效我大多数的不安情绪往往能通过观看电影来抚平,但是今天我看着看着越发觉得里面的人个顶个地活得有理想有追求,即便是那些反派他们也都情绪饱满,为了暗黑的目的不择手段义无反顾手段凌厉眼神自信。
而且不妙的是随着剧情深入,我恍然觉得他们的仇恨彼此的原因变得有些诡异,他们歇斯底里的碎碎念的嘴里发出很像是出自那个没回微信的人的声音:他对着屏幕前的我声嘶力竭地咆哮着,他五官扭曲用很狰狞的表情控诉着我的种种不堪。我的意识开始跟随剧情模糊地游走,自己成为电影里的邪恶反派被那个人的微信头像化身的正义使者一路追击仓皇逃窜......也许是太困了也许是自觉太荒诞我没能等到最后的结局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不过我觉得正义最终都会战胜邪恶的。心里一阵宽慰,如果我必须选择一个人冲自己开枪我很欣慰被他这样正派的人而杀。
夜里我醒来,点开微信依然没有跳出新消息。一瞬间变得很平静,心如止水。
我翻看网站播放记录重新点开这部电影,发现没有极端情绪裹挟难以看下去这部片。
我是不大喜欢看这类正义与邪恶简单对立的电影,因为人性生而复杂无从割舍。所以太过脸谱化的角色设立会让人觉得片面没深度和幼稚。但是这类影片一般都视觉震撼,场面火爆。爆米花电影嘛,无意于探究人性,只求让你热血沸腾,收获最直接的观感刺激。
比如很少有人会拒绝《变形金刚》、《侏罗纪公园》这样商业巨制,我也不列外。
我喜欢很多奇奇怪怪的电影。看着主角经历种种连同自己也随之获得超然。
我钟爱那些偏小众的边缘人设,他们不见得落魄但内心总是经历着同等的流离失所。
我很爱电影,但是不爱以剧情和技术视角来试图解读他们。
画面一幕幕叠加,画面透过我的视网膜晶状体渗透入我的大脑皮层下的神经,在我的意识里流淌。此起彼伏,异常喧嚣。
点亮手机,1:45。我摸起桌上杯子一口饮尽,打开浏览器开始意兴阑珊的扫视着收藏夹...信手点开这部《小亚细亚往事》(又名《安纳托利亚往事》)。
这是一部弦外之音高过剧情的作品。锡兰导演是位饱经沧桑的隐晦的阐释者。
电影的伊始,三辆汽车在一片静谧黑暗的旷野中缓缓行驶。车的灯束投进黑暗划开的明黄的豁口在车尾又重归黑暗,像是船浆划开的暗藻在下一秒又幽幽聚拢。山路蜿蜒掩于长草,车轮斟酌着姗姗碾步尘土四腾。弯迟坡缓,车灯彼此交错,渐次覆射。
在一处同样四下森然的墨绿景致中三车缓缓落停,众人下车。警员模样的乘客问询着一个面容灰暗的男子。风吹得晚树抖落簌簌的离叶。男子言辞含混语焉不详。一行人抱怨着又挤上车。启动时车身发出呜咽,似又一个疲倦伤感的人。
一行人像是星夜兼程的旅人。镜头切换近景,嫌疑人满脸疲倦。后车的灯打入玻璃,琥珀昏黄的映衬他瘦削的伤痕未愈的脸,在镜头下他反像是位受难的圣贤,神乏身倦中,眼角依旧蜷着渡人的悲悯。
司机与警员絮谈着生活与现状。琐碎的言语中诸多抱怨和牢骚。
医生在后座不置可否的听着,眼睛凝视着窗外。
一夜奔波终于于破晓在抛尸之地找到被害者的遗骸。众人见证者嫌疑人的罪恶。每个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每个人都经历着穷极一生的压抑困境。无人能为他人的离开长久深悼。
电影的笔触多停留在对自然景色和人物的特写上。可见的剧情可以简单蔽为司机,检察官,法医,警员,被害人家属等人在嫌疑人的描述下前来指认抛尸地的经过。
但其深意在于对土耳其社会日渐衰败的现状的窥探。结尾检察官的作为揭示了社会所寄于厚望的公信力被人为搁浅的迷思。
导演对自然主义的深度领会使得本片以近乎艺术般的优美镜头语言、诗意隽永地表达了对社会困局和个体内心压抑无所可托的咏叹。
类似于日本崇尚的物哀之美。本片是感伤的自然主义美学的极致。
导演高超的镜头表达使得画面意境深邃。动静对比,光于影的比例都严谨精确,极具静态张力。
淹没于风中的黑色轮胎。
一颗随溪滚落的苹果。
车灯煌煌,风顺着山坡翻滚,树叶应声萧萧而落。两个背风站立树下的中年男人。都被富于了忧郁之美。
村长的女儿掌灯为众人送茶的画面像是圣洁的隐喻。金色的油灯掩映下女孩以天使之姿为众生洗涤。嫌疑人失声而泣。柔和优雅没有表情的女孩却以关怀者的形象温暖着他们的回忆。
医生心思深沉,看着墙角的篝火随风晃动,壁上油灯近乎熄尽的挣扎摇曳。思绪跟随眼前这犹如超现实绘画作品一样一幅幅叠加。
惊叹于导演感知美的能力。
这些历久弥新的镜头,宛若昏暗的灯下哲思。因自然的纯粹和人性的释怀得以永恒。
电影的叙事和构图满是深远的留白。观众会在静谧的空旷的象征主义的自然景致中悄然不自觉地填进自己的意识,继而收获属于自我的认知,可以说电影提供了开放式的观影体验是观者有了私有化的二次创作过程。
电影可以被视作一个完整的意象。它的内核是隐忍的自省和控诉。
似一曲长久弥漫于整个土耳其社会的哀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