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七律《锦瑟》读记 (小河西)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诗有许多不同的解读。我认为这首诗是作者对年轻时一段刻骨铭心的失恋的追忆。这首诗与另一首七律《无题-相见时难》的“本事”有可能相同。后者写在刚失恋不久,而本诗写在多年以后的作者晚年。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华美的瑟。瑟是一种拨弦乐器。《周礼-乐器图》:“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曲江对雨》(唐-杜甫):“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无端:无缘由。《属疾》(唐-李商隐):“秋蝶无端丽,寒花只暂香。”《晋昌晚归马上赠》(唐-李商隐):“人岂无端别,猿应有意哀。”《潭州》(唐-李商隐):“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为有》(唐-李商隐):“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五十弦:可实指五十弦之瑟;也指悲哀的乐曲,或为乐曲及瑟之美称。《史记-孝武本纪》:“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泰帝,神话传说的古帝名。)《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送荆南从事之岳州》(唐-吴融):“遥知月落酒醒处,五十弦从波上来。”《许公子郑姬歌》(唐-李贺):“莫愁帘中许合欢,清弦五十为君弹。”《上云乐》(唐-李贺):“三千宫女列金屋,五十弦瑟海上闻。”《悲湘灵》(唐-鲍溶):“娥皇五十弦,秋深汉江水。”《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宋-辛弃疾):“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华年:青春年华。《明君词》(南北朝-张正见):“泪染上春衣,忧变华年发。”《十月梅花书赠》(唐-卢僎):“却想华年故国时,唯余一片空心在。” 大意:锦瑟没缘由地五十弦(或其所奏之音乐没缘由地悲哀),让我面对这一弦一柱,想起自己和她的年轻时的悲情往事。(两种可能:一是“睹瑟思人”。看到五十弦之锦瑟,李商隐想起“华年”的情人。这位情人与五十弦锦瑟有某种关系。二是“闻瑟思人”。听到悲哀的瑟音使李商隐想到了“华年”时一桩悲哀的情事。这时就不必假定锦瑟与情人的关系。)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生晓梦:典“庄生梦”。《庄子-齐物论》:“昔(夕)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愉)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qú)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上句重点是“迷”字。这里“迷”或有两个意思。一是迷茫。也就是看不清楚。二是迷恋,着迷。原典中应是指迷茫。此处或二意皆有。从上下文看,应是“庄生”“蝴蝶”彼此迷恋之意。 望帝:典“望帝啼鹃”。《华阳国志-蜀志》: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惨”。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咏史诗-成都》(唐-胡曾):“杜宇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年年来叫桃花月,似向春风诉国亡。” 下句重点是“托”字。恋情被迫结束后,他们的相思并没结束。他们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起初,他们“托”的是“青鸟”。也就是说托“青鸟殷勤为探看”。“托青鸟”去“探看”,当时或还抱有一丝希望。“托杜鹃”应是后来,杜鹃甚至连探看都不可能,只会以“泣血”的方式表达“春心”,表达失去至爱的凄惨和悲哀。 大意:我们曾经如“庄生晓梦”,彼此迷恋,如痴如梦。分别后我们双方都非常痛苦如杜鹃泣血。(下句“托杜鹃”也可理解作者一方。也即“庄生”、“望帝”代指作者,蝴蝶代指“她”。)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沧海-珠:典“沧海遗珠”。指大海里被遗漏的珍珠。可喻被埋没的人材或被忽视的珍品。《新唐书-狄仁杰传》:“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暮秋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唐-杜甫):“盈把那须沧海珠,入怀本倚昆山玉。”《赠殷以道》(唐-牟融):“肯信白圭(guī)终在璞,谁怜沧海竟遗珠。”《寄永平友人》(唐-牟融):“青蝇点玉原非病,沧海遗珠世所嗟。”《食鸡头》(宋-苏辙):“细嚼兼收上池水,徐嚥还成沧海珠。” 月明珠:典“明月孕珠”。有传说蚌孕珠与月的盈亏有关。也有传说在月圆之夜鲛人哭泣时,滚落的鲛珠特别圆。(这两个传说最早的来源待追溯。)《淮南子-说山训》:“明月之珠出于蚌蜃”。《淮南子-说林训》:“明月之珠,蚌之病而我之利。”《冬日汉江南行…》(唐-武元衡):“蛤珠冯月吐,芦雁触罗惊。”(冯,古同“凭”)。《咏怀》(唐-孟郊):“思逢海底人,乞取蚌中月。”《关山月》(南北朝-陈叔宝):“秋月上中天,迥照关城前。晕缺随来减,光满应珠圆。”《酬杨学士》(唐-黄滔):“阳春唱后应无曲,明月圆来别是珠。”《和考功王员外…》(唐-卢纶):“月满珠藏海,天晴鹤在笼。” 珠有泪:典“鲛人泣珠”。《博物志》(晋-张华):“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织布与缉麻),其眼泣则能出珠。”《客从》(唐-杜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武陵书怀》(唐-刘禹锡):“湘灵悲鼓瑟,泉客泣酬恩。”《贫客吟》(唐-施肩吾):“今朝欲泣泉客珠,及到盘中却成血。”《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唐-李商隐):“江生魂黯黯,泉客泪涔涔(cén)。” 蓝田:蓝田山。古时以出产美玉出名。《羽林郎诗》(汉-辛延年):“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唐-魏万):“君抱碧海珠,我怀蓝田玉。” 蓝田玉:典“蓝田生玉”。比喻名门出贤子弟。《江表传》(西晋-虞溥):“权见(诸葛洛)而奇之,谓(诸葛)瑾日:'蓝田生玉,真不虚也。’”《南史-谢庄传》:“(谢庄)七岁能属文,及长,韶令美容仪,宋文帝见而异之…曰:'蓝田生玉,岂虚也哉?’” 玉生烟:典“良玉生烟”。《与极浦书》(唐-司空图):“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谭(谈)哉?”(司空图(837-908),戴叔伦(732-789)。) 大意:她本是沧海遗珠(到沧海中寻找遗珠自然是“相见时难”),也是明月之珠(明月孕珠,月满珠圆。说她良好教养、美丽高雅。),也是有泪之珠(分别后也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她又如蓝田生玉,良玉生烟,高贵神圣无法以言语形容。(“珠”“玉”都是指“她”)。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可待:岂待。《牡丹》(唐-李商隐):“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惘然:不知所措的样子;或迷糊不清的样子。《寄友》(唐-唐彦谦):“客里逢春一惘然,梅花落尽柳如烟。”《所思》(唐-罗隐):“只觉惘然悲谢傅,未知何以报文翁。”《与谢民师推官书》(宋-苏轼):“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 大意:如此之情岂可等到只能追忆?只是当时已不知所措。(因为当时“已惘然”,“此情”终成“追忆”。当时为啥会“惘然”呢?或是因为“此情”遭到了某种势力的阻挠,也或是“此情”可能影响到他的仕途。按照此联的意思,对“此情”,当时如果不“惘然”,如果坚持到底,或会付出一定的甚至是巨大的代价,但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成了“追忆”。显然,李商隐有点后悔当时的“惘然”分别。) 此诗是李商隐七律中较费解的一首。从尾联看,由于“当时”的“惘然”,“此情”被迫结束了,现在只能“追忆”。“此情”是指那一段情呢?从首联我们知道,作者追忆“此情”是由于看到了“锦瑟”或者听人在弹奏锦瑟。从首联可以推测,这段感情发生在年轻(华年)时,她与“锦瑟”或有某种关系。中间四句就是对“此情”的追忆。当然,也许由于某种原因,李商隐不方便或不愿意告诉我们她是谁。中间四句用的全是“典语”。颔联上句用的是“庄生晓梦”之典。大约是想告诉我们他和她曾经非常相爱彼此迷恋神魂颠倒,感觉如梦。颔联下句用的是“望帝啼鹃”之典,或是在说他和她被迫分手后,他非常痛苦。这种痛苦犹如杜鹃泣血。颈联上句把“沧海遗珠”、“明月孕珠”和“鲛人泣珠”三典合用,应该表达了至少三层意思。一是她如沧海一珠,找到她并不容易,也就是“相见时难”。二是她乃明月孕育之珠,十分珍贵。三是她也是有情之人,分别之后也是痛苦不堪常常流泪。颈联下句把“蓝田生玉”和“良玉生烟”两典合用,说她出身名门、高贵神圣,言语无以形容。总的来讲,由锦瑟而引起“追忆”的“此情”,在分手前彼此相爱神魂颠倒,分手后一方是“杜鹃泣血”一方是“鲛人泣珠”;而她又堪比“沧海遗珠”、“蓝田生玉”。我怎么能因外来的原因,对如此珍贵之“此情”而“惘然”并因之酿成终身之遗憾呢!?尾联字词简明,语意却十分沉痛。(此诗的结构即“1+2+1”。尾联的正确理解对全诗的理解非常关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