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是中药的“补药之长”?

 昵称17447218 2020-05-09

黄芪,原名黄耆。时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黄芪为常用中药,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夹黄芪的根。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

炮制方法

1. 净选与切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 蜜黄芪:取炼蜜加入适量水稀释后,淋入净黄芪中拌匀,闷润,置于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干即可。

鉴别要点

饮片横切面呈同心环状且具有车轮样的放射纹;嚼之味微甜,有豆腥味。

黄芪的中药作用

黄芪味甘,微温,归肺、脾经。功效: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主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常用配伍

1.黄芪常与人参、升麻、柴胡配伍:补气健脾、升阳举陷,治脾虚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如补中益气汤。

2.常与人参、白术配伍:补气摄血,治脾虚不能统所致的失血证,如归脾汤。

3.常与白术、防风等配伍:益卫固表,治表虚自汗而易感风寒,如玉屏风散。

黄芪的药理作用

黄芪有增强免疫功能、增强造血功能、抗氧化、抗应激、抗肿瘤、抗脑缺血损伤、强心、保肝、调节血压及血糖、降血脂等作用。

注意事项:凡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抗,疮疡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均不宜用。

后记: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黄芪18g,炙甘草9g,人参9g,当归3g,陈皮6g,升麻6g,柴胡6g,白术9g。

归脾汤(《重订严氏济生方》):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各18g,人参、木香各9g,炙甘草6g,当归、远志各3g。

玉屏风散(《医方类聚》):防风15g,炙黄芪、白术各30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