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个羞涩的情色作家,却总有人问他如何修身与成功

 知野无涯 2020-05-10


中学课本上有道题:

鲁迅先生写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反映了鲁迅的什么心情?

东北人罗永浩说,“我他妈怎么知道鲁迅先生到底什么意思,可是教委知道,还有个标准答案”,然后退学了。

比他大一岁的北京人冯唐则写出了标准答案:

这句话代表了鲁迅先生在敌占区白色恐怖下不安的心情!

因为,他当时正在倒卖教学参考书。这本书原本不应该让学生拿到,但他能花钱买到。

他是班上唯一写对的学生。

几十年以后,他们在北京相遇。

英语老师罗永浩要做手机,自称乔布斯的衣钵传人。

他说,乔布斯死前连着7天给他托梦,把肉身里所有信息都高速拷贝给他了。不信把乔布斯的银行卡给他,他三次以内准能试对密码。

当年倒卖教科书的冯唐,已经就职于新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国企华润,战略管理部总经理。

他阻止说:

手机的产业链很长,从设计、研发、采购、生产、市场、渠道、物流、客服到售后维修等等,在这个行业里,你不认识任何一个能干的人,怎么组织团队?而且,竞争这么激烈,跨国企业、国企、私企都有做手机的,而且都做得不错......

但老罗坚持,要重新定义乔布斯死后的手机。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不说了,我去买个小龙虾支持一下。


01


冯唐父亲出生于印尼,是个华侨。

1959年印尼爆发排华事件,他父亲回国,遇到了冯唐母亲,一个纯粹的蒙古姑娘。就结了婚。

那会儿闹革命,冯唐他爸为了换五斤猪肉,卖了整套的Leica器材和凤凰自行车

1971年,冯唐出生。

初一,他根据顾颉刚在书里的建议,给自己定了个阅读计划:

先读王力的四册《古代汉语》,再读前四史和老庄孔孟,远期目标是通读三千册二十四史。

读得多了,用他的话说:

再翻起《资治通鉴》,是战是和,是用王二还是李三,掩卷思量,洞若观火。继续看下去,按我的建议做的君王都兵强马壮,没按我建议做的,都垂泪对宫娥。

不知道他后来选择商业管理为一生的职业,是不是跟这段经历有关系。

高中时候,他按照美国现代图书馆出过的一张最佳英文小说的书单,开始读海明威、狄更斯、奥斯汀的英文长篇,接着读周作人、曹聚仁、梁秋实等人的书评。

读了这么多书,在他高考选专业的时候,直接没考虑中文系。

因为他觉得,中文系都太简单了,自己高中就把古汉语都念得差不多了。历史系也没啥意思,只会问你井田制的起源和意义,或者武则天为啥能出现。

至于理科,知道自己对理科没天赋,最多只是考试还行,不会再有突破。

比如化学。一个黄不拉几的东西碰上一个绿不拉几的东西,然后着火了,没什么意思。

1990年,他考上了协和医科大学。

本硕博连读,三年预科加五年临床,从植物、动物到解剖、基因,里里外外大大小小都要学个遍。

到今天,协和每年还只招90个人。

医学从来都是:偶尔治愈,常常缓解,总是安慰。

尤其是治疗癌症的医生,更是如此。

学医的最后三年,他是从基因和组织层面研究卵巢癌,眼睁睁看着60多个病人手术、化疗、复发、再手术、再化疗,一大半离开了人世。

他明白了。

冯唐有个读过黄埔军校的舅舅,给他的建议是乱世从军,宁世从商。世道安稳时,靠从商过上舒坦日子、取得世俗意义上成功的几率比较大。 

他自己一查,商学院毕业后年薪能拿小10万美金,于是决定弃医从商,考了托福,去美国读了MBA。

天生的学霸气场,托福直接考了满分。
   

协和八年,留给冯唐的最大财富,大概是他后来基于这段经历写成的几本荷尔蒙都快溢出来了的小说。

以及,他成了曾国藩的终身粉丝。连带整个人都变得有点儿佛系。

他母亲不时嘟囔。儿子学了八年的医,只会说:

少着急,多喝水,多休息。


02


MBA毕业后,冯唐通过校招进入了麦肯锡。

麦肯锡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管理咨询公司,成立于1926年,为120多个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制定发展计划。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通用这些大企业,都是它的长期客户。

《科学》杂志曾戏称:

如果上帝决定重新创造世界,他会聘用麦肯锡。

在当时的美国人眼里,麦肯锡的工作经历,相当于一张去任何公司的通用门票。

麦肯锡曾走出过多位商业大咖,比如谷歌、摩根士丹利、乐高的CEO,IBM前总裁郭士纳,甚至还有里士满联邦储备银行现任主席。

2013年的一次统计表明:全球500强的CEO,有70个人曾有麦肯锡的工作经历。

三十而立的冯唐,就这样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担任咨询顾问。

资深的顾问对于刚入门的顾问手把手倾囊而授,毫无保留。但是,每半年一次考评,每两年至少淘汰百分之五十的人员,毫不留情。

和他一拨进公司的三十个人,或主动离开,或被淘汰,两年之后只剩了三个。

麦肯锡的客户名单和提供的服务内容,是严格保密的。只能在多年之后,才能以某些形式透露出一些只言片语。

冯唐当时最大的客户,是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球最大的干货集装箱生产商。

早在1996年,中集集团依靠中国的成本优势,集装箱产量就已经占到全球份额的一半以上。

然而,冯唐却另辟蹊径,帮它制定新产业方向和新商业模式,开展多元化业务,将集装箱的收入比例压缩到了40%以下。

几年后的世界金融危机,集装箱行业周期性下滑,原材料价格上涨,大量生产线停产,整个航运业都受挫严重。

而冯唐当初建议的多元化战略,增强了中集集团抵御风险的能力,帮它成功渡过了危机。

用9年的时间,冯唐做到了麦肯锡中国的董事合伙人。

在人精辈出的麦肯锡,能做到这个位置的人不到10%。

冯唐当时一个同事评价他说,他总能跟客户建立极好的关系和互信,以至于这些客户每年都有三五个项目给他做。这在整个公司里都特别罕见。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冯唐也不例外。

从进入麦肯锡开始,他每周的工作时间都在80个小时左右。

工作不到10年,他光国航里程就接近100万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连飞25圈。

频繁的电话会议,让他有一次把手机电池打干了。他用左手拿手机,贴着脸打电话。恍惚间,闻到自己左脸飘来烤人肉的味道

拎公文包把右手手掌磨出了3个老茧。

在如此繁忙的生活里,他居然成了一个横空出世的作家。

到麦肯锡的第一年,冯唐就出了自己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万物生长》。之后,连年登上作家富豪排行榜。

当然,这些作品在给他带来名气和粉丝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争议。

他拥有无数粉丝尤其是文艺女青年,又一度被骂成文学界油腻中年的典型。

读者这么骂是有理由的。他的文本充满情色的味道。

真相是,写作始终只是他这个职业经理人的兼职。

在现实中,他是个清瘦严肃的人。

见过他的人,多半都会使用一个形容词:

羞涩。


03


2009年,冯唐进了华润,担任战略管理部总经理。

用他的话说,是投奔了一个客户。在麦肯锡时,他曾负责过华润的咨询项目。

跳到华润以后,冯唐对这份新工作的评价是:

活儿比原来耗时间,周末几乎没有,工资少一半,酒是原来的一百倍。

他梦想着,华润有朝一日,能向GE(美国通用)看齐。

而两家公司的相似之处,第一点就是喝酒。

去GE全球培训中心学习时,冯唐亲眼见到一位女负责人,连干10杯茅台。

她们一行40多个人,把附近几个街区所有便利店的啤酒都喝光了。

冯唐问她,一周工作多少小时。她说:

好的时候70多个,坏的时候80多个小时。

这跟冯唐自己的工作节奏一模一样。

他进华润第一年,就成功建议公司拿着财报去《财富》杂志申请了世界五百强,并顺利排名392位。

他原本预测公司会在2015年进入前200,结果2013年就实现了。

之后,冯唐带华润进军医疗。

在此之前,他研究了200个行业,最终发现医疗行业巨大供需矛盾造成的巨大市场机会。

凭借华润过万亿的资产规模,如果拿出来3%-5%投资医疗,这个规模国内就没有人能比得上。

本着挖坑自己跳的原则,他亲自担任华润医疗的CEO。

3年后的2014年,华润医疗就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医疗集团,参与股改并收购了5家公立医院,5家新医院在筹划建设中,总资产接近100亿。

这些年来,向冯唐请教的人就没有断过。

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修身与成功。

在一篇专栏文章里,他透露了自己的一些习惯:

每天运动至少半小时,每周争取专门锻炼一次,小时以上

长期阅读两种以上财经期刊,两种以上专业期刊;

每年至少要读四本书,收到的邮件24小时内一定回复。

……

更多的心得与思考,他都放在了这里:


其中一节课《中国人99%不会开会》,他是这么说的:

中国99%的领导都不会开会,中国式会议有四大痛点:

第一个痛点,冗长。

领导夸自己一个小时,骂群众一个小时,互相扯淡一个小时,除了领导话痨,还有下属的话痨,抓住自己那点儿屁事儿,说啊说啊说,从头说到尾。

还有一些自己竞争对手的话痨,总是说自己有多对,别人有多差,我为什么这么好,为什么领导还不提拔我?

第二个痛点,无效。

会议不准时,没有议题,没有准备,讨论的时候不聚焦,最后形不成共识,当然也没有执行。

第三个痛点,伤感情。

本来还是好朋友,本来还是好的领导下属关系,开着开着掰了,摔门而去了,朋友都没得做了。

第四个痛点,冷场。

开会就是一个形式,问谁,谁也不说,领导说啥,大家都举手说领导说的好。如果这种会,开不开,其实有什么意思呢?就是领导宣布一下决策,那为什么不写个邮件呢?

今天想跟大家说的是,麦肯锡的开会法。

……

人生一世,总得成事。

蜻蜓FM重磅出击,冯唐全网首档音频课《冯唐教你受用一生的成事法则》。


扫下面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