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黎公主教看研报

 未阉的猪 2020-05-10

今天行情挺不错,老A在节前给大伙发了大红包。

外围Y情爆发以来,咱们在消费和科技轮动的节奏就不用多吹了,持续关注的老弟老妹都知道。

行情复盘咱们节后再讲,保持一颗平常心,涨跌不惊,不要没事给自己瞎打鸡血。

今天就给大家简单讲讲→“作为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散户如何看研报”,如今注册制箭在弦上,A股生态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很多想玩新花样的超短老哥可以借假期仔细品品。

……

老弟老妹们不服,谁说我们什么都不懂,我们懂得如何最快速度的亏钱啊。

看研报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论证自己的投资逻辑,核心八个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把每一篇研报,当做一个广告,抱着分析师想骗你的心态去阅读。。。。

看研报的平台有很多,推荐先用不花钱的东财,后续再考虑wind、choice、慧博之类的专业软件。

看研报前我们要先做好分类,你想研究的这家公司,究竟是属于哪种类型,是周期股?价值股?成长股? 

一直以来是估值稳定,靠净利润增长吃饭?还是增量明显,有可能戴维斯双击?亦或是符合热点,全世界都在吹?亦或者是最惨的日子过去了,困境即将反转?

分类的不同,关注的重点也要不同

给大伙举些例子:

周期股

重点关注周期节点,目前处于什么状态,周期反转所需的条件是否具备,研究员给出的反转逻辑,有哪些数据支撑,靠不靠谱?盘面资金目前是如何投票的?

比如这些吹糖周期反转的,给出的多头逻辑就是产糖国今年减产,空头逻辑就是巴西需求降低,也就是个供应需求双缩的状态,同时给出了一些数据佐证。

作为普通投资者,看这个研报时,我们可以知道原来多头是要看天气,空头是要看疫情,最大的利好在于全球糖厂再跌就亏本了,题材的催化在5月的关税政策,最大的隐忧在于油价持续低迷

碎碎念的结论也很好得出:这尼玛靠不靠谱啊?这不算命嘛,都是不确定性,我等小散哪有跟踪大宗的能力?但是好像也跌不到哪里去了,最差的情况就是把很多糖厂跌破产,龙头总归能活吧,听说原油最近也跌出了史,不至于长期比矿泉水都便宜吧。

再看看这公司,盘面资金是咋投票的:

年线下方说明反应的是悲观预期,股价持续低迷,之前长期阴跌,近几个月有恐慌就有人要,资金有分歧。

糖价应该是在低位,但啥时候能起来咱不知道,没必要现在重仓进去等,要么日线恐慌去接一把试试,要么5月份买点,潜伏几天看看那个关税取消有动静不~

这样一个很接地气的小散操作方案就出来了~作为小散只抓核心矛盾,跟随盘面变化而变化。


如果是专业投资来讲,做周期股,还要更细化的去围绕“供需关系”找更底层的数据佐证。

比如做招轮的肯定要跟踪VLCC运价,做长安的要跟踪每月的销售数据,做乐视的要跟踪贾老板的行踪。

另外还要根据公司财报变化去验证投资逻辑是否正确,这又是一门大学问,以后有机会咱们再细讲。

白马股

重点关注商业模式是否有变化,竞争格局是否有变化,核心竞争力是否有变化,享受估值处于哪个阶段,业绩凭什么达到预期。

商业模式,竞争格局这些大逻辑需要靠你自己的能力圈去判断,历史估值可以借助工具或者自己去算,最终的定价你甚至可以用裸财报拍卖的方式得出。

白马股研报的意义并不大,功夫都在生活里,目的主要是借鉴研究员的净利润预测,净利润来源拆解,来对自己的主观逻辑进行验证。


拿到一篇研报,先看这玩意,所有的预测,我们心里知道都是精确的错误,但先假设为真,再找逻辑和数据验证:

比如这位哥们的结论,这家公司,20年营收能增长7.54%,净利润能增长1%,且在未来两年能恢复之前的增长率。。。

靠谱吗?我们看一下现状:

去年四季度就开始增收不增利,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双降,想要恢复增长,今年后半年有压力。

我读书少不要骗我,落难王子呗,从这些研报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确实受Y情影响很大  2.赚钱的核心能力(品牌与市占)并没有变化  3.支撑短期内复苏的逻辑不够硬,无非就是Y情恢复它恢复这种套话。

研报 常识,我们能知道,这是一家历史估值稳定,赚钱能力未收影响,短期报表受挫,啥时候恢复不知道,但总归能恢复的公司,渠道健康,逆势扩张,婴幼儿奶粉数据诡异,关注是否有强大的竞争对手出现~~~

那么能不能买来做长线,交易上就要算一下回报率了,如果维持一直以来享受的25倍估值,拿1年赚多少钱拿两年赚多少钱,如果享受的估值持续下滑,拿X年赚多少钱,这个就不帮大家算了,小学数学。如果能接受就买,不能接受就等跌,跌到你满意为止。。。

总而言之白马股,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赚钱能力的变化来变化,越赚钱的公司越值钱,研报也好,逻辑也好,都是为此服务。

成长股:

行业发展趋势,想象力在哪个点,会不会被证伪,未来可以用什么样的估值卖给伪价投。

这一块看研报的重点,就在于找预期了,券商预测的净利润也很重要(我们心里清楚成长性公司老板都不知道会赚多少钱,研究员的预测就更扯了,但是市场有共识就是假作真时且当真)

打开一篇研报,重点看盈利预测,这就是预期,财务情况不用看,没到兑现期,看财报是给自己找乐子。


成长股进入兑现期的PEG一般不会小于1,以此作为逻辑上的安全边际看待,比如吹这家公司的,21年成熟期后30%增长,那么30倍估值就是安全的。20年给42亿预期,那么1200亿市值下方可关注。背后的潜台词就是未来可以以这个价卖给伪价投。

同一家公司,不同券商的预测差别极大,说明卖方之间分歧都很大,皆听一下,按这个吹牛哔2号的数据是30亿,成熟期增速会在34%,那么1000亿市值就是底部附近。又是小学数学了,平均一下行不行。。。

再去找到把这个故事吹起来的点,你不用弄懂能不能做到,你要弄懂这个故事怎样才会被戳破,不被戳破就能按照上述所说的假价值做。

普通投资者做成长股,不要去拼研究能力,把握好市场的预期,操作更多的是根据图形和情绪,这样才不会踩坑。

我曾经吃喝睡都和某董事长在一起,买他家公司,赔的吊朝天,在A股做成长股,逻辑选股,情绪交易,万不可搞反,市场不认,逻辑好艰难的。


深研成长股的方法有很多种,想提升就要研究底层数据这些真东西了,作为小散户,你没条件,没精力,没必要。

用锅锅教你的这套路看研报足够了,可以玩到低水平的私募死绝了为止。

再高一个境界就是用常识去发现研究员的盈利预测明显不靠谱,这就有了超额收益的机会,比如我们去年做的漫步者,躺进三全食品,都是很典型的操作。(之前给大家分享过完整的流程,点这篇文章可以看→两小时

另外不管什么类型的票,看研报,分析师不好明说的话,都隐藏在风险提示中,需要自己去挖掘判断:


……

篇幅有限,点到即止,对没看过研报的老弟来讲,领进门足够用了,资深价投老哥莫笑,无视这些捷径套路就OK,想深入的老弟老妹,咱们后续再交流。

点个在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